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生命也不完全是为了抵达,就像花草,并不是非要到达某一个季节才算实现价值。就像                ,并不是非要到达                          。因为生命中绝大部分的风景总是在途中,生命主要是为了经历,就像候鸟,不停地qiān xǐ(   )就是为了经历季节和风雨,就像河流,不息地流动就是为了经历交汇和起伏。尽管具体的经历总是显得那样琐碎、那样平凡、那样漫长又那样的不胜其烦,但是恰恰是它们构成了一个个真实的jīng cǎi (  )的人生,这才是生命最弥足珍贵的状态。

1.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4分)

qiān  xǐ(              )    jīng  cǎi(             )

2.联系上下文,仿照划线的句子在横线处补充恰当的语句(2分)

就像                                 ,并不是非要到达                                    

3.使用下面的词语另写一段连贯的话,至少用上其中三个。(3分)

抵达  起伏  琐碎  不胜其烦  弥足珍贵

 

1.迁徙           精彩 2.就像泉水,并不是非要到达哪个地方才算完成使命 3.长大了,才知道琐碎的童年趣事弥足珍贵,才知道当年不胜其烦的父母唠叨价值连城,才知道经历起伏跌宕才能抵达事业的巅峰。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汉语中常见字的字形的掌握情况,解题时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在语境中答题。 2.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注意句式的一致以及词性的对应即可。 3.本题是一道语言表达题。围绕给出的词语写出语句通顺、意思合理的语段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共65分,其中卷面分5分)

是是非非的课堂带给你的是失落还是自豪呢?轰轰烈烈的地震带给你的是沉痛还是坚强?平平淡淡的生活带给你的是激动还是无聊?让我们用心去体验生活,用笔去抒写心灵吧。请以“为了心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题目填写完整;2、贴近生活,言之有物;3、不少于600字;4、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5、选择合适文体,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阅读文言文《约法三章》,完成下面题目。(12分)

约法三章

汉元年十月(1),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2)。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3),封皇帝玺符节,降枳道旁。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始怀王(4)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5),偶语者弃市(6)。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7)。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8)。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饷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曰:“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注](1) 汉元年:指刘邦被封为汉王后的第一年,即公元前206年。(2) 沛公:即汉高祖刘邦。霸上;古地名。(3)组:绳索。(4)怀王:即楚怀王。(5)族:灭族,杀害违犯者及其亲属。(6)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在街头,称为弃市。(7) 关:指函谷关,古代要塞、天险。(8) 吏人:指当时的大、小官员。案堵:同“安堵”,即安定。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文言字词。(4分)

(1)诸将言诛秦王    ___________        (2)父老秦苛法久矣___________

(3)诸吏人皆案堵如 ___________        (4)人又喜______    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两处)。(2分)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文。(2分)

吾所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4.楚汉战争,刘邦最终赢得了胜利,请你就此文分析他取得胜利的原因。(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送东阳马生序

宋 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4分)

⑴ 以是人多以书余。                            ⑵ 从乡之先达执经问。                  

⑶ 戴朱缨宝饰之帽,白玉之环。                   ⑷ 至舍,四僵劲不能动。                 

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⑵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本文是作者给马生的赠序,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叙述自己的求学经历的?(2分)

4.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宋濂求学不辍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阅读白居易的《暮江吟》,完成题目。(4分)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注:①本诗大约是长庆二年白居易写于赴杭州任刺史途中。当时朝政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谙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②真珠即珍珠。③可怜:指可爱。

1. 请赏析首句中“铺”的妙处。(2分)

2.全诗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冰川正在消失(15分)

⑴冰川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库,也是地球上除了海洋以外最大的蓄水池。它在高寒地区由雪再结晶聚积成巨大的冰川冰,后又在重力这一主要因素的推动下形成。

⑵全球70%的淡水被储存在冰川中。除了大洋洲以外,其他六大洲都有冰川。其中淡水资源最富余的是南极洲、格陵兰岛和喜马拉雅山等山脉。

⑶自1850年小冰期结束以来,全球冰川开始发生退缩,这种退缩属于正常气候变化现象。然而,近几十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资料表明,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率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 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冰川呈现出加速融化的趋势。2010年,世界冰川监测机构关于冰川融化的最新评估显示,冰川年消融速度是2000年以来的两倍。

⑷这一时段也正好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为温暖的10年。科学家们认为,造成冰川融化的罪魁祸首正是全球气候持续变暖,大量的碳排放破坏了生态平衡。冬季过于干燥,夏天过于炎热,都在加速着冰川融化。

⑸冰川的加速融化与消退对环境和人类福祉有着极大的影响,全球冰川消融将带来洪水、泥石流、海平面上升等系列灾害。人类首当其冲要面对的潜在气候灾害,便是北极圈里的格陵兰岛。

⑹据测算,这个全世界最大岛屿上的冰盖,每年约有220立方公里的冰融入海洋。如果这些冰完全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7米。海平面每上升1米,全球就将有1.45亿人的家园被海水吞没。

⑺世界自然基金委员会发表的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厘米。北极冰川到2070年几乎会完全融化。而如果地球上所有山岳冰川全都解体流入海洋的话,将导致海平面升高50~70米。

⑻那如果冰川最终消失了,我们的世界又会是什么样子?

⑼有人展望了冰川消失后的世界图景——我们再也不用到世界各地旅行了:

⑽ “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将失去阿尔卑斯山,世界杯滑雪赛将成为滑水比赛,当地旅游业每年数百万美元的创收以畸形的方式保持。

⑾格陵兰岛西部的猎人们在放弃传统的狗拉雪橇之后,不得不继续放弃使用摩托艇,转而使用船来运输。一些依靠放牧驯鹿为生的当地居民失业了,因为驯鹿再无苔藓可吃,数量大减。

⑿泰坦尼克号们再也撞不到冰山了,被海难吞噬的1503条生命将得以保全。巨轮将愉快地从英国南安普敦出发,然后停靠在自由女神塑像的右手肘关节。

⒀海拔从几米到几十米之内的东京、神户、横滨、大阪、名古屋、福冈,都会变成水下乐园。其中最著名的游乐项目,将是“水漫富士山”。

⒁被称为“亚洲水塔”的喜马拉雅山区冰川蒸发,印度的印度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变成夏季干涸的季节性河流。印度的主要粮仓得不到灌溉,近5亿印度人食不果腹。

⒂继图瓦卢和马尔代夫之后,更多以海洋风情为特色的国家将不得不放弃家园,“搬迁”到高原地区。

⒃中国14座沿海开放城市将全部沦陷,大连、天津、青岛、上海、杭州、厦门、广州、香港、澳门和深圳等城市将变成上半身是城、下半身是海的大陆架。”

⒄这就是我们一手制造的未来。每一次飞行,每一个汉堡,每一个碳能加工厂。结果在这里,就是这样。

1.本文告诉我们人类正在面临着怎样的灾难?造成这一灾难的原因是什么?(4分)

2.第⑽-第⒃自然段中运用得最主要的说明方法是什么?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3分)

3.“全球冰川正在以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速率在世界越来越多的地区融化着”一句中“有记录以来”一词能不能删去?为什么?(4分)

4.针对文中提到的这种将会来临的危险,你觉得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来防止或者延缓这种悲剧的发生呢?请至少写出两点。(4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