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9分) 熊胆的悲剧 刘 夙 ⑴即使你不是一个...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9分)

熊胆的悲剧

刘  夙

⑴即使你不是一个动物权利保护主义者,当你听到在中国有几千头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熊被关在狭窄的笼子里几乎不能动弹,它们的肚子上被活活割开一个口子,被人用金属管子捅进去,而它们因此痛不欲生的时候,你多少也会感到于心不忍吧?

⑵为什么这些黑熊会受到这样的虐待?因为人们想获取它们的胆汁。但是如果把熊杀死,一次只能取得一点点胆汁,于是便有“天才”想到可以用“取卵不杀鸡”的办法获取熊胆汁,也就是把一根导管伸到活熊的胆管内,一旦分泌出胆汁就把它导引出来。

⑶动物的胆到底有什么药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是这么说的:“目者,肝之外候,胆之精华也。故诸胆皆治目病。”简单地说,就是中医认为眼睛和肝、胆有密切的关系,肝胆有问题,眼睛也会有问题;而根据“吃啥补啥”的法象药理,吃胆就可以补胆,补了胆,眼睛的病自然也就好了,所以各种胆都可以明目。

⑷动物的胆又被认为具有“苦寒”的性味,而苦寒之药常常是用来“降火”的,“火症”里面有一大类叫做“肝火”,既然是肝的“火”,用胆来治当然是最恰当不过的,所以胆又有了清热的功能。

⑸在过去,除了熊胆之外,猪胆、牛胆、蛇胆和青鱼胆也常常使用,它们与熊胆合称“五胆”。熊胆在后来之所以一下子受到狂热的追捧,而另外四胆中除蛇胆之外却已经很少有人使用,全在于现代医学的一个发现。

⑹现代医学发现:胆汁的一大功能是把肝脏中的一些脂溶性排泄物——主要是胆红素和胆固醇——带离肝脏。在正常的胆汁中,胆红素和胆固醇也是被胆汁酸盐包裹成乳滴而悬浮其中的;如果胆汁成分异常,胆红素或胆固醇过量,胆汁酸盐没法把它们全都紧紧地包住,它们便会在进入十二指肠之前从胆汁中沉淀出来,形成胆结石。实验发现,口服胆汁酸或其盐,在某些时候的确可以起到溶解结石的效果。因此,从上世纪70年代起,口服溶石成了不动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一种方法。

但是,胆汁酸有很多种,包括胆酸、去氧胆酸、鹅去氧胆酸和熊去氧胆酸等,而且不同动物的胆汁有不同的成分,如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以胆酸、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为主。熊去氧胆酸,在一些熊类(特别是黑熊)的胆汁中含量较高,但在其他哺乳动物的胆汁中却不存在或仅以微量存在。

⑻在这么多种胆汁酸中,如果鹅去氧胆酸是效果最好的溶石药物,那么今天人们祸害最多的就该是鸡鸭鹅等家禽,而不是熊了。不幸的是,实验表明,偏偏熊去氧胆酸的溶石效果比鹅去氧胆酸更好,而且毒副作用也更小,于是,胆熊的悲剧就这样开始了。今天从胆熊获得的熊胆汁,有的直接干燥成“熊胆粉”,用在中成药里面,但大部分都用来提取熊去氧胆酸了。

⑼这时候,中医支持者其实已经把中医中动物胆原本的用法抛弃了,不过是在用一种野蛮落后的方式获取天然的熊去氧胆酸罢了。可是,熊去氧胆酸并非只能从熊胆汁中获取,用人工合成的方法,可以很容易把鹅去氧胆酸或其他某些胆汁酸转成熊去氧胆酸,成本并不比活熊取胆汁的方法高多少。                   

(摘自“科学松鼠会”网站,有删改。)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人类以残忍的方式活取熊胆的过程。(6分)

将黑熊囚禁在狭小的笼子里→ (1)                 →(2)                              → (3)                       

2.下面各种说法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  中医中动物胆原本的用法是“明目”和“降火”。

B.  口服胆汁酸或其盐,可以确保起到溶解结石的效果。

C.  某些哺乳动物的胆汁中,也可能存在熊去氧胆酸,只是含量极少。

D.  在各种胆汁酸中,熊去氧胆酸是效果最好的溶石药物。

3.第⑺段中的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今年2月,“活熊取胆”事件成为了微博热议的话题,请联系上文,结合下面的材料,拟写一则微博,表达你的看法或抒发你的感受。(50字左右)(6分)

(1)以熊胆入药在中国、日本、朝鲜等亚洲国家都有较长的历史,广泛的用途和大量的需求使熊胆的价格急剧上升,市场的巨大利润驱使着人们开始残害黑熊。

(2)人们为抽胆汁方便,用铁笼、铁马甲迫使熊终生用一种固定姿势跪立,而那长年累月插在腹部的管子更加剧了黑熊们的痛苦。

                                                                         

                                                                         

 

1.(6分)(1)在熊肚子上割开一个口子    (2)把导管伸到活熊的胆管内  (3)将熊胆汁导引出来(能抓住关键的词语,概括活取熊胆的过程,每一个过程得2分) 2.(3分)B 3.(4分)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具体明确地说明了胆汁酸有很多种,为下文介绍熊去氧胆酸提供了必要的信息。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不同动物的胆汁有不同的成分,为下文说明人类因熊去氧胆酸而活取熊胆提供了必要的信息。 (评分标准:答出说明方法得2分,解释说明方法的作用2分。 4.(6分) 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1:不要为了减轻自己的痛苦,而让黑熊遭受痛苦。善待黑熊,它和我们一样是地球的儿女。不要让黑熊因为人类的无知和贪婪永远地离人类而去。 示例2:这么多嘴上说抵制熊胆制品,抵制活熊取胆的人,又有多少个真正关心这些熊的命运呢?保护动物,保护环境,不要毁灭我们的地球…… 示例3:本应是在平静的自然里生存的黑熊,遭受人们利益驱使下的残忍虐待,连在宽阔的草地上舒展都成了难得。拯救黑熊,就是拯救我们的良知。 (评分标准:能够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对“活熊取胆”一事的看法得4分,表现情感得1分,富有文采得1分) 【解析】 1.了解文本内容,明确本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依次说明取熊胆过程特征即可。 2.在某些时候起到溶解结石的效果。 3.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4.只要内容设计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题目。(16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选自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每句标一处。(4分)

⑴且 秦 灭 韩 亡 魏

⑵长 跪 而 谢 之 曰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寡人以五百里之地安陵           (2)公亦闻天子之怒乎              

(3)寡人与                        (4)长跪而之曰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2)徒以有先生也。

                                                                    

4.请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分析“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这句话,写出该句话的“潜台词”。(2分)

                                                                        

5.唐雎“士之怒”回击秦王“天子之怒”,表现了什么唐雎精神?(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6分)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  

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答: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3分)

答:                                                                                                

 

查看答案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11分)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为增强应对挫折的勇气,学会笑对困难、挑战挫折的乐观精神。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如皋实验初中校长室决定于2012年6月2日开展“生命的意义”主题系列活动。

1.【班级主题活动】

以各班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请仿照示例,为本班设计一种活动形式。(本题中涉及到的不能用)(4分)

示  例:举行“奏响生命的旋律”歌咏比赛。

活动一:                             

活动二:                             

2.校团委邀请小明现场编辑一期以“生命的意义”为主题的文学手抄报,小明选取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为素材,有如下信息需要你帮小明填完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         (国名)        (人名),小说的主人公是:           激励我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4分)

3.【学校主题活动】

实验初中决定2012年6月2日下午两点在操场开展“生命的意义”的专题讲座。请你于活动前一天以实验初中学校团总支的名义向主讲人全国关心下一代先进工作者陆子森同志发一份请柬。(3分)

请    柬

陆子森同志:

兹定于                                                              

                                                                        

                                                                         

                                                                        

 

查看答案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事物让我们油然而生敬意:风雨中奋力抗争的花草、普

通人真诚无私的善举、承载着高尚情怀的书籍、凝聚着人类智慧的卓越创造……也许,

我们从未开口表达深深的敬意,但我们早已在内心向他们致敬。

请以 “向________致敬”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补全题目后作文;(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文后问题。(14分)

读书如“熬粥”

赵畅

①我的母亲煮得一手好粥。孩提时曾问母亲何以能烧出好粥,她告诉我:“粥是熬出来的,熬粥有三要素,即‘好米、文火、持续’。” 

②是的,要熬一锅好粥,首先在于有“好米”。米好,粥就好。熬粥拼的是米,是那种不加附加值的实力与质地。有了“好米”,还须用“文火”,即要用比较弱的火来熬,用“文火”易熬透,既能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又能保持那份天然的鲜香味。熬粥还须持续。一锅好粥,少说得熬上个把小时。熬粥之妙,令我想及读书。细细回味一番,读书不正如熬粥一般吗?

③读书之法,贵在选择好书。经典好书,如同“好米”。经典往往记录着优秀的思想,

它们总是超越时代,历久弥新的。读经典,你将从先贤的精神世界中吸收养分,从与高贵的心灵对话中得到陶冶。秘鲁作家略萨说:“如果一个人不读书,或者很少读书,或者只读‘垃圾书’,他可能会说话,但是永远只能说那点事情,因为他用来表达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不仅是词汇有限,同时也使智力和想象力有限,使知识和思想贫乏。”略萨的这番话对阅读经典的意义作了深刻的诠释。一个常读经典作品的人,一个常读好书的人,更容易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④读书之法,贵在耐心细读。心急火燎是读不了书的,粗枝大叶也不会有任何效果。读书须用“文火”,好似老牛吃草,不慌不忙,细细咀嚼。读书是一个人的心灵之旅,拿到一本书看到书名时,就像在长途汽车站的站牌上看到一个遥远的目的地,它意味着什么,暂时你还不知道,你只是向往。然后,你打开书本,仿佛踏上一段陌生而新奇的旅程。如果说,最幸福的旅行是那种沿途风光无限,刺激而浪漫的行程的话,那么,最幸福的阅读则是一个全新的世界在书本中向你次第展开。按高尔基的说法,就是阅读向你“打开了一扇扇新的未知世界的窗户”。只是别忙,须从容读。从容读,你便会觉得处处皆风景。

⑤读书之法,贵在持之以恒。不能心血来潮,高兴时拼命读,兴头过后就丢弃一旁。真要读书,须善耐寂寞,甘守孤独。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是一种孤独,它更适合于独啜。不要因为这份寂寞与单调,你就感到厌烦无味,就与读书渐离渐远。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方面,国学大师陈寅恪便是典范。据他的友人回忆说:“那时一起在德国留学的学生们大多数玩得乱得不得了,只有孟真(傅斯年)和(陈)寅恪两个是‘宁国府门前的一对石狮子’。”意思是说,他们心思纯正,始终坚持专注于读书学习,不受其他诱惑的干扰,耐得住寂寞与单调。这种定力,值得每个读书人学习。对那些以忙为由而少读书、不读书的人来说,尤其需要。胡耀邦同志曾说过一句话:“你要多读书,就要少打扑克,少跳舞,少看电影。”可不是吗?时间挤挤总是有的,就看你舍不舍得少打点扑克、麻将了。

⑥读书如熬粥,也要遵循“好米、文火、持续”三大法则,只要做到读经典好书、耐心细读、持之以恒地读,读书之“用”就会潜移默化,融进一个人的血液、精神、行动之中,让人享用不尽,受益无穷。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3分)

6ec8aac122bd4f6e

2.回答下面问题(3分)

(1)文章将“读书”比作“熬粥”,在论证上有何好处?(1分)

                                                                            

(2)文章第③④⑤段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2分)

                                                                                                                                                                                                                           3.第③段中引用秘鲁作家略萨的话有何作用?(2分)

4. 第⑤段中,作者说“坚持读书,须有定力”,这里的“定力”怎样理解?具体说说下文是怎样论证这一观点的。(3分)

5.以下与课文有关的名言和事例中,不能用作本文论据的是 (    ) (3分)

A. 培根曾在《谈读书》一文中风趣地说:“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B. 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只求会意,却从中获得了精神的愉悦。

C. 宋濂从幼时起即酷爱读书,经数十年寒窗苦读,终成学识渊博的大学士。

D. 香菱听从黛玉教导,用心阅读了王维、李白、杜甫等大家的诗集,结果诗才大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