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共10分) 自1997年以来,本市已进行了八次“北京市公民科学素养调...

综合性学习(共10分)

自1997年以来,本市已进行了八次“北京市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活动。学校就此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两则材料。请你说说北京市公民在具备科学素养方面呈现出哪三个特点。(3分)   

【材料一】   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基本情况调查表

项  目

18—39岁

40—54岁

55—69岁

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

14.3%

7.5%

3.6%

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

计算机与网络

经济学与社会发展

医学与健康

(数据来源:《第八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

【材料二】

1997年,北京市首次开展“全市公民科学素养调查”。1997年,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仅有4.0%,2002年增至6.6%,2007年达到9.2%,最新一次调查又攀升至10.0%,15年间增加了1.5倍,年均增长率达到7.3%。

特点:⑴                ⑵                 ⑶                    

2.在这次活动中,同学们进行了现场采访。下面是对初中学生、在职人员、居家老人的采访记录。请你说出这些记录分别说明了什么,从这些记录中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5分)

初中学生:我最喜欢去北京海洋馆、北京植物园、北京科技馆等地方参观。不仅玩得开心,更重要的是学到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增长了见识。

在职人员:我的科技信息和科学知识主要来自报纸和网络,看报纸和上网是我每天的固定“节目”。

居家老人:我特爱看电视上的“养生堂”“生活与健康”“快乐健身一箩筐”节目,多看看这些,对怎么样科学地保养身体有帮助。

说明:⑴                                                            

结论:                                                              

3.这次社会实践活动需要完成一份研究报告,请你根据以上搜集到的材料和采访记录,给你的报告拟写一个题目。(2分)

题目:                                              

 

1.⑴北京市公民具备科学素养的比例随着年龄段的递增反而减少了。 ⑵北京市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与年龄密切相关。 ⑶北京市公民科学素养的水平保持着稳定增长。(共3分。“特点”共3个,每个1分) 2.说明:⑴初中学生喜欢通过参观活动学科学。 ⑵报纸和网络是在职人员学科学的主要途径。 ⑶居家老人喜欢从电视上学习健康知识。 结论:本市公民提高科学素养的渠道丰富。(共5分。“说明”共3点,每点1分;“结论”共2分) 3.答案示例:北京市公民科学素养状况调查报告(共2分) 【解析】 1.阅读图表和短文,要求学生能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内容要点。 2.能根据采访内容总结说话的内容要点,结论总结合理即可。 3.拟写题目,要紧扣活动主题,用语简明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2分)

A.势竞上(负,依靠)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

B.元方入门不 (顾,回头看)佳木而繁阴(秀,茂盛)

C.宾客稍舒(意,心情 )即刮目相看(更,更加)

D.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吾之妻我(私,偏爱)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4分)

《童年》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问题。

【片断一】他肩宽背阔,一头卷发,在一天傍晚来到了我的床前。

他穿着金黄色的衬衫,新皮鞋,像过节似的。尤其是他小黑胡下雪白的牙齿,在黑暗中特别引人注目。

“啊,你来看看我的胳膊!”他一边说一边卷起了袖子,“你看肿得多么厉害,现在还好多了呢!你姥爷当时简直是发了疯,我用这条胳膊去挡,想把那树条子档断,这样趁你姥爷去拿另一条柳枝子时,就可以把你抱走了。

【片断二】可是我偏偏觉得他有吸引力。

 他说“很孤独”的时候的表情深深地打动了我,那是一种我能理解的触动心灵的东西。

 我不由自主地又找他去了。

 他的房间里非常凌乱,一切都毫无秩序地乱摆着。 我发现他坐在花园的坑里,以头枕手,靠在那段烧黑了的木头上。

1.【片断一】中的“他”是指        ;【片断二】中的“他”的绰号叫          

2.《童年》的主人公阿辽沙正是在上面这些优秀人物 等的影响下逐渐成长起来,你

认为阿辽沙是一个怎样的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补写一段话,要求语意明确,语言得体。   

早上,仓桥初中读书的小明匆匆忙忙地赶往学校参加毕业考试,半路上,他想起自己的准考证忘记在家里了,匆匆赶回家去拿准考证。为了赶时间,他后来搭乘了一辆出租车。可是半路上遇到早高峰的车辆拥堵。心急如焚的小明只能下车另想办法。正好遇到一位骑着摩托车前来疏导交通的交警叔叔,小明赶紧上前拦住交警的车说:“                                  。”

 

查看答案

你对下列作家作品熟悉吗?哪一项说法有误?(  )(2分)

A.《背影》一文中作者选取“车站送别”的特定情景,抓住传神的细节写父亲的背影,创造出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首,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是一篇富有战斗力的驳论文,语言尖锐犀利,带有讽刺意味。

D.《沁园春·雪》是一首写景抒情诗。它描写雄伟壮丽而又妖娆美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史英雄,表达了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心。

 

查看答案

默写填空。(8分)

1.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2.蒹葭凄凄,              。(《 诗经 》)

3.《饮酒》中展现诗人悠然自得,物我合一的思想境界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党的领导和全国人民的支助下,四川受灾区现在百姓和乐,许多荒废的事业又都慢慢兴旺起来了,用《岳阳楼记》的话说就是:                                    。

5.贪污受贿者常常这样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脚",对此我们可以用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一句名言"         ,         "来驳斥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