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
A.在这个被称为“现代私塾”的四合院中,人们除了品茶、弹古琴,还可以学习《论语》等传统文化经典。 |
|
B.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州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社会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高。 |
|
C.去年我国有86个城市参加了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则约有120个左右的城市参加。 |
|
D.六方会谈在危机和转机的反复中曲折前进,其根本原因是朝美两国在战略上存在巨大差异并相互较量的结果。 |
在下列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3分)
事实证明,苦难可以激发生机,也可以扼杀生机;可以 意志,也可以 意志;可以 智慧,也可以 智慧;可以 人格,也可以 人格,一一这全看受苦者的素质如何。
|
A.启迪蒙蔽磨练摧垮高扬贬抑 |
B.磨练摧垮高扬贬抑启迪蒙蔽 |
|
C.启迪蒙蔽高扬贬抑磨练摧垮 |
D.磨练摧垮启迪蒙蔽高扬贬抑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3分)
|
A.清冽烦躁咀咒穷愁潦倒 |
B.禁锢慰藉惘然恪尽职守 |
|
C.告罄晒笑惊骇众目睽睽 |
D.点缀取谛恻隐物竟天择 |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榜 样
秦 俑
峰子最后还是选择了回家乡教书。当同学们都去火车站送他时,峰子不知怎的就想起了一句悲壮的古诗: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先到县教育局报到,签了字后,办公室的同志瞪着一对金鱼眼问:“你是师大毕业的?”峰子什么话也没说,背起两大袋子书和行李,头也不回地搭车回了家。
父亲见峰子回来了,远远地迎了上去,说:“工作好了吧?”
峰子没吱声,把行李往父亲手上一放,回到家“咕嘟咕嘟”喝了一大杯水,然后才说:“省晚报让去做记者,没去。”
“怎么?”
“我想回村里学校教书。”
父亲颤着声问:“是不是在学校里犯了事?”
“年年都评三好学生呢,怎会犯事?”峰子坐了下来。
“那怎么回咱这破村?”
“学校不是少了老师么。”
【A】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便去张罗着煮面条。
峰子早没了娘。他看着驼了背的父亲,心中不由惴惴不安:父亲要是骂他一顿,或者打他一记耳光,他的心里也许会好受一点。
吃过面,峰子便去村小学找校长。
【B】说是学校,其实不过一层四间的茅草土坯屋,屋旁竖着一根四五米高的木杆,上头飘着一面早已发白的旗。学校长年驻校的,也就校长一人。
峰子在学校的自留地上找到了校长,校长正戴着那副掉了一条腿的老花眼镜,在地里侍弄自己种的蔬菜。
峰子轻轻地唤了一声:“校长。”
校长回过头,眼镜差点儿就掉到了地上。他见了峰子,脸上的笑便浮了上来,说:“峰子回来了。”
“我是来向您报到的,我也来学校教书,以后我就是您的部下了。”
“你……”【C】校长什么话也说不出来,只是汪了泪,顾不上擦掉泥巴,就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
校长破例炒了一盘蛋,邀峰子喝一盅。校长一边喝酒一边说:“想你考上大学那年,学校里的娃儿就加了一倍,大家都把你当榜样呢。”
峰子就想起往年的寒暑假,他一回家,总有东家西家的请他到家里吃饭教课,说是要自家的娃子学学他的样。
可是,这一年暑假过去,也没见哪家有人来请他。和乡里乡亲的见了,还有人不相信地问:“峰子,你真回咱村里教书?”
峰子就爽快地回答:“是!”
到秋天开学了,报到的学生竟暴减到了往常的三分之一。校长和峰子都不明白:老师多了,学生怎么反倒少了?
于是峰子拿了一份花名册挨家挨户去问,问来问去,都回答说,我家娃儿不念书了,过两年让他到外面打工去。
峰子说:“孩子还小,怎就不让念了?”
“念了书没用。”
“怎没用?念了书可以考大学啊。”
对方就不吭声了,任峰子怎么劝说也没用。等峰子一脚跨出大门,【D】后边就传来轻轻的嘀咕:“ ”
这话刺得峰子的心一阵阵地疼。
一年后,县教育局捎了信过来,说是让峰子去领“扶贫助学志愿者”奖章,他成了全县教师的榜样呢……
(选文略有改动)
1.认真阅读小说,将峰子的主要活动补充完整。(3分)
告别同学→ →回到家里→ →答乡亲疑问→ →获得嘉奖
2.得知峰子决定回乡教书后,【A】处父亲“愣了好一阵,叹了口气”表现了他 和 的复杂心理;【C】处校长“……只是汪了泪,……紧紧地握住峰子的手”则反映了他 的心理。(3分)
3.【B】处划线句子属于环境描写,这里既反映了乡村 的特点,又衬托了峰子 的品质。(4分)
4.联系上下文,试写出【D】处“嘀咕”的话。(3分)
5.峰子是一位有着“悲壮”色彩的主人公,文中用了大量笔墨来表现他的“悲”和
“壮”,请各举一例并作简要点评。(4分)
(1)“悲”
(2)“壮”
文言文阅读。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②弓,其实所用不过三石③。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阙④而止,皆曰:“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然则宣王用不过三石,而终身自以为九石。三石,实也;九石,名也。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选自《汉书·宣公好射》)
【注释】①说:通“悦”,高兴,喜欢。②强:强有力,强弓。③石:重量单位,古制120斤指一石。④中阙: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称之为阙,中阙即双柱之中,一半的意思。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臣之妻私臣( ) ②期年之后。 ( )
③宣王好射 ( ) ④非大王孰能用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②左右皆引试之。
3.(甲)文中邹忌用 的方法讽谏齐王,帮助齐国大治;(乙)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
4.从上文两个语段中你得到了哪些为人处世的启示?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 雪
韩 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惊”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1分)
2.简要赏析三、四句运用修辞手法的妙处。(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