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社戏(选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

社戏(选段)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1.品味文中画线句中加点的“踊跃”一词的表达效果。(3分)

2.结合《社戏》全文,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2分)

 

1.“踊跃”一词化静为动,写出了山的动态美(1分),从侧面写出船行之快(1分),表现出我去赵庄看戏的急切心情(1分)。 2.(2分)表现了天真烂漫的童趣和看社戏愿望实现后的喜悦之情(1分),以及“我”对江南水乡美景的热爱(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词语的能力。扣住“船行之快”“我的心情”来鉴赏“踊跃”一词即可。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抓住人物的心情以及人物的情感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略无                       ②虽乘御风不以疾也           

多趣味                       ④引凄异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春冬时学而时习

B.巘多生怪柏哀转久

C.不疾也投

D.渔者歌曰上轻,如此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4.用自己的话分别概括“三峡的山”和“夏季的水”的特点。(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与赏析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白听闻友人王昌龄被贬谪,十分同情和关切,于是写下这首怀念友人的诗。

B.首句写景,点明暮春的时令,借漂泊无定的杨花和啼声悲切的子规,寓飘零悲伤之感,可以说是融情入景。

C.“过五溪”,可见友人旅途之艰辛,贬谪之僻远,暗含对朋友被贬谪遭遇的同情。

D.三、四句中,诗人将月亮人格化,明月成了善解人意的知心人,“愁心”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担忧。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腿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

这段文字选自     ①     (作者)写的《     ②     》,选段中的“他”是指      ③    

 

查看答案

下列选项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因此,我们要孜孜不倦地勤奋努力,探求新知。

B.由于生产所必须的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也不断攀升。

C.青年人要多读书,勤思考,并以积极的姿态投身沸沸扬扬的新生活。

D.在“关注科学”单元中,我们可以品味那石破天惊的创造宣言和奇思妙想。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A.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年大约有2000万公顷左右被砍伐或毁坏。

B.在韩国人的眼里,人参产业发展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韩国的国家形象。

C.这套选修教材对扩大学生的眼界和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D.我们只要不断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从简单的做起,才能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