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

漓江情韵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①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②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内容(2分)

答:                                                                          

                                                                           

2.文中划线部分①是对摇船人的外貌描写,请问这段描写在文中能够起什么作用?(3分)

3.试对文中划线部分②的句子进行赏析,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4.简要分析文中的摇船人的形象 (最少写出两个方面) (4分)

5.任选文章第一段或最后一段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1.(2分)在漓江边,“我”被一只鹦鹉吸引,结识了一位残疾的摇船人,被他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故事所感动。 2.(3分) 文中摇船人外貌普通且身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使我很失望,这与后文中摇船人的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以及我的感动赞美形成对比,更能突出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3.(3分)把被笑声惊飞的飞鸟比作一串黑色省略号,形象地写出了飞鸟渐飞渐远的身影,生动别致,富诗情画意。 4.(4分) (1)文中的摇船人是个身残志坚、自食其力的人,如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靠摇船为生,不接受“我”给他的五十元钱等。 (2)、乐观,开朗,热爱生活。如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他不避讳自己的残疾,积极面对生活。 5.(3分) 第一段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引起下文,营造朦胧诗情,用漓江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 最后一段作用:内容上通过描写漓江美景表达对漓江和漓江人的赞美揭示文章主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 【解析】 1.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内容。 2.了解小说常用的人物描写手段,明确人物描写手段对塑造人物思想性格特征的作用。作答时要进行具体分析。 3.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修辞,再答出修辞效果即可。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能结合文章内容做具体分析。 5.观察语段所在文章的位置来判断其在文章中结构与内容的作用。此处,在结构上是引起下文;照应开头,使文章首尾呼应,在内容上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表达对漓江和漓江人的赞美揭示文章主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填补下列各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每空1分,共8分)

1.欲渡黄河冰塞川,                 

2.沉舟侧畔千帆过,                 

3.                      ,悠然见南山。

4.                ,中间小谢又清发。

5.在遥远的中东地区,一些国家的人民正遭受着文天祥当年所遇到的家国之痛,正所谓“                            。”透过战争的硝烟,我们要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6.罗丹曾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你准会惊喜地发现美就在身边。欧阳修就曾为滁州 “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的美景着迷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0)分

赵括纸上谈兵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 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时为将,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④,所友者以百数,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受命之日,不问家事。今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无敢仰视之者,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王以为何如其父?父子异心,愿王勿遣。”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括母因曰:“王终遣之,即有如不称,妾得无随坐乎?”王许诺。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1.用些线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王以/为何/如其父

B.王/以为/何如其父

C.王/以为何/如其父

D.王/以为何如/其父

2.解释文中划线的字  (2分)

(1)、使赵不括即已 (      ) (2)、括将行(      )

3.说说“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的意思 (2分)

4.从文中可以看出赵括是个怎样的人?   (2分)

5.读了这段文字你获得了一些什么启示呢?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题目。(4分)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1.对本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纯粹的咏物诗,通过对画眉鸟的描写,赞扬了画眉鸟的可爱。

B.“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描写了画眉鸟在飞行中尽情鸣叫的场景。

C.这首诗中写了两种画眉鸟,一种是自由自在的鸟儿,一种是不自由受束缚的鸟儿。

D.本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押韵规律是逢双押韵,且首句最后一字也押韵。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写画眉鸟实是写自己,通过对画眉鸟百啭千声的描写表达的是自己想要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

B.“百啭千声”的“啭”字传神地写出了画眉鸟叫声之美。

C.诗歌通过两种鸟儿的不同命运对比,借物喻人,表达了对统治者欺压老百姓,限制老百姓人身自由的强烈不满。

D.“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告诉我们,如果失去了自由,即使锦衣玉食,人生又有多大意义呢?

 

查看答案

最能概括下面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是是(    ) (2分)

传世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是个迷,现在多数学者认为她是佛罗伦萨一位丝绸富商的妻子。经考证,佛罗伦萨市中心的一家修道院遗址是其原型的安息之地。意大利考古学家日前宣布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的骸骨。

考古学家将借助透地雷达搜寻人类骸骨,然后通过科学方法测定骨头年代筛选出与《蒙娜丽莎》原型去世时年龄相符的骸骨。考古学家还将提取骸骨的DNA,将之与其子女们的骸骨中提取的DNA进行对比。这样,将找到足够多的头盖骨碎块通过电脑整合出《蒙娜丽莎》圆形的头部图像,就能复原那让使人着迷的神秘微笑。

A.传世画作蒙娜丽莎的原型一直是个迷

B.考古学家经考证发现佛罗伦萨市中心的一家修道院遗址是《蒙娜丽莎》原型的安息之地。

C.意大利考古学家将挖掘《蒙娜丽莎》原型骸骨,复原其神秘微笑。

D.考古学家已通过科学方法筛选出与《蒙娜丽莎》原型去世时年龄相符的骸骨

 

查看答案

下列各项的改句和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是(    )(2分)

A.小鸭不得不在水上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至于完全结冰。(改句:小鸭只好在水面上

游来游去,好使水面不至于完全结冰。)

B.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改为反问句:难道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吗?)

C.我把袖子向手腕处扯了扯,遮盖着手腕处的伤疤,我就怕被大家发现。(改句:我把

袖子向手腕处扯了扯,大家就怕发现我的伤疤。)

D.五千年的文化,从你这儿发源。(改句:从你这儿发源的是五千年的文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