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中国为何只能处在苹果产品链的最低端》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⑴只要拿...

阅读《中国为何只能处在苹果产品链的最低端》一文,完成小题。(共12分)

⑴只要拿起iPad,你会觉得自己进入了一个全然不同的互联网世界。用苹果公司总裁乔布斯的话说,“捧着它,你就像把互联网捧在了手上。”

⑵那么,这款产品的背后是谁在打工?目前一台iPad的最低售价是499美元,最高售价为829美元。业内人士指出,售价499美元的iPad成本仅为219.35美元,其平均成本为260美元左右。其中苹果开发的A4处理芯片每个26.80美元,16G的存储芯片为29.5美元。它最贵的元件是9.7英寸的触摸显示屏,由韩国LG公司制造,每个95美元。LG要为iPad生产1000万个触摸显示屏,订单总价为8亿美元。目前苹果又与韩国三星签订了总价2.4亿美元的合同,三星将为iPad 提供300万个触摸显示屏。

⑶苹果为什么会选中LG作为这个最重要元件的供货商?LG显示屏总裁权瑛秀在一次股东大会上透露,最重要的原因是LG在制造触屏中拥有的平面转换技术(ISP)。这项技术不但能够给苹果平板电脑带来清晰的图像,稳定鲜艳的色彩,而且还有高达178度的宽广视角。配合LED背光显示技术,它还能够大大节省电能消耗,令iPad电池一次充电使用时间达10小时以上。

⑷接下来的打工者是组装公司。和其它苹果产品一样,iPad的产地说明标注为:“苹果加州设计,中国组装”。如果据此认为中国工厂或工人也分到一杯羹,那就错了。苹果雇用的是数家台湾公司。这些台湾公司在大陆设厂最后让大陆工人完成了组装。那么苹果公司为“中国组装”支付了多少劳务费?一个名叫iSupply的公司说,苹果付出的“中国组装”费为每台11.20美元。组装费的大头无疑由台湾老板拿走,实际留给中国工人的可能已经微不足道。其实这也不是新闻。去年苹果公司的一种带视屏的mp3播放器,售价149美元,付给中国的装配成本仅5美元,苹果公司所得纯利润高达90美元。

⑸从这款苹果新产品的产业链可以看到,苹果凭借自己的原创设计拿走了利润的最大头,韩国公司凭借其掌握的技术也获得了可观利润,台湾公司拿去的只是小头,而中国工人得到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利。不难发现,这个产业链上拥有原创技术和专利越多,获取的利润也越高。苹果公司和台湾人开的加工厂的利润差额高达20多倍,更不知比中国工人的那点微薄收入多了多少倍。

⑹中国人一直以最勤劳、最聪明的民族自誉。拥有聪明的民族和制造业大国头衔的中国为什么只能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为什么中国的创新研发能力远不如欧美强国,近不如邻国韩国和一海之隔的台湾同胞?

⑺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另外一种“创新”——“山寨”和“忽悠”。这种“创新”与西方概念的创新反其道而行之。它追求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创和对创新的尊重,而是把功夫用在尽量不尊重别人的创新和知识产权上。简单说来,无论别人有多么高科技的东西,我都能把你“山寨”了。从山寨手机、山寨药品和各种山寨名牌,应有尽有。在这样的环境里,会研发的未必能比会“山寨”的站在更高产业链上。会创新的可能不如会忽悠的站在更高产业链上。

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山寨和忽悠成了中国的强项,创新和研发只能落荒而逃。山寨产品能够畅行无阻之时,没多少人会认真对待创新与研发,同样也不会有多少人对知识产权感兴趣。就像山寨和忽悠需要一定的制度才能繁荣一样,创新和研发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没有科技创新,中国永远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

(选自“凤凰博客”,有改动)

1.中国为何只能处在苹果产品链的最低端?请结合原文内容回答。(2分)

2.作者通过列举苹果新产品的成本构成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请摘录原句回答。(2分)

3.第⑷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文章举LG被苹果公司选中作为最重要元件的供货商有何用意?(4分)

 

1.(2分)一是我们的文化环境造就了没有人认真对待创新与研发,很多人把工夫用在“山寨”上(1分);二是因为缺乏制度的有力保障(1分)。(意思对即可) 2.(2分)这个产业链上拥有原创技术和专利越多,获取的利润也越高。 3.(4分)举例论证(1分)和对比论证(1分);证明了在苹果产业链上,拥有原创技术就能获取最大利润(1分),靠人工只能获取微不足道的小利(1分)。 4.(4分)说明LG公司技术有创新,产品附加值高(1分),进一步证明创新能使公司获得更多的利润(1分),与中国靠人工处于产业链末端形成鲜明的对比(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第8段的内容来概括原因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第5段的内容来概括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论证方法以及论证方法的作用的能力。根据第4段的内容来分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然后再分析作用,作用一般都是该段的主要内容。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没有科技创新,中国永远只能停留在产业链的最低端”来理解用意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节选),完成小题。(共12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张绣在南阳,遣人迎诩。诩遂往。太祖征之,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

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

                                                    (选自《三国志·贾诩论战》)

【注释】①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后投靠曹操。②太祖:指曹操。③比:连续。④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⑤促:赶快。⑥亟(jí):赶紧。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公将之(    )              ②而公曰必(    )

如公言(    )              ④非曹公也(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3.【甲】【乙】两文中的战争的胜利和鲁庄公、张绣也有一定关系,请问鲁庄公、张绣对战争的胜利究竟做出了什么贡献?(1分)

4.【甲】【乙】两段文字在详略安排上有何相同点?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共5分)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1.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送别情景。(2分)

2.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心称作“冰心”?(3分)

 

查看答案

自古有言“百善孝为先”。结合下面材料,用一句话阐述中国传统文化中“孝”

的基本内涵。(3分)

材料一:闵损,春秋时鲁国人。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她给自己生的两个孩子穿棉衣,却给闵损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闵损牵车时因冷打颤,将绳子掉落,被父亲鞭打,芦花从破衣缝飞出,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材料二:岳飞,南宋抗金名将。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投军。临行前,姚太夫人将“精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铭记在心。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母亲的鼓舞激励着岳飞,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指挥了一百二十六仗,未尝一败,为保卫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三:孟佩杰,女,汉族,20岁,山西师范大学学生。5岁时父亲去世,不久母亲重病后也去世了。5岁的孟佩杰由养母刘芳英领养照顾。三年后,养母刘芳英因病瘫痪,不久,养父不堪生活压力离家出走,此后杳无音讯。8岁的孟佩杰开始为生计而操劳,承担起侍奉瘫痪养母的重任。2009年,不放心养母的她决定“带着母亲上大学”。

 

查看答案

某校向全校师生广泛征集新校区各楼群的楼名,在学校举行的楼名征集听证会上,一位同学为宿舍楼创意命名为“德馨楼”,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如果你就是这位同学,请你写出把宿舍楼命名为“德馨楼”的理由。(2分)(2分)①具有教育功能,

 

查看答案

请用规定的符号修改下面这段文字。(3分)

换用号:   6ec8aac122bd4f6e     增补号:6ec8aac122bd4f6e       删除号:6ec8aac122bd4f6e     调位号:6ec8aac122bd4f6e

米芾是“北宋书法四大家”,曾在丹徒定居超过二十多年。2007年是米芾辞世900周年,为纪念与丹徒有着历史渊源的这位名家,丹徒区召开了“纪念米芾逝世900周年”系列活动,并于当年6月动工兴建米芾广场。广场由米家山、米宫亭、书法墙等景点,米芾塑像矗立广场中心。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