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理解。(12分)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阅读理解。(12分)

眼界与读书

赵 畅

⑴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⑵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方式方法以及兴趣效果。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既立志于“中华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冯有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⑶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⑷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瓦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⑸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

⑹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选自201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说说作者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2.第⑵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3.第⑷段又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写这一段有什么作用?(3分)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

 

1.高远的眼界对于读书至关重要。或: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举例论证(事实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2分)具体论证了“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和归宿”这一观点。(1分) 3.见【解析】 “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1分)该段从另一个角度补充论证读书的宽度对于读书的眼界的影响,强调怎样获得高远的眼界,使论证更加辩证严密。(2分) 4.要点:我们不要一味地为功利而读书,要明确自己为什么读书,树立远大的读书理想,担当起自己那份应尽的责任。(2分)(联系实际略,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可以从标题、开头、结尾去概括,但要注意有时标题作为文章的论题,不同于论点。 2.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解答此题的方法:方法+道理,但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3.本题考查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解答此题的方法:方法+道理,但必须要结合具体的语句分析。 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的能力。结合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观点并且练习现实来理解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4分)

《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回目是“宋公明夜打曾头市 卢俊义活捉史文恭”。

1.宋公明的外号是    ;卢俊义曾被梁山好汉    (人名)用计骗上梁山。(2分)

2.简述“宋公明夜打曾头市”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青春的睿智”,正值青春的我们,思维活跃,善于探索,日渐睿智。请你阅读下面几则材料,把握文意,找出共同点,写出结论性的话。(2分)

材料一:《晋书》有言:“有人不及,可以情恕。”

材料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材料三:天空容留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容留每一块岩石,不论

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佚名)

材料四:有人批评林肯总统:“你为什么让政敌变成朋友?你应该消灭他们。”“当我们与政

敌成为朋友时,政敌就不存在了。”林肯温和地说。后来,林肯再度当选美国总统。

这些材料都告诉我们:                                                       

 

查看答案

填空(4分)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不见曦月。(郦道元《三峡》)

2.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则》

3.家在哪里?崔颢在《黄鹤楼》中说“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河北井陉有座山,叫苍岩山;山上有座庙;临门有副对联:“殿前无灯凭月照,山门不锁待云封”。王维山水诗,据说最得“空寂”神致,但“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山居即事》),还是暴露了“掩柴扉”的人。而“山门不锁待云封”,好像更有“空山无人,万物随缘”的神意。

此段文字主要是要说明 (     )(3分)

A.王维在古代诗人中并不是最得“空寂”神致的。

B.这副对联的“空寂”神致深受王维诗句的影响。

C.这副对联比王维诗句更具有“空寂”神致。

D.对联的作者是位归诚佛门、参透神理的诗僧。

 

查看答案

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拾荒老娘”于化玲,9年来孤身一人在城市拾荒,供儿子读书。

B.他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留下了许多优秀作品。

C.长江流域连续干旱,导致洞庭湖、鄱阳湖水面大面积缩小,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D.有人认为央视“开心辞典”栏目将国学娱乐化,有利于更多人了解和研究国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