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示默写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百姓苦;______,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别业》)
5. 在中秋的明月下,人们思念远方的亲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联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岳阳楼记》中表现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文学常识和课外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填序号):( ) (3分)
|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雪》则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
|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
|
C.“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
|
D.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云南少数民族淳朴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
2.请简要概述《名人传》中贝多芬苦难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写出你的阅读感受。(7分)
根据教材第四、五单元的要求,班里开展“背起行囊·采风民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7分)
1.老师决定周六带同学们徒步到校外采风,要求大家征得家长同意后再报名。假如你的父母有安全方面的顾虑,你将如何说服他们让你参加?写出要说的话。(3分)
2.采风回来后要开交流汇报会,请帮助科代表完成全班交流的步骤。(2分)
步骤一:主持人致开场白。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主持人致结束语。
3.负责搜集上杭名胜古迹对联的同学不小心把几幅对联的下联弄乱了,请你利用对联知识,帮他们选出以下两幅上联分别对应的下联。(填字母) (2分)
|
A.古寺一溪横 |
B.一溪萍水又相逢 |
C.三折烟波云外天 |
D.三尺地万里江山 |
①上杭罗星塔联,上联:一潭秋色水中月 下联:____
②上杭留香亭联,上联:半壁茅亭曾话别 下联:____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个真假信息 ① (A.鱼目混珠 B.鱼龙混杂)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改变的信息传播格局。特别是在以即时通信、微bó、手机媒体兴起为标志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大大增强,信息传播成本和发布门槛大大降低。伴随着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关注就是经济,点击也有收益,于是,一些个人、组织甚至是媒体或唯利是图或 ② (A.别有用心 B.别出心裁),制造虚假信息,传播耸听危言。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时常大行其道,如“辐射盐”、“杞县钴泄漏”等,很容易地就引发了大众的群体性恐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2分)
微bó ( ) 耸( )听
2.选择文段括号中一个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①、②两处。(填写字母) (2分)
①处应填:_____ ②处应填:_____
3.解释字体加粗的词语“门槛”在语段中的意思。 (2分)
门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语句。 (2分)
你有过烦恼吗?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你是怎样对待的?结果怎样?请以“我的烦恼”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快乐的木珠
魏振强
①下午带女儿去大院门口的街道上买西瓜。一溜子装瓜的车子排在那儿,女儿东瞅西瞅,最后在一个妇女的瓜摊前停了下来。她相中这个瓜摊,肯定是与妇女身边的小孩有关。那是个小男孩,3岁左右,头剃得光溜溜的,坐在那儿眯着眼似乎随时都会睡着。
②女儿蹲下来挑瓜时,男孩眯着的眼睛忽然打开了,他双手在地上一撑,弹起来,跑到女儿身边,伸出一双胖乎乎的小手,摩挲着她手腕上的木珠子。她的妈妈在边上吆喝他“别调皮”,可他没听进。女儿见他好玩,伸出另一只手,摸摸他葫芦一样的光头,他大概有点痒,咯咯咯地笑,笑出的一串涎水滴到了女儿的胳膊上。
③女儿把涎水在裤子上擦去,然后褪下了手腕上的珠子,递给小男孩,小家伙拿过珠子,往手上一套,舔了一口,笑着跑开了。他妈妈呵斥他回来,他仍然没听见,笑着在地上兜圈子,跑着跑着,被旁边的西瓜绊了一跤,嘴巴正好磕在另一只瓜上。女儿准备伸手去拉,他当是要抢回珠子,迅捷地爬了起来,煞有介事跑得远远的。
④女儿把瓜放在秤盘上,女人称好后,接过我付的钱,就去追小男孩,可这小子还在往前跑。女儿和我都在笑,一溜子卖瓜的人也在笑。女人终于追上他了,褪下珠子,往回跑,小男孩不干了,咧着嘴,跟在后面伤心欲绝地哭。
⑤女人笑着把珠子递给我女儿,但女儿没接。“送给他吧”,女儿说。女人一副慌张的样子,“不能要不能要。”边说边往我女儿手上塞。女儿红着脸,把双手背在身后,“不值钱的,给他吧。”小男孩此时已跑到跟前,见他妈妈正把珠子给别人,哭声更嘹亮了。女儿看着,不停地笑,然后从女人手里接过珠子,往小男孩手上套,他的哭声立马打往,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鼻涕也笑成了小泡泡。
⑥我们离开时,女人执意要塞给我们另一个瓜,我们当然没要。傍晚时,我们去散步,那妇女正弯腰收摊子,小男孩一看到我们就跑开了。跑到远处,高举着套着珠子的手臂,立在那儿,笑着向我们炫耀,那样子就像一个骄傲的小王子。
⑦过了好几天,我和女儿说起那个小男孩举着木珠向我们炫耀的样子时,仍止不住发笑。女儿笑着,笑着,又说了一句:“那个小光头说不定现在又在‘烧包’,向别人炫耀他手上的珠子呢。”我说“有可能”,我笑了,女儿也笑了。
1.本文题为“快乐的木珠”,你是怎样理解它的含义和作用的?(4分)
2.“我们离开时,女人执意要塞给我们另一个瓜。”这句话中加点的“执意”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
3.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神态描写来表现人物,试举出一例来加以分析。(3分)
4.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他(她)呢?(4分)
5.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体会? (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