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尽管造成全球缺水有多种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管好水...

阅读短文,完成后面小题。

尽管造成全球缺水有多种原因,但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管好水和合理使用水。

造成世界各国对水的管理使用不合理是因为人们普遍有一种错误思维:水如同空气、阳光一样是可无偿获得的、不需付费的。因此。尽管任何世上万物离开了水、阳光、空气就无法生存,但由于无偿获得,因而体会不到他们的珍贵价值。

就水的过度使用而言,目前世界各国的农业生产消耗了世界上74%的水资源。在2000年全球有7200立方千米的水用于种植庄稼,而到2005年后由于人口增长和对粮食的需求,用于庄稼上的水就达到11000~13500立方千米。这其中由于使用不当、浪费和过度开发而造成了水资源的大量消耗。在圭亚那和印度,过度抽取地下水用于乳业养殖已经摧毁了当地的水资源,澳大利亚最大的墨累-达令河(流经100万平方千米)也因为精耕农业用水而导致河床失水。而多数国家的城市,人们的用水虽然是付费的,但水价过低,也导致了人们并不珍惜水,水的浪费和过度使用现象非常普遍。

-----选自《百科知识》

1.第三段文字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第三段中划线词“过度”可否删去,请简要分析。(3分)

3.造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是什么?(3分)

4.读了本文,你认为怎样解决水资源缺乏的问题?(3分)

 

1.举例子,列数字,用真实的事例和确切的数据说明因为使用不当造成农业生产消耗了大量的水资源。 2.“过度”不能删去,表明是超过了适当的范围。在文中指过量的抽取地下水摧毁了当地的水资源。体现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根本原因是人类没有管好水和合理使用水。 4.略 【解析】 1.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以及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大体可用如下方法:方法+特征,在分析特征时需结合具体的语句。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解答此题时一般方法:表态+解释+分析+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在分析效果时必须联系具体的语句。 3.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造成水资源缺乏的原因即可。 4.本题是一道开放题。提出的方法具体可行即可。(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阅读。

①另一个例子是罗兰·布歇内尔。1971年的一天,布歇内尔边看电视边这么想:“光看太没意思了。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看它产生什么反应。”此后不久,他就发明了对战型的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②不过,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呢?

③某心理学专家小组以实际从事创造性工作的人与不从事此类工作的人为对象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得出如下结论:“富于创造力的人,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缺乏创造力的人,不认为自己具有创造力。”

④认为“我不具备创造力”的人当中,有的觉得创造力仅仅是贝多芬、爱因斯坦以及莎士比亚他们的,从而进行自我压制。不言而喻,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能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相反,那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子这样的过程:关注极其普通、甚至一时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

⑤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即使他们不知道将来会产生怎样的结果,但他们很清楚,小的创意会打开大的突破口,并坚信自己一定能使之变为现实。

1.解释下列的词语。(2分)

①不言而喻:______________  ②推敲: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3分)

3.这两段文字主要用了________                   _____论证方法。(3分)

4.分析上述文字,下面观点不属于作者观点的是(  )(3分)

A.要有创造力,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B.要有创造力,就不能满足于一个答案,而要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C.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楔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D.并非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

5.本文第二小节的句式有何特点?在本文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

6.读了以上语段后,你认为自己有创造力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

 

查看答案

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小信未(        )          (2)小大之(        )

(3)公将之(        )          (4)望其旗(        )

2.翻译下列文言句子成为现代汉语(6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3.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

1.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

3.《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朝奏夕贬”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题西林壁》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句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中“                 ,                  ”写法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5.“大爱无私,真情无悔”,李商隐在《无题》中用“                     

                   ”来向世人诠释了这一种高尚的品质,这种不朽的感情。

6.人生难免有离别。当我们面临分别时,也许会有李白“__________________,落日故人情”的依依不舍,也许会有王勃“海内存知己,             ”的大气豪迈。

 

查看答案

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3分)

A.《济南的冬天》——现代——老舍

B.《马说》——唐朝——韩愈

C.《海燕》——俄国——高尔基

D.《皇帝的新装》——丹麦——安徒生

 

查看答案

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写作兴趣,华英学校语文组举行了以“文学与生活”为主题的文学交流活动。

B.通过一次次的灾难,使我们了解了中国人民的坚强,团结,勇敢!

C.为防止不再发生类似的伤害事故,交通部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

D.在学习上,老师要求我们独立思考、互相合作、积极探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