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8分)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

1.上文出自《陈涉世家》,节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由汉朝史学家、文学家         所作。(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2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3.从选文看,陈胜、吴广为何要花费一番周折“并杀两尉”?(4分)

 

1.(2分,每空1分)史记  司马迁 2.(2分)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宁:难道;种:贵种;) 3.(4分)用激将法惹怒将尉使其做出过激的举动,为自己杀将尉找到合理借口;同时也引发众人的同情与支持 【解析】 1.要求学生积累教材中常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常识。 2.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这里要注意“宁、种”等词语的理解。 3.学生能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内容,提高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这里从情节中理解陈胜吴广机智勇敢有勇有谋的性格特征。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4分)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诗中“孤蓬”喻指                (2分)

2.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描绘了美好生动的景色,衬托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B.颈联借“游子意”、“故人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C.“挥手自兹去”体现诗人洒脱豪迈,不带缠绵悱恻的哀伤之情。

D.该诗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哀而不伤。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欲把西湖比西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

2.                    ,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3.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                    ,以为神 (《黔之驴》)

5.山水之乐,                    。(《醉翁亭记》)

6.东边日出西边雨,                    。(《竹枝词》)

 

查看答案

请以“我的舞台”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21—26题(28分)

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舞台

①他拘谨地站在我的面前,脸上带着憨憨的讨好的笑,不停地搓着双手,显得局促不安的样子。我犹疑地看看朋友,朋友看出了我眼中的困惑,拍拍他的肩膀,对我说,他是我工地上最好的水电师傅,漏水那点小事,保准他手到擒来。

②家里卫生间滴滴答答漏水,已经很久了,找过物业,找过家政,都没找到症结。朋友听说后,向我推荐了手下的一名水电师傅,夸他手艺如何如何好。可是,站在我面前的这位水电师傅,样子看起来就木木讷讷,老实得连话都说不利索,他能行吗?

③走进卫生间。他放下工具,蹲下身,侧耳倾听。我也在他身边蹲下来。滴滴答答的漏水声,若隐若现,忽大忽小,飘忽不定。然后,他站起身,手拿一把小木棰,这里敲敲,那里捣捣。我对他说,以前来过几个师傅,也是像你这样四处听听,敲敲,捣捣,最后,到底是哪里漏水,却没找出来。他只是轻轻“哦”了一声,头也没抬,继续一块块瓷砖敲过去。忽然,他在墙角的一块瓷砖前停下,弯下身,将耳朵紧贴在瓷砖上。我张开嘴,想告诉他,那个拐角,别人也检查过了,没问题。他摆摆手,示意我别出声。倒指挥起我来了,我没好气地瞥了他一眼。听了一会儿,他直起腰,语气坚定地对我说,就是这儿,下面的水管破裂了,需要将这几块瓷砖都敲了,才好修。真是这儿吗?真要将瓷砖敲了?是的!他的口气不容置疑。如果你确定,那就这么干吧。

④他挽起袖子,从工具包里拿出小榔头,凿子,开始敲瓷砖。没想到,一干起活,他就像彻底换了一个人一样,完全没有了刚见到我时的拘谨、木讷和局促。只见他左手握着凿子,右手挥动榔头,一锤锤准确有力地敲打在凿子上,在凿子的重击下,瓷砖一块块碎裂,飞溅。汗水很快布满了他的脸,他浑然未觉,继续有节奏地敲打着。一个多小时后,埋在地下的水管终于暴露了出来,只见水管拐弯接头处,正不停地往外渗着水。他抹一把脸上的汗珠,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你瞧,问题就出在这儿。还真被他找到症结了。得把水阀关了。我闻声赶紧跑到厨房去关总水阀。他指指水管说,这个水管弯头老化了,必须更换了。我点点头。找几块干布给我,将水擦干了。我忙去找干抹布……当我将抹布递给他的时候,他忽然有点尴尬地笑笑,不好意思,把你当徒弟使唤了。我笑着摇摇头,你这么辛苦,我也出不上什么力,递递东西,是应该的。

⑤他继续专心致志地埋头干活。我无所事事地垂手站在一边,从侧面看,他的神情如此专注,如此投入,如此专业,仿佛不是在修理一截漏水的水管,而是在做一件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情。我忽然意识到,也许对他来说,这就是他的舞台,只有在这个舞台上,他才有可能成为主角。也只有站在自己的舞台上,他才会显得那么干练,那么自如,所有的拘谨、木讷、局促,以及仿佛与生俱来的自卑感,都瞬息离他而去。

⑥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

⑦单位边上有个停车场,收费员是个四十多岁的农民工大姐,平时看到她,都是一脸卑微。可是,当指挥一辆辆汽车停进车位的时候,她的声音忽然变得坚定而响亮,指挥的动作,特别准确、到位、有力。这个从未摸过汽车方向盘的中年妇女,在她的舞台上,气定神闲,像个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

⑧我的一位老乡,在小区边上开了一家小吃店,他生性内向,讲话还有点娘娘腔,很多人看不起他,可是,他家的小吃,却是这一带味道最好的,尤其是他做的拉面,又细又匀又有劲道,回味无穷。而看他做拉面,更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一揉,二拍,三甩,四抛,五拉,六盘,七飞,八削,一招一式,无不充满阳刚之气,力量之美。在他的舞台上,他的这一连串“表演”气吞长河,简直让人眼花liáo____乱。

⑨与那位水电师傅一样,他们都是为了生计,从遥远偏僻的乡下,来到了城里,在繁华、热闹、时尚、激情的城市街头,他们往往局促而笨拙,憨厚而木讷,土气而无趣,显得与周遭的一切那么格格不入。我们还经常在这样的地方看到他们的身影:嘈杂的工地、混乱的菜场、轰隆的车间……

⑩而对他们来说,那就是他们的舞台,只要有一个舞台,他们就总是努力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最为精彩。因为,在他们心里,也有一个舞台,有一个人生主宰的梦想。

1.根据拼音写汉字:眼花liáo_______乱(2分)

2.第③段中的画线内容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文中写水电师傅的“笑”有三处,其原因各不相同,第①段中“脸上带着憨憨的讨好的笑”是因为______,第④段中“又露出了憨厚的笑容”是因为__________,第④段中“他忽然有点尴尬地笑笑”是因为________。(6分)

4.文中的水电师傅、停车场收费员、小吃店老板都在各自的舞台上“将这个角色演绎得最为精彩”,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他们的“精彩”:(1)___________;(2)卑微的停车场收费员在指挥汽车停位时像一位将军;(3)____________。(6分)

5.下列对本文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3分)

A.人要干一行爱一行,工作着就是快乐的。

B.在适合自己的舞台上做适合自己的主角,才是最合适、最精彩的人生。

C.人只要有梦想,并愿意为此努力付出,即使再卑微的生命也能演绎出精彩的人生。

D.人生是个舞台,只是各人演技不同而已。

6.文中每一个故事都会让你有所感触,请选择其中一个,写一段80字左右的感想。(8分)

 

查看答案

①有种说法,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此话不虚。但有个前提,就是读经典必须“入神”,如此方可长精神。

②入神者,一心一意、精神贯注之谓也。唯有一心一意,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忘味九成;唯有精神贯注,读经典的过程才有可能使书中之精义渗透到自己脑海中,继而生发出新的精神来。这个过程,也就是古人讲的:“_______________。”

③如何才能做到“入神”?《史记·孔子世家》里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即孔子是如何向鲁国乐官师襄学琴的。孔子学了十几天,一直学同一首曲子,师襄对他说:“此曲你已经学会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答曰:“曲调是学过了,演奏的技巧还没有学好。”过了几天,师襄说:“技巧学好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回曰:“我还没有领会这首曲子的意境神韵。”又过了几天,师襄说:“已经领会意境神韵了,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不紧不慢地又答曰:“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作者是谁,其为人如何,风貌怎样。”过了一会儿,孔子仰望蓝天,若有所悟地说:“我体察到作者的为人和风貌了。这首曲子除了周文王,还有谁能作出来呢?”师襄闻言,大惊失色,连连拱手致敬说:“是的。老师告诉我这首曲子的名称就叫《文王操》。”这个故事也许有夸饰的成分,但孔子这种学习的认真程度,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到了“入神”的地步。

④可见,入神,先要专一。对于读经典来说,只有专一才可有功。否则,一目十行,一日百篇,看似读得多,但仅仅只是与眼睛打了个照面,如何能让经典中的道理、知识与智慧化为滋养自己的养分,从而长出精气神呢?古人说得好:“所求多者所得少,所见大者所知小。”毕竟,经典在精专,研读贵纯一,既想左手画圆,又想右手画方,其结果必然是贪多嚼不烂。

⑤不仅如此,入神,更要玩味。玩味者,探索体味也。只有探索体味,读起经典来才有可能像食橄榄那样:咀嚼良久,才有回味;品赏回味,才会深深体会到真味久愈在”、“始觉甘如饴”的不同凡响之处。否则,经典即便如熊掌豹胎,如果只是生吞活剥一番,尽管其本身再稀缺、再珍贵,也不如平平常常的一蔬一笋那样实际、实在。毕竟,经典有神韵,神韵在道理,道理在彻底,彻底在抓住事物的根本。而对根本的东西,只有穷究之,才有可能水落石出而得之;只有玩味之,才有可能充分消化吸收之;只有充分吸收之,才有可能酿造出新鲜的血液、呼喊出新颖的话语,从而获取钢筋铁骨般的精神支撑。

⑥《易·系辞下》中说:“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学习经典的目的全在于应用。不用,对经典尽管能做到倒背如流,无非也是如搜索引擎一般,只是“仓库”、只是“书柜”,至多算是鹦鹉能言而已;用,不仅能强化记忆,而且能形成习惯,养成风格,使精神长存。这方面的例子很多。如,为“仁”、“义”的道德理想而献身的精神是儒家经典的一个重要主张,古往今来的许多志士仁人皆以此为追求目标。所以,当南宋王朝崩溃之际,作为右丞相的文天祥不仅能挺身而出,去抗击元军,而且在遭到元军突袭不幸被俘后,能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并以《过零丁洋》诗明志:“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的这种大智大勇就是中国传统读书人在典籍中以文化之的生动结果。这样看来,入神,说到底要致用。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来。

⑦鲁迅先生在《而已集·读书杂谈》中曾说过:“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读经典更须如此。

1.《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_________,初中阶段我们还学过出自这部作品的文章《___________》(2分)

2.第②段横线上应填入的最恰当的句子是_______(2分)

A.书到用时方恨少

B.腹有诗书气自华

C.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D.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3.第⑤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论证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4分)

4.第⑥段中划线字“此”指的是_________,请你另举一例来论证画线句“古往今来的许多志士仁人皆以此为追求目标”。_________(4分)

5.根据本文的论述,要做到“入神”,首先要_______,更要_______,还要________。

6.对本文论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______(3分)

A.读经典必须“入神”。

B.只有致用,才能长出真正的精神。

C.读经典必须“入神”,方可长精神。

D.读经典可以使人长精神。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