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文阅读】以人为镜 郑文贞公①魏征寝疾,上②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

【古文阅读】以人为镜

郑文贞公魏征寝疾,上遣使者问讯,赐以药饵。又遣中郎将李安俨宿其第,动静以闻。上复与太子同至其第,指衡山公主,欲以妻其子叔玉。戊辰,征薨,命百官九品以上皆赴丧,给羽葆鼓吹,陪葬昭陵。其妻裴氏曰:“征平生俭素,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悉辞不受,以布车载柩而葬。上登苑西楼,望哭尽哀。上自制碑文,并为书石。上思征不已,谓侍臣:“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郑文贞公:魏征在世时被封为郑国公,去世后,朝廷赐谥号为“文贞”。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妻(qì):以女嫁人。④薨:古代指王侯或高官死。⑤羽葆鼓吹:羽葆,用鸟羽装饰的车盖。鼓吹,鼓吹乐队。皇家赐给羽葆和鼓吹乐队送葬,是对死去大臣的荣宠。⑥一品羽仪:一品官的礼仪。

1.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标出一处停顿。(1分)

上 遣 使 者 问 讯

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A.辞不受               如外人      (《桃花源记》)

B.上思征不             而夕阳在山  (《醉翁亭记》)

C.上复与太子同至第     一犬坐于前   (《狼》)

D.布车载柩而葬         其境过清     (《小石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4分)

(1)今葬以一品羽仪,非亡者之志。

                                                                             

(2)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4.唐太宗的哪些行为表现出他对魏征的厚爱? 请根据选文内容加以概括。(3分)

 

1.(1分)上/ 遣 使 者 问 讯 2.(3分) A  3.(4分)(1)(2分)现在用一品官的礼仪安葬,(这)并不是死者的意愿。(2)(2分)把铜作为镜子,可以用来整理衣帽 (两小题均为每个短句1分) 4.(3分)①派人闻讯,赐以药饵;②派人留宿,动静以闻;③携太子探视,欲将公主嫁给其子;④命群臣奔丧,加以厚葬;⑤望灵痛哭,亲撰碑文。(意近即可。答出1点得1分,答出三点得满分) 【解析】 1.学生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根据句子的含义划分节奏。 2.A中二者都是“全、都”。 3.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 4.学生学会用原文理解和概括内容,以提高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3分)

雨晴    

(唐)王驾

雨前初见花间蕊, 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 却疑春色在邻家。

1.诗的前两句通过      手法,突出了这场雨对花的摧杀,表达了作者的      之情。(2分)

2.诗中“               ”一句,既表现出作者寻找春色的心情之切,又衬托了蜂蝶寻找春色的生动情态。(1分)

 

查看答案

班级开展“品桥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5分)

【桥联】

1.小华搜集了咏南京秦淮河淮清桥的一副对联。他故意将下联的几个词的顺序抄乱来考大家。请将你调整好的下联写在下面横线上。 (1分)

上联:都是主人,且领略六朝烟雨

下联:过客暂留,莫辜负风光九曲

下联调整为:                              

【桥事】

2.3月18日,《扬子晚报》以“么的了?么的了!桥么的了!”为标题报道了南京水西门高架桥被拆除的新闻。请结合标题中的三个标点,品析标题所流露的对这一事件的情感态度。(注:“么的了”意为“没有了”)(2分)

                                                                              

【桥画】

3.请在下面横线上概括漫画《独木桥》所反映的社会现象。(2分)

   6ec8aac122bd4f6e       

 

查看答案

以下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名来源于小说中“钢铁是在旺火和骤冷中炼成的”这一句话。

B.《骆驼祥子》一书,大量运用老北京市民生动、鲜活的口语,使人一读就感受到一股浓浓的京味儿。

C.《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童年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作品的主人公认为“就是到了生活已经无法忍受的时候,也要善于生活下去,要竭尽全力,使生命变得有益于人民”。

D.鲁迅先生的散文《父亲的病》回忆了“我”儿时为父亲求医治病的种种见闻,含蓄批判了草菅人命的庸医。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为了防止渣土车撞人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市政府加强了对渣土车的管理。

B.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建设难度,在南京地铁建设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C.随着电影《金陵十三钗》的热映,在全国一度引发了学习南京话的热潮。

D.警方逮捕了黑社会团伙的几名中流砥柱,缴获了他们私制的大量毒品。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筹画     蓦然     毛骨悚然            B.默契     狼藉     不言而喻    

C.窒息     驻足     义愤填鹰            D.祷告     葱笼     姗姗来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