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共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贾诩①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张绣在南阳,遣人迎诩。诩遂往。太祖②比③征之④,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
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贾诩论战》)
【注释】①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后投靠曹操。②太祖:指曹操。③比:连续。④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⑤促:赶快。⑥亟(jí):赶紧。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公将驰之( ) ②而公曰必克( )
③悉如公言( ) ④非曹公敌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3.【甲】【乙】两文中的战争的胜利和鲁庄公、张绣也有一定关系,请问鲁庄公、张绣对战争的胜利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1分)
4.【甲】【乙】两段文字在详略安排上有何相同点?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3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共5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送别情景。(2分)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心称作“冰心”?(3分)
自古有言“百善孝为先”。结合下面材料,用一句话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孝”
的基本内涵。(3分)
材料一:闵损,春秋时鲁国人。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她给自己生的两个孩子穿棉衣,却给闵损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闵损牵车时因冷打颤,将绳子掉落,被父亲鞭打,芦花从破衣缝飞出,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材料二:岳飞,南宋抗金名将。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二十六仗,未尝一败,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三:孟佩杰,女,汉族,20岁,山西师范大学学生。5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重病后也去世了。5岁的孟佩杰由养母刘芳英领养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2009年,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
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宿舍楼创意命名为“德馨楼”,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写出把宿舍楼命名为“德馨楼”的理由。(2分)(2分)①具有教育功能,
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这段文字。(3分)
换用号: 增补号: 删除号: 调位号:
米芾是“北宋书法四大家”,曾在丹徒定居超过二十多年。2007年是米芾辞世900周年,为纪念与丹徒有着历史渊源的这位名家,丹徒区召开了“纪念米芾逝世900周年”系列活动,并于当年6月动工兴建米芾广场。广场由米家山、米宫亭、书法墙等景点,米芾塑像矗立广场中心。
仿写句子。要求所写句子与上下句结构一致,意思连贯,所用修辞方法相同。(2分)
在生活的困境中,牵挂是温暖的春风,抚慰受伤的心灵;在人生的旅途中,牵挂是 , ;在家庭中,牵挂是美丽的玫瑰,创造幸福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