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

被妖魔化的沙尘暴

李栓科

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⑧我们见多了在草地植树防风沙却把草地变成沙地的人为灾祸。干旱半干旱地区那点可怜的降水也许能够满足小草生长的需要,但当我们人为地植入大树,那点水就远远不够供树木生长。于是树木就凭借其根系向四周和地下深处吸夺水分,周边的小草很快就枯死了。没有了为大树储备水分的绿草,大树小树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命运,最终留下的只是一片又一片沙地、一棵又一棵枯树。

⑨沙尘暴就是一种自然现象,只是近代人类过度的放牧或农耕,以及自以为是的人工改造,才加剧了其危害程度。                         

(选文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分)

A.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

B.如果人类消灭了沙尘暴及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一切物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C.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沙尘暴带入海洋中的营养物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D.沙尘暴之所以会被妖魔化,主要是因为人们只看到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而忽略了它有利的一面。

2.第3自然段“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一句中,“过度”和“许多”能去掉吗?请说明理由。 (4分)

3.第6段画线的部分,使用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说明方法。 (2分)

4.根据文意,请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认识沙尘暴? (4分)

 

1.B   (3分) 2.不能去掉。(1分)“过度”表程度,说明人类放牧等活动,超出了大自然的承受能力;(1分)“许多”表范围,强调的只是部分土地裸露,并非全部。(1分)这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4分) 3.举例子 列数字  (2分) 4.①沙尘暴是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②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活动无关;③沙尘暴有害也有利;④沙尘暴的发生,人类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阻挡。(每个要点1分)   (4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4段的内容来分析B项的内容不符合原文意思。 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一般方法为:表态+解释+分析效果+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本题考查学生识别说明方法的能力。根据说明方法的认识来判断说明方法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沙尘暴的作用以及其自身的特点来认识沙尘暴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释] 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②馔(zhuàn):饭食。 ③朕(zhèn):皇帝自称。 ④间(jiàn):秘密,暗中。 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4分)

(1)又无硕师名人与游 (         ) (2)愈恭,礼愈至  (           )

(3)濂以实对 (              )        (4)善者与臣 (          )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分)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2)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3.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分)

 

查看答案

按提示默写

1.采菊东篱下,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其五)

2._________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

3.______,百姓苦;______,百姓苦。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行到水穷处,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终南别业》)

5. 在中秋的明月下,人们思念远方的亲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吟诵起苏轼《水调歌头》中祝福亲人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有一位名人说过:“世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联想到《马说》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岳阳楼记》中表现了范仲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

 

查看答案

文学常识和课外名著阅读。(10分)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填序号):(    ) (3分)

A.《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雪》则选自他的散文诗集《野草》。

B.《海底两万里》是法国科幻作家凡尔纳的三部曲的第二部,第一部是《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第三部是《神秘岛》。

C.“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

D.现代著名作家汪曾祺的《云南的歌会》描写了云南少数民族淳朴古老的歌会,蕴含着浓郁的民间文化气息。

2.请简要概述《名人传》中贝多芬苦难和坎坷的人生经历及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写出你的阅读感受。(7分)

 

查看答案

根据教材第四、五单元的要求,班里开展“背起行囊·采风民间”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7分)

1.老师决定周六带同学们徒步到校外采风,要求大家征得家长同意后再报名。假如你的父母有安全方面的顾虑,你将如何说服他们让你参加?写出要说的话。(3分)

2.采风回来后要开交流汇报会,请帮助科代表完成全班交流的步骤。(2分)

步骤一:主持人致开场白。

步骤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步骤四:主持人致结束语。

3.负责搜集上杭名胜古迹对联的同学不小心把几幅对联的下联弄乱了,请你利用对联知识,帮他们选出以下两幅上联分别对应的下联。(填字母) (2分)

A.古寺一溪横

B.一溪萍水又相逢

C.三折烟波云外天

D.三尺地万里江山

①上杭罗星塔联,上联:一潭秋色水中月   下联:____

②上杭留香亭联,上联:半壁茅亭曾话别   下联: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个真假信息 ① (A.鱼目混珠  B.鱼龙混杂)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巨大改变的信息传播格局。特别是在以即时通信、微bó、手机媒体兴起为标志的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利性大大增强,信息传播成本和发布门槛大大降低。伴随着社会的开放性和多元化,关注就是经济,点击也有收益,于是,一些个人、组织甚至是媒体或唯利是图或 ② (A.别有用心  B.别出心裁),制造虚假信息,传播听危言。谣言特别是网络谣言时常大行其道,如“辐射盐”、“杞县钴泄漏”等,很容易地就引发了大众的群体性恐慌。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划线字注音。(2分)

微bó (     )     (     )听

2.选择文段括号中一个恰当的词语,分别填入①、②两处。(填写字母)  (2分)

①处应填:_____         ②处应填:_____

3.解释字体加粗的词语“门槛”在语段中的意思。 (2分)

门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语句。 (2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