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每小题3分,共9分)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及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属沛公。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后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行,烧绝栈道。后破项羽,大定天下,封功臣,乃封张良为留侯。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雒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引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留侯乃称曰:“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候,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①游耳。乃学辟谷,道引轻身。会高帝崩,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曰:“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强听而食。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注:①赤松子:传说中的仙人。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
A.秦将果畔 |
B.夫晋,何厌之有? |
|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D.秦王复轲,被八创 |
2.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其活用类型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吕后德留侯,乃强食之
|
A.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B.沛公善之,常用其策 |
|
C.秦军函陵,晋军氾南 |
D.乃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张良祖先为韩国人,且世代相韩,韩为秦所灭时,张良曾不惜千金为韩报仇。后追随汉王,屡献奇策,帮助汉王攻入咸阳,使秦王子婴投降汉王。 |
|
B.作为一个谋士,张良料事如神,他从秦将是“屠者子”推断出“易动以利”,并让沛公“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真如张良所料。 |
|
C.由于汉王分封功臣时有失公正,“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以致有些军吏想相聚谋反,幸亏张良及时献计,让汉王封平生最憎恨的雍齿为什方侯,才平息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叛乱。 |
|
D.无论是秦朝末年还是汉王平定天下之后,张良都为汉王立下了汗马功劳,并被封为留侯,但张良却“置荣利而不顾”,辞官归隐,以致吕后也感慨“何至自苦如此乎”。 |
4.用“/”给下列文字断句。(4分)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
5.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分)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3分)
③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3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9分,每题3分)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1.下列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从 |
|
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三:三次 |
|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内:同“纳”,接纳 |
|
D.哙拜谢谢:道歉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樊哙侧其盾以撞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
|
B.若属皆且为所虏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
C.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吾其还也 |
|
D.因击沛公于坐因人之力而敝之 |
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客何为者也?
|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 |
B.夫晋,何厌之有? |
|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
D.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者 |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问题。(6分)
我被狠狠地推到一边。周围的人把我挡住;我在昏乱中听到有人劝我,说无论有没有帮手,他都决心要去;我这样阻拦那些人,只会不利于他们为他安全做的布置。我不知道我回答了什么,也不知道他们又说了些什么,我只看到海边一阵忙乱,人们从那里的绞盘上取下绳子,钻进我看不进的人圈里。后来,我看到他穿着水手衣裤,一个人站在那里,手里握着一条绳子,也许那绳子就系在他腕上;还有一条绳子一头拴在他身上,另一头松松地盘在沙滩上,由几个远远站在那里的助手拿着一点点放松。
……
A一个人站在那里望着海,他身后是紧张屏息的一片沉寂,身前是那暴风。有一个大浪退去时,他回头看了看那些握着紧系着他绳子的那些人,便随着浪头冲了进去,立刻和海浪拼搏起来,忽而与高山一起升腾而起,忽而与深谷同时降下;终于他又被推到岸上,人们赶快把绳子收了起来。
他受伤了。我从我站的地方看到他脸上有血,可是他根本没想到这一点。他似乎急切地在教他们把他放松一些——也许我只是从他胳膊的动作上这么推测——然后像先前那样出发了。
这时,他奋力朝破船靠去。他时而随高山升腾,时而随深谷下降,时而沉入起伏的泡沫,时而朝岸的方向漂浮,时而又向船的方向漂浮。他艰难勇敢地挣扎。那段距离并不算长,但是海和风的力量使得那挣扎可怕了。终于,他挨近了那条破船。他离得那么近,再向前靠一步,他就抓住它了。可就在这时,一股高山一样的深绿色海水从船的那边朝岸的方向涌来,他似乎一下就跃了进去,船也不见了!
我跑到他们收绳子的地方,只见海里有些团团转的木片,好像刚才不过打破了只木桶。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惶恐。他们把他拖到我脚前——没有知觉——死了。他被抬进最近的房子里,这时再没人阻拦我,我留在他身边,忙着用尽了一切急救方法;可他已被那巨浪打死了,他那颗宽厚的心也永远安静下来不动了。
1.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英国著名作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选段是小说的高潮——亚摩斯海滨的船难,文中的A是________。他冒死去救史蒂尔福斯,尽管这个纨绔子弟曾经因 给他带来了极度的痛苦。
2.《大卫·科波菲尔》以_______________为主线,塑了一批极具个性的人物,如忠心耿耿的佩葛蒂,凶残贪婪的默德斯东,心地善良的佩葛蒂先生等;他还塑造了一个反面人物_______,他使大卫的姨婆破产,又想占有维克菲律师的产业,但他的罪恶行径最终被“百无一用”的密考伯揭露,体现了狄更斯________________的道德信念。
名著导读(8分)
孔子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有很多精辟的言论。请任意举出一个例子,并指出其中包含的教育理念。(2分)
言论:
教育理念: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3.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 , , 在雨中哀怨, 。(戴望舒<<雨巷>>)
4.又前而为歌曰:“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岁寒, 。(《论语·子罕》)
仿照示例,从高中语文必修1你学过的课文中随意选择一位人物(可以是作者,例如徐志摩、巴金、司马迁、鲁迅等,也可以是作品中的人物,例如大堰河、荆轲、孔子等),另写一段话。要求:句式大致一致,字数可以不完全相同。(4分)
示例:向您致敬,海明威。您的《老人与海》养育了我。从此,什么困难也不能使我消沉颓靡,乐观的心态总能载我驶向成功的彼岸。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