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目送(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

目送(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勾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稚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1.分别用8个字概括出华安在儿童、少年、青年等三个不同时期和“我”分别时或同路时的表现与心理变化过程。(6分)

(1)           (2)            (3)             

2.根据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深层含义。(6分)

(1)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

(2)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3.文中两次写到同一段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6分)

 

1.(1)不断回头,依依不舍;(2)照例拥抱,感情勉强;(3)行同路人,紧闭心扉。 2.(1)分手时,面对已然长大的孩子,母亲深情涌动,而孩子却不为所动。  (2)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桶,环境的寂寥冷清衬托出我只能目送儿子离开,却无法进入长大了的儿子内心世界的深深落寞与无奈。 3.①用目送两代人离别的共同感受,强化了对亲人间难舍难分却又不得不舍这种人生滋味的理解,增强了文章的哲理性和感染力。②前后呼应,使结构浑然一体。(或:使文章层次分明,结构完整。)③反复感叹,使语言富有韵味。 【解析】 1.本题考查梳理文章情节的能力。结合文章中“我”和孩子的三个不同时期进行梳理即可。 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语句含义的能力。结合华安对“我”的情感态度来理解这两话的深层含义即可。(评分标准:本题共6分,每小题各3分,其中第(2)题写到环境特点2分,写到衬托的作用1分,意对即可) 3.本题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手法的作用。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可。(评分标准:本题共6分。第①点3分,第②、③点答其一点即给3分。意思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嵊州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为了弘扬家乡文化,传承灿烂文明,某校举行

“走进嵊州文化”活动。(6分)

1.嵊州的传统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和传统节日有关的对联,请选择相应的下联。(2分)

清明节   上联:柳枝袅袅报春意   下联:(                        )

中秋节   上联:叶落疏桐秋正半   下联:(                         )

A.花开丛桂月常圆          B.春满乾坤福满门  

C.杏花团团念祖恩          D.登高佳节倍思亲

2.嵊州地区居民在清明时节有放鹞(放风筝)、吃艾饺的风俗,而且,清明放风筝时,人们多有意截断鹞线,任其远逸,俗称“放断线鹞”;端午节时截菖蒲为剑,与艾叶同插于门窗、床铺。请你从上述两个民俗中任选一个,说说其寓意。(2分)

3.嵊州百姓本着对生活的热爱,日子过得滋润红火。某石化公司送液化气的车上曾标有“送气上门”几个字。顾客不满意——你“送气上门”,我们岂不受你的气了吗?于是改为“运气上门”,这一改,顾客都满意。请说说这样改动的妙处。(2分)

妙处:                                                                                                

 

查看答案

名著《水浒》阅读题。(6分)

1.根据下面诗句,选择恰当的人物。(只填序号)

①他曾题诗道:“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②他曾题诗道:“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

③他曾题过这样的诗:“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义到尽头原是命,反躬逃难必无忧。”(    )

④有诗曾这样评价他:“本为忠良后,卖刀为谋官。愤怒杀无赖,无奈上梁山。”(    )

A.卢俊义   B.杨志    C.林冲   D.吴用   E.宋江

2.下面是《水浒》中两个精彩的打虎场面,请分别指出打虎英雄的名字。

①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的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到五十七拳,那老虎的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了鲜血。

②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那老虎朝他一扑,他不慌不忙,趁着那老虎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

答:①          ②       

 

查看答案

下面这段文字的划线句有一个错别字和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并帮助改正。(3分)

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专有权属资源市场开发合作签约暨电影节徽标等征集启动仪式近日在绍兴市举行。会上宣布,今年的金鸡百花电影节将于9月26日至29日之间在绍兴举行。绍兴市有关领导表示,第21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必将不负重望,成为有传承、有创新、亮点也有的电影节,在中国电影史上画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1.改错别字:           改为               

2.修改病句: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

A.2011年10月5日,美国苹果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去世。乔布斯深谙苹果业务的各个方面,曾在上个世纪末力挽狂澜,拯救了当时奄奄一息的苹果。

B.华裔小子林书豪由默默无闻的“板凳球员”突然爆红,成为全美家喻户晓的NBA球星,就连美国总统奥巴马都成了他的“狂热球迷”。

C.雷锋,是一个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人。近5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何时,提到他的名字总会奉若神明

D.温总理在今年两会时坦言,食品安全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并承诺,要“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一问题,让人民满意”。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         。(《诗经 · 关雎》)

2.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3.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4.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5.            ,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孟子>两章》)

7.李贺《雁门太守行》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

8.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同样是写愁,李清照却把它搬上了船,她这样写道:“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