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60分)
感觉就是简单的心理过程。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别人理解的时候,孝敬父母的时候,取得成功的时候,赢得认可的时候,找到知音的时候……感觉往往是开心的。
请以“ 的感觉,真好”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你要写的某一方面的内容,填写在横线上。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文言文阅读。(11分)
吴宫遗事①
越心未平②,而夫差有忧色。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俾③参政事者以听百姓之疾苦焉,以察四方之兵革焉。一之日④,视之以伍员⑤。未三、四级⑥,且奏曰:“王之民饥矣,王之兵疲矣,王之国危矣。”夫差不悦,俾喜否⑦以代焉。毕九层而不奏,且倡曰⑧:“四国畏王,百姓歌王,彼员者欺王。”员曰:“彼徒欲其身之亟高⑨,固不暇为王之视也,亦不为百姓谋也,岂臣之欺乎!”
王赐员死,而喜否用事⑩。明年,越入吴。
注释:①吴宫: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宫室。 ②越心未平: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被吴国打败后,和其臣民常怀报仇复国之心。 ③俾:使。 ④一之日:十月以后的第一个月,即十一月。 ⑤伍员:字子胥,吴国大臣。 ⑥未三、四级:没等建好第三、第四层。 ⑦喜否:伯喜否,吴国太宰。 ⑧倡:宣扬。 ⑨这句意思是说喜否只想自己的官职赶快升得高些。亟:急,赶快。 ⑩用事:专权,当权。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音节停顿。(标两处)(2分)
一旦复筑台于姑苏之左
2.解释文中加划线的词。 (4分)
(1)兵( ) (2)毕( )
(3)固( ) (4)明年( )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岂臣之欺乎!
4.这篇短文揭示了怎样一条深刻的历史教训?(3分)
文言文阅读。(14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日:“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日:“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日:“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为天下唱( ) (2)楚人怜之( )
(3)今亡亦死( ) (4)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陈胜、吴广乃谋日 ②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③家祭无忘告乃翁 ④失败乃成功之母
|
A.①和③相同,②和④相同。 |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
|
C.①和③不同,②和④相同。 |
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2)乃丹书帛日“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4.节选部分是怎样表现陈胜非凡的领导才干的?(3分)
诗歌鉴赏。(5分)
淮中晚泊犊头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1.诗的头两句创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作者是如何来体现这种美的?(3分)
2.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阅读理解。
①也许是诱惑太多,也许是刺激太甚,也许是节奏太快,冷漠、推诿、嫉妒、内耗,遮住了仁爱、道义、宽厚、同情。于是,感动——世界上最简单又最美好,最平常又最崇高的情感,正悄悄离开某些人的灵魂。
②当下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感动的时代;当下的我们,是一群需要感动的人。
③其实,任何社会都不会缺少感动,缺少的只是发现。对“感动”的寻找,会让我们看到生活中的“感动”不是奢侈品,而是与我们相依相伴的生活常态。
④让我们感动的人物存在于庞大的社会各阶层。他们中既有平凡的公民,也有贡献突出的俊杰。甚至,那些没有光环的小人物,更易激发更多人的共鸣,影响更多人的价值取向。他们是人世间的“盐中之盐,原动力的原动力”。他们的或震撼或平凡的事迹成为人们生命中不可抹去的感动因子,他们的精神日益外化为整个社会的追求和目标,成为中华民族人格史的绚丽篇章。
⑤历史和现实永远不会没有偶像和英雄,重要的是时代推崇什么样的偶像和英雄。所有与社会公认的价值判断相一致,与大众的精神追求相吻合的感动,必然引起广泛而强烈的共鸣,必然凝聚全民族的良知。所有让我们感动的名字,一定会让我们凝神。因为有了他们,心情不再灰暗;因为有了他们,日子变得踏实。(A)他们其实就是常人,他们像常人一样说话,只不过表达的思想成为引导我们生活的航标;他们不一定都惊天动地,只不过他们的品质化作了民族骨骼的钙质。可见,他们越平凡,越发不凡,越简单,越彰显简单的伟大。
⑥人们常常因为感动而泪流满面,但流泪并不是感动的终端,行动才是最后的归宿。“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让我们感动的人物用闪光的人格创造出朴实的奇迹,用无私的行动照亮了别人的生活。无论太远还是太近,无论陌生还是熟悉,他们的行动会在所有人的心里激起持久而悠远的回响。当感动叩响我们每个人的心扉的时候,当他们的道德准则成为大多数人的精神向度的时候,人性的良善与崇高就会成为广泛的社会行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就会越来越接近理想的乐园。
⑦一群群平凡而卓越的人会连成时代精神的壮丽画图,结成民族复兴的伟大力量。(B)也许,不是每个人都能用日复一日的善举去感动我们广阔的社会,去感动我们深远的历史,但我们可以是清澈的甘泉,浇灌干涸的心田,孕育自我的完善,浸润被自私、自卑、自弃和贪欲困扰的灵魂。让感动成为一泓清泉,一种滋养,一场润物细无声的好雨,催生心灵升华的生机,养育精神之树蓬勃生长。
⑧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更多的感动,正如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期待阳光洒满大地!
(作者陈世旭,选文有删改)
1.阅读全文,根据文章的主要观点,给文章拟个恰当的标题。(2分)
2.说说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3.作者说:“生活中的‘感动’不是奢侈品,而是与我们相依相伴的生活常态。”这句话如何理解?(3分)
4.如果将下面链接材料的内容作为文中的事实论据,你认为放在A、B中的哪一处比较合适?并说说理由。(3分)
【链接材料】2010感动中国人物:雷锋传人郭明义
颁奖词:他总看别人,还需要什么;他总问自己,还能多做些什么。他舍出的每一枚硬币,每一滴血都滚烫火热。……
( )处 理由:
现代文阅读。(17分)
做 客
(1)今天是青青的十岁生日。放学后,青青并没有像往常一样一上山就砍柴。奶奶说了,今天她可以不砍柴。
(2)青青坐在山头上的一块大石头上,一阵微风缓缓吹过来,柔柔地抚摸着她的头发她的脸。
(3)10岁的青青是奶奶一手带大的。青青生下来不久,爸爸妈妈就外出打工。几年来青青只和妈妈通过几次电话。每次通话都很短暂,妈妈总会在电话那头哭,爸爸总会抢过电话,说青青乖,打长途贵,过年的时候我和妈妈回家看你。说完,就挂了电话。但是过了一年又一年,爸爸妈妈谁也没有回来。
(4)说不出为什么,今天青青特别想爸爸妈妈。青青想,要是爸爸妈妈回来陪我过生日多好啊。可是爸爸妈妈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5此刻,青青坐在山头上,眼前是一座又一座的山。层层叠叠、高低起伏。奶奶说过,山的尽头,就是爸爸妈妈打工的地方。如果自己现在用力喊,爸爸妈妈会不会听见呢?青青站了起来,她把手罩在嘴前,试着喊了一声,爸爸,妈妈!很快青青就听见对面山上传来自己的回音:爸爸,妈妈。青青有些高兴了,赶紧又喊了一声,山上又传来了一阵回音。
(6)爸爸,妈妈!爸爸,妈妈,你们回来吧!青青使出全身力气喊了起来。青青听见,自己的声音不断在山谷里回荡,一声接着一声,一层连着一层,一直传到看不见的地方。她看到,层层叠叠的山很快都变成了爸爸妈妈的脸。爸爸妈妈说,青青乖。爸爸妈妈说,我们过年就回家看你。青青的声音就小了下来,她哭了。
(7)爸爸,妈妈!就在擦眼泪的时候,青青突然听见身后传来了一阵喊声。她扭过头,不知什么时候村里的几个伙伴全都站在了自己身后。这些伙伴和青青一样,也都好几年没见到自己的父母了。他们说,青青,我们一起喊吧。顿时,山谷里“爸爸、妈妈”的呼唤声一片,整齐又悠长。
(8)孩子们,先停一停好吗?正在大家喊得起劲的时候,应声走来一位戴眼镜的叔叔。青青认识这个戴眼镜的叔叔,今天在学校,青青看见这个叔叔和老师在说话。后来叔叔还和老师一起到教室做了个调查,大致是问哪些同学的父母不在家,结果全班同学都举了手。
(9)我是电视台的记者。眼镜叔叔自我介绍说,刚才你们的喊声吸引了我。我能帮你们把愿望带给你们的爸爸妈妈。
(10)真的吗?怎么帮?青青和伙伴们一起围了上去。叔叔指着摄影机说,我可以用它把你们要说的话录下来,然后在电视上播放,你们的爸爸妈妈在远方就能看见了。
(11)太好了!我要录,我要录。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往镜头前拱。
(12)叔叔说,你们别急,一个一个来。你们每个人对着镜头说一句话,说的时候想象着爸爸妈妈就在面前,说最想对他们说的话。
(13)……
(14)在场的几个伙伴都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只剩下了青青,叔叔把镜头对准青青,示意她说话。青青看着乌黑的镜头,双手在胸前绞动,嘴唇动了几动,却一直没说出话来。
(15)说吧,不怕。伙伴们也为她加油。
(16)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17)青青看见,眼镜叔叔的眼睛瞬间就湿润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1年第9期,有删改)
1.“做客”一词出自小说中青青的一句话,意蕴丰富,令人回味。请结合全文回答问题。(6分)
(1)“做客”有什么含义?(3分)
(2)小说以“做客”为标题有什么作用?(3分)
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青,为什么还要写那群小伙伴?(3分)
3.第(13)段省略了小伙伴们说的话,请结合上下文,发挥想像,把其中一个小伙伴说的话填补在下面横线上。(2分)
小伙伴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品读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分析青青说话时的心理。(3分)
青青狠狠地咬了一下牙,之后,终于小心翼翼地探出头,轻轻地对着摄影机问了一句话:爸爸妈妈,今年……今年我可以到你们家做客吗?
5.戴眼镜叔叔为孩子们拍摄的视频在电视台播放,请你为这段视频拟写一条公益广告语。(20字以内)(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