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壳(qiào ) 褒贬(bǎo...

下面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地(qiào ) 贬(bǎo)  望(liáo)       污(gòu)

B、藏(zhù)  一 (mò)     级(shè )   干(gù)

C、左(lǘ )   嶙峋(lín xún)  意(qiè)     跳(bèng)

D、动(zhàn )参(cī)    古(shà )   车(zhé)

 

C 【解析】A中应是“褒贬(bāo)”B中应是“一脉(mài)”D中应是“颤动(chàn)”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作文(60分)

阅读下列关于“诚信”的文字,然后根据要求作文。

以诚待人,人人敬;以诚办事,事事成。

失去了诚信,就等于毁灭了自己。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传统美德,诚信是文明标志,诚信是为人处世的根本。

请以“坚守诚信”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查看答案

作文(60分)

祥子有一个愿望,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旧毡帽朋友就想粮食的价格再高一点。但“希望犹如肥皂泡”,往往美丽而又容易破灭。当闰土要香炉与烛台的时候,“我”想到了自己对“新生活”的希望,不由得深切的感慨“他的愿望切近,我的愿望茫远罢了”……

请以“破灭的愿望”或“永不破灭的愿望”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两个作文题,选择一题写作。②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③感情真挚,不得抄袭。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查看答案

阅读苗苗的《细品炊烟》,回答文后题目。(17分)

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

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今年晚春,我常于某一天用心去吟赏,发现晚春里感受炊烟,就像邂逅在水一方的伊人红颜,袅袅婷婷,缥缥缈缈,虽然不知蒹葭何处,却足以让你心动。

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了一个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尔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竟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

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在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

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到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平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

炊烟是一道风景,更是一个温暖的故事,一段如诗的岁月。那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和土地的依恋。

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今,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正从乡村慢慢淡去。而我却像一个长不大的乡村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

 作者为什么说“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丁立梅的《她不是一棵树》,回答文后题目。

①我是在丽江古城看到那个女人的,靛蓝的大褂,靛青的裤子,腰系百褶围腰,典型的纳西族装扮。女人很老了,皮肤松弛,多褶皱。她盘腿坐在一角檐下,守着一堆绣花鞋垫,对着熙来攘往的人群,风吹不动,像丽江河畔的一方石,抑或檐上的一块砖,身边的热闹世界,仿佛与她无关。她的身上,充满无法言说的古朴和沧桑。

②我承认,这样的沧桑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身边的游人,亦有停下来看她的,他们在她的小摊前弯下腰去,看看,却并不买。抬首就是一个店,更精美的东西,里面多的是。

③我举起手里的相机。飞起的檐,赭色的木门,檐下的红灯笼,还有这个老妇人,这实在是个很不错的画面。我甚至想,如果拍摄效果好,就把它放进我的游记里当插图。就在这时,突然从人群里冲出一个小孩儿来,小孩儿七八岁,黑且瘦。他斜背着一个网兜,里面横七竖八地躺着一些空饮料瓶。小孩儿几步就冲到檐下的老妇人跟前,伸出胳膊挡在前面,眼睛亮亮地对着我,口齿伶俐地说,不许拍!

④我吃了一惊,没明白过来。我说怎么了,手里依然举着相机。

⑤小孩儿一看,急了,直视着我,再次强调:“不许拍!她不是一棵树!”

⑥我震动了。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是啊,她又不是一棵树,我怎么可以随便拍呢?我放下举着相机的手,对小孩儿抱歉地笑了笑。小孩儿松了一口气,却仍盯着我,仿佛怕我偷拍。

⑦我看他实在可爱,开玩笑地问他:“那么,我可以拍你吗?” 他眼睛滴溜溜地转了转,回答得倒爽快,说:“可以。”不过,他伸手一指老妇人脚边五颜六色的鞋垫,坏坏地笑,说:“你得先买一双老奶奶的鞋垫。”

⑧我问:“为什么呢?” 他答:“因为你刚才侵犯了她,算是向她道歉。”

⑨我笑,照他说的做了。他很高兴,挺配合地让我给他拍了一张照片。我故意问他:“你也不是一棵树呀,为什么让我拍? ”“因为你问过我可不可以呀。”小家伙响亮地回答,而后跑进人群里,像条小泥鳅似的,转瞬不见了踪影。我愣在那里,为一颗小小的心里住着的尊严。

⑩那以后,我又去过很多地方,但不管到了哪里,我都不会再轻易把别人捕捉进我的镜头。因为,她不是一棵树,我没有权利侵犯她。

1.选文第①自然段中写人运用了哪些描写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分别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作者被小男孩阻止拍照后的心理变化的过程。(3分)

答:(           )→(           )→(           )

3.“我愣在那里,为一颗小小的心里住着的尊严”,你认为句中为什么用“住着”? (3分)

4.联系全文,说说标题“她不是一棵树”的含义和作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5分)

【甲】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陈涉世家》

【乙】陈涉既入陈,张耳、陈馀诣门上谒。陈涉素闻其贤,大喜。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耳、馀对曰:“秦为无道,灭人社稷,暴虐百姓。将军出万死之计,为天下除残也。今始至陈而王之,示天下私。愿将军毋王,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国后,自为树党,为秦益(增加)敌。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强。如此,则野无交兵,县无守城,诛暴秦,据咸阳,以令诸侯。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如此则帝业成矣。今独王陈,恐天下懈也。”陈涉不听,遂自立为王,号“张楚”。当是时,诸郡县苦秦法,争杀长吏以应涉。                                            ——《资治通鉴》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至陈                          比: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会计:                       

(3)陈涉闻其贤                    素:                         

(4)诛暴秦,咸阳         据: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陈中豪杰父老请立涉为楚王,涉以问张耳、陈馀。

3.请仿照示例,在【甲】文中找出陈胜所做的两件事,并简要说明陈胜作为领袖人物所具备的素质。(4分)

示例:助广杀尉——善于把握时机

               ——                                     ——             

4.【乙】文张耳、陈馀认为陈胜不应当急于称王,理由是什么?不称王又该如何做?(请用原文回答这两问))从说理的角度看,张耳、陈馀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

(1)不称王的理由:                                                        

(2)应该的做法:                                                          

(3)论证方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