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长途跋涉的肉羹 林清玄 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

长途跋涉的肉羹     林清玄

①在我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他一面走,一面召集我们:“来,快来吃肉羹,这是爸爸吃过的最好吃的肉羹。”他边解开草绳,边说起那一锅肉羹的来历。

②爸爸到遥远的凤山去办农会的事,中午到市场吃肉羹,发现那个小摊上的肉羹非常的美味,他心里想着:“但愿我的妻儿也可以吃到这么美味的肉羹呀!”

③但是那个时代没有塑胶袋,要外带肉羹真是困难的事。爸爸随即到附近的五金行买了一个铁锅,并向店家要了一条草绳,然后转回肉羹摊,买了满满一锅肉羹,用草绳绑好,提着回家。当时的交通不便,从风山到旗山的道路颠簸不平,平时不提任何东西坐客运车都会昏头转向、灰头土脸。何况是提着满满一锅肉羹呢?

④把整锅肉羹夹在双腿问,坐客运车回转家园的爸爸,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虽然他是那么小心翼翼,肉羹还是溢出不少,回到家,锅外和草绳上都已经沾满肉羹的汤汁了,甚至爸爸的长裤也湿了一大片。

⑤锅子在我们的围观下打开,肉羹只剩下半锅。妈妈为我们每个孩子盛了半碗肉羹.也为自己盛了半碗。由于我们知道这是爸爸千辛万苦从风山提回来的肉羹,吃的时候就有一种庄严、欢喜、期待的心情,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⑥爸爸开心地坐在一旁欣赏我们的吃相,露出他惯有的开朗的笑容。妈妈边吃肉羹边说:“这凤山提回来的肉羹真好吃!”爸爸说:“就是真好吃,我才会费尽心机提这么远回来呀!这铁锅的价钱是肉羹的十倍呀!”当爸爸这样说的时候,我感觉温馨的气息随着肉羹与香菜的味道,充塞了整个饭厅。不,那时我们不叫饭厅,而是灶间。

⑦那一年,在黝暗的灶间,在昏黄的烛光灯火下吃的肉羹是那么美味。经过三十几年了,我还没有吃过比那更好吃的肉羹。因为那肉羹加了一种特别的作料,是爸爸充沛的爱以及长途跋涉的表达呀!

⑧这使我真实地体验到,光是充沛的爱还是不足的,与爱同等重要的是努力的实践与真实的表达,没有透过实践与表达的爱,是无形的、虚妄的。

⑨我想,这是爸爸妈妈那一代人,他们的爱那样丰盈真实,却从来不说“我爱你”,甚至终其一生没有说过一个“爱”字的理由吧!

⑩爱是作料,要加在肉羹里,才会更美味。自从吃了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肉羹,每次我路过凤山,都有一种亲切之感。‘这凤山,是爸爸从前买肉羹的地方呢!

⑩我的父母都是善于表达爱的人,因此,在我很幼年的时候,就知道再微小的事物,也可以作为感情的表达;而再贫苦的生活,也因为这种表达而显现出幸福的面貌。

⑩幸福,常常是隐藏在平常的事物中,只要加一点用心,平常事物就会变得非凡、美好、庄严了。只要加一点用心,凡俗的日子就会变得可爱、可亲、可想念了。就像不管我的年岁如何增长、不论我在天涯海角,只要一想到爸爸从凤山提回来的那一锅肉羹,心中依然有三十年前的汹涌热潮在滚动。肉羹可能会冷,生命中的爱与祝愿,永远是热腾腾的;肉羹可能在动荡中会满溢出来,生活里被珍藏的真情蜜意,则永不逝去。

(选自《林清玄散文自选集》)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3分)

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有一次看见爸爸满头大汗从外地回来,手里提着一个用草绳绑着的全新的铁锅。

(2)一反我们平常狼吞虎咽的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品尝那长途跋涉、饱含着爱、还有着爱的余温的肉羹。

3.请说说题目的含义及作用。(3分)

4.第④段中提到爸爸遇到“那种惊险的情状是可以想见的”,请根据自己的想象写出当时的惊险情状。(3分)

5.结合文中父亲的行为,谈谈你对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1.父亲从很远的地方给我们一家人带回一锅美味的肉羹。(3分,大意对即可) 2.⑴“满头大汗”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带肉羹回家时辛苦的样子,表现了父亲不惜自己劳累也要让家人吃上好吃的肉羹的心情。(2分,大意对即可) ⑵写出了我们由于知道肉羹的来之不易而十分仔细地品尝肉羹的样子,表现了我们对父爱的珍惜。(2分,大意对即可) 3.题目写出了父亲带回肉羹的艰难和不易,象征着父亲对家人的爱。概括全文内容;贯穿全文的线索;吸引读者注意。(3分,写出一点给1分。) 4.示例略。(共3分,惊险1分,语言通顺2分。) 5.爱不能只留在心里,要通过具体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的爱别人才能真实的感觉到。就像文中的父亲一样,不嫌麻烦、带着肉羹,经过长途跋涉,让家人品尝美味这种具体的行为让我们感觉到父亲对家人的爱。(3分;理解2分,结合父亲的行为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事件的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2.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词语的含义,再答出表达效果。学会结合语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赏析文题的妙处一般要从内容、主题、结构手法等几方面进行鉴别欣赏。此处是写出了父亲带回肉羹的艰难和不易,象征着父亲对家人的爱。概括全文内容;贯穿全文的线索;吸引读者注意。 4.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5.学生应培养理解语句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                    ,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2. 出淤泥而不染,                。(宋·周敦颐《爱莲说》)

3.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4.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诸葛亮《出师表》))

5.             ,坐断东南战未休。(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6.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如梦令》)

7.范仲淹在《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写下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的千古名句是:                         

8.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有一联是千古名句,现在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经常托月抒怀。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贬谪远方朋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阅读《骆驼祥子》回答下面问题。

1.祥子有个最大的梦想,后来发生的诸多事情使他的梦想最终破灭。祥子的梦想是什么?(2分)

2.请写出导致他梦想破灭的两件事。(2分)

3.祥子梦想的最终破灭说明了什么?(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6分)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目前,频繁发生的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以及气候变暖、干旱缺水、土地沙化、物种减少等生态危机正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通过植树造林扩大地球植被的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这不仅是维护地球生态安全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强人类生存条件的必然选择。

材料二:中国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已开展三十年,累计植树已经达到588.96亿株。但中国仍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状况较差的国家,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全民植树造林应真正落到实处,不仅做到人人植树造林,还要做到人人植树护林。

材料三:2010年5月28日,国家信息中心信息资源开发部主任徐长明参加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他在发表演讲时表示,我国是汽车大国,销量增长速度惊人,最晚2011年就能实现7500万辆的汽车保有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

1.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分)

2.结合材料三,谈谈如何才能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分)

3.春晖中学在植树节前夕召开动员大会。请你为这次动员会拟写一条宣传标语,并写在以下田字格内。(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共6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是传诵千古的名句,请你分析它妙在何处。(4分)

2.最后两句诗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1.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士注坡跳壕(督促)

B.疑质理(引述)

C.中间力拉崩倒之声(中间夹杂)

D.右备容(臭味)

2.下面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征于色,发于声

B.同舍生皆被绮绣

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D.四支僵劲不能动

3.对选文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主要讲述了幼年读书求学的艰辛和用心之诚恳专一,也为下文与太学生求学条件的优越做了铺垫。

B.“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表现了作者诚实守信的性格特点。

C.选文采用了记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来记叙往事,现身说法,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悟,很有说服力。

D.选文表现了作者刻苦好学、严于律己的品质,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