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唐代杜甫的《新秋》,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

阅读唐代杜甫的《新秋》,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秋 杜甫

火云犹未敛奇峰,欹枕初惊一叶风。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

蝉声断续悲残月,萤焰高低照暮空。赋就金门期再献,夜深搔首叹飞蓬。

1.这首诗题为《新秋》,首联是如何表现秋天“新”的特点的?(2分)

                                                                     

2.“几处园林萧瑟里,谁家砧杵寂寥中”中的“几处、谁家”能不能改成“处处、谁家”?请简要分析。(2分)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1.云还具有夏天云的特点,天气还很热,但是已经有叶子被吹落,这是秋的特点。这个时候既有夏的特征又有秋的特点,说明是夏末秋初,体现了秋“新”的特点。(分别从云和叶子的角度各1分,意思对即可) 2.不能。诗歌描写的是新秋的景象,“几处”的意思是园林中有几处可以看到秋天景象,(1分)“谁家”,有几家;意思是到了秋天有几家人已经开始做秋天的衣服了。(1分)如果是“处处”“家家”就不是新秋了。(扣住“新秋”,意思对即可) 3.这首诗既写了新秋季节的物候特征,也表露了诗人感叹时光易逝,功名难就的苦闷心情。(2分,三点中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1)从诗句中找出体现“新”的内容(2)“炼字”赏出词语使用的妙处(3)从诗歌内容中,感悟诗歌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专题及综合性学习。(8分)

1.①“松里云深夏亦寒”这句诗中蕴含怎样的物候规律?请加以说明。(3分)

                                                                                

②请再写出反映上题中物候现象的诗句(连续的两句)。(2分)

                                                                             

2.近年来,北极熊食幼熊的案例多次被人发现。科学家称,北极熊利用海冰接近海豹,猎食后积聚过冬所需的脂肪。但现在,哈德逊湾的海冰形成比以往要晚数周,饥饿的北极熊等不及,只好先吃幼熊。节能减排,遏制全球气候变暖,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为“节能减排”写一句宣传标语(要求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3分)

                                                                                

 

查看答案

选出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

A.读不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好好探讨。

B.“我的小祖宗,你到底去不去啊?”我说,“妈,再等我5分钟,我肯定去!”

C.今天我和爸爸去看了一部美国大片“复仇者联盟”,感觉真是太爽了。

D.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损,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中日关系。

 

查看答案

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呻(yín) 胆(qiè) 玛(nǎo)辱(wū)

B.秀(qí)  伫(zhù)热(chén) 误(yí)

C.进(pián) 解(pō)  容(nà)胸(jìn)

D.积(zhǎn) 桑(zǐ)渊(sǒu)宁(wù)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请以“让心底盛开一朵花”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不少于6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立意自定,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17分)

木棉花开

    ①坐在办公桌前,不经意的向窗外望去,眼前的情景顿时令我惊呆了———窗外的枝丫上何时挂满了红花,那花开得轰轰烈烈,红红火火,而我竟浑然不觉。

②搬到政府大楼上班已经半年多了,原以为每日与我隔窗相望的是一棵枯老的树:虽然挺拔,却仅有一般粗细的躯干;叶子稀稀拉拉,枝干也不繁茂;终年不见开花、结果,对此,我总觉得有些沮丧。院子里还有许多常青植物,虽然欣欣向荣,却总觉得没有些许的变化,似乎有些呆板。看着灰白色的枝干笔直地冲向云霄,我在认知里仔细搜寻:我曾把它当作是作家茅盾笔下的白杨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 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我也曾把它当作是鲁迅《 秋夜》 里枣树———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它虽光秃秃的一叶不挂,但骨子里却透着精气。然而,冬去春来,这毫不起眼的枯树,竟喷出了“火焰”,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这突如其来的绽放,似那腾空而起的火树银花定格在咫尺之间,好美!

③这棵毫不起眼的枯树就是木棉树,直到今天我才真正认识了它。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早春二、三月,木棉萧瑟的枯枝上先是绽故了满树火红,接着新芽才萌发。木棉树花落后长出长椭圆形的葫果,成熟后果实开裂,果中的棉絮随风飘落。朵朵棉絮飘浮空中,如下六月雪一般,有一番特别的情趣。

④木棉树因其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冠总是高出附近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及鲜明似火的大红花,被人誉之为英雄树、英雄花。有记载最早的“英雄花”见于清人陈恭尹,他在《木棉花歌》中形容木棉花“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

⑤正当我陷入沉思,“啪”的一声,一朵碗大的木棉花猛然地跌落,掷地有声、干脆利落。拾起木棉花,我突然觉得有些惋惜,那还是开的正盛的花朵,娇艳欲滴的花瓣里饱含着充足的水分,通体透红的花朵仍完好无损。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它是安静的,默默无闻地积蓄着力量,而后这一树的灿烂,迸发了参天的无限辉煌。一年的精华沉淀,一年的淡定从容,直到此时此刻 , 满树的红花见证了它的存在,满堂的喝彩彰显了它的内力。

⑥我手捧落花,泪流满面——木棉花落在了树下的草坪上,还是很美。花开花落之间,你已向世人展现了最华美的乐章,用心、用情精心谱写。这,就已足够了!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就是为了成就一项人生事业名垂青史;“养兵千日,用在一时”,保家卫国的士兵们在平时,同样是普普通通的匹夫,而在某一场战役中,因着心中爱祖国爱人民的无限赤子情怀,他们将毕生追求化作祖国锦绣河山。其实各行各业的人们也一样,他们都是国家建设的基石,都是人民生活稳定的护卫者,他们同样用自己平凡的人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⑦而你——火红的木棉花,一年一次在天地灰蒙蒙的四月展现自己,你的高冠艳花将一切漠视甚至耻笑你的狂徒温柔的扫荡。何须追求永世的绚烂呢?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生活所给予每一个生命的尊重都是一样的,所得所失何苦斤斤计较。不追求个性张扬,却愿如你默默无闻,始终透着那股无视权贵的傲然正气,最后给人一种惊喜,生命也同样精彩。

                                        (选自《 闽南日报》,有删改)

1.阅读第①段,你觉得作者为什么会“惊呆”? (请用原文回答)(2分)

2.请根据②一④段的内容,概括出木棉的特点。(答出4 个即可)(4分)

3.文章行文流畅,语言出彩。文中划线两句请你任选一句加以赏析。(3分)

A.硕大的花朵像一团团火苗在枝头跳跃着,燃起了新的生命。

B.春天时,一树橙红,夏天绿叶成荫;秋天枝叶萧瑟;冬天秃枝寒树。

我选     

赏析                                                                          

4.本文写作的对象是木棉,第2段中提及茅盾笔下的“白杨树”与鲁迅笔下的“枣树”有什么作用?(3分)

5.结合文章主题,说说你对生命和人生价值的理解。(不超过80字,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