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1分) 珊瑚岛 ①在波涛汹涌、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有着...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21分)

珊瑚岛

  ①在波涛汹涌、无边无际的大海中,有着五色缤纷、绚烂多彩的岛屿——珊瑚岛。

  ②我国南海中的岛屿大多是珊瑚岛,西沙群岛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当你知道如此众多的岛屿竟是一种微小的珊瑚虫在风浪袭击下造成的,不能不感到惊奇。

  ③在北京故宫中可以看到一些作为珍品陈列的珊瑚树,这是珊瑚虫用自己分泌出来的石灰质建造的“公寓”。珊瑚树上有许多小孔,每个小孔都曾经住过一只珊瑚虫,它们总是群居在一起,造成的“公寓”多为灌木状,但是也有其他形状的。每当生出一只新的珊瑚虫,它们就会造出一个新的房间,于是随着珊瑚虫的繁衍,珊瑚树也就像树木一样长高、分枝。不过高度不会超出水面,因为珊瑚虫只能在水中生存,到接近水面时树枝就不再向上长而是像蘑菇一样四面铺开。万丈高楼平地起,珊瑚虫的“公寓”是固定在海底上的,因而珊瑚虫也不能随便移动,只好从自己的房间里伸出几根触须来等待自投罗网的食物。这种“守株待兔”的猎食方法,你也许觉得太笨,担心它会挨饿吧。但是不必过虑,因为它们是“有饭大家吃”。在一个“公寓”中,所有的珊瑚虫都被一根管子连接起来,任何一只珊瑚虫捕获了食物消化后,马上通过这根管子与大家同享食物的养料。一只珊瑚虫捕获食物的机会少,成千上万只珊瑚虫的合作保证了大家都有足够的食物,得以生存繁殖下去。

  ④珊瑚虫虽然是定居的,但是在发育到一定程度后便停止生殖新的珊瑚虫,而变为产卵。卵被海水带到别的地方发育生长,建造起新的“公寓”,使海中形成了密密的珊瑚“森林”。“森林”的空隙中成为其他许多海生动物栖息之所。

  ⑤随着岁月的消逝,珊瑚虫不断死去,但“公寓”仍在。那些“森林”中的“居民”也在不断死亡,留下了它们的石灰质硬壳去填充密林中的空隙。不断新生的珊瑚虫分泌出石灰质把这些东西胶结起来,逐渐形成结实的礁石、岛屿。珊瑚礁形成的速度并不慢。在我国的西沙群岛上,曾观测到每年增长三毫米的记录。

  ⑥风浪极力破坏珊瑚虫的工作,它把许多珊瑚打碎。但这并未能阻止造礁工作的进行,顽强生长的珊瑚虫不断地补偿了海浪造成的破坏,而那些碎了的珊瑚也正好用来填充“森林”中的空隙,起了加固的作用。

  ⑦不过珊瑚虫也有它的“娇气”,它怕冷、怕黑暗、怕浑浊的海水,因此一般只能在温度不低于20℃、深度不超过80米的清澈海水中生存。海水中的盐分还不能过多或过少,含盐量2.7%左右最适合它生长;同时,它还要求有一个石质的海底作为它们的“公寓”的基础。因此珊瑚礁多在大陆的海滨和大洋中岛屿的周围建造起来,而且主要分布在北纬30°和南纬30°之间。在大洋中,当珊瑚作为靠山的岛屿因地壳发生运动而逐渐沉没后,珊瑚礁却因珊瑚虫的不断生长而继续向上发育,造成了环形的珊瑚岛。岛的中央是海水,周围是珊瑚礁构成的堤坝,其间有些缺口,大洋中的许多珊瑚岛都是这种形态。如果海底上升,则成为实心的珊瑚岛了。我国的西沙群岛就是这种类型,那里的珊瑚岛已高出水平面十二米多。

1.第③段中“守株待兔”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第⑤段中划线句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4分)

3.请在下列方框内填上合适的词语来表示珊瑚岛的形成过程。(9分)

6ec8aac122bd4f6e

4.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珊瑚虫的“公寓”是固定在海底的沙地上的。

B.珊瑚虫对它生存的海水的温度、深度及含盐量都有要求。

C.珊瑚岛有环形和实心两种形态,西沙群岛属于实心珊瑚岛。

D.珊瑚礁大多出现在大陆的海滨和大洋中岛屿的四周。

5.第⑦段中加点的词语“一般”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珊瑚虫自己不能随便移动,住在自己的房间里;伸出几根触须等待自投罗网的食物。(2分) 2.举例子(1分)、列数字(1分)  列举我国西沙群岛的例子,通过具体数据说明珊瑚礁形成的速度并不慢。(2、分) 3.珊瑚虫——珊瑚树—一珊瑚林(9分) 4.A.(3分) 5.“一般”表明在通常情况下珊瑚虫要在温度不低于20℃、深度不超过80米的清澈海水中生存,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用语的准确科学。(3分). 【解析】 1.学生能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含义。 2.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十种,要求学生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3.阅读文本中珊瑚岛形成过程部分,学会用原文的内容来理解问题,做题时,学会从原文中找出相应答案。能用准确语言来进行概括。 4.A中在文中原句是珊瑚虫的“公寓”是固定在海底上的 5.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这样就表明说明文用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学生学会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做具体的分析与说明。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12分)

三人越谷

今有三人焉,一人勇,一人勇怯半,一人怯。有与之临乎渊谷者,且告之曰:“能跳而越此,谓之勇,不然为怯。”彼勇者耻怯,必跳而越焉;其勇怯半者与怯者则不能也。又告之曰:“跳而越者与千金,不然则否。”彼勇怯半者奔利,必跳而越焉,其怯者犹未能也。须臾,顾见猛虎暴然向逼,则怯者不待告,跳而越之如康庄矣。然则人岂有勇怯哉?要在以势驱之耳。

选自苏洵《谏论》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有与之乎渊谷者(     )  (2)见猛虎(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B.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C.那个勇敢的人感到羞耻胆怯,一定会跳并且超过它的。

D.那个勇敢的人认为胆怯可耻,一定会跳并且能够越过去。

3.那个怯之人,其“越之如康庄”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作者用三人越谷的故事阐明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8分)

核舟记(节选)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上文《核舟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2分)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本段文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本段文字主要介绍了核舟船头部分的三个游览者。

B.本段文字对表现雕品的主题有重要的作用,所以介绍也最为详细。

C.本段文字写了三人外貌、衣着、姿态的各异,又显现了他们的神态、风度。

D.本段文字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加以介绍,充分表现了雕刻者精巧的技艺。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文后题目(4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除本诗之外,初中阶段教材里我们学过的白居易的其它作品有_______(2分)

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标题中的“钱塘湖”就是指浙江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

B.本诗紧扣标题中的“行”字,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

C.颔联和颈联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描写了花草欣欣向荣的景象。

D.尾联一个“爱”字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面对无限春光喜悦的心情。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

2.东边日出西边雨,___________________。(《竹枝词》)

3.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__________。(《蝶恋花》)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__________。(《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小石潭记》)

6.峰回路转,________________,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写 作(60分)

题目:醒悟

要求: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