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古诗文默写。(6分) 1.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诗文默写。(6分)

1.周敦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节操。

2.《陋室铭》中写室内环境优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曾有“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他的《渡荆门送别》中与之意境相反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5.云横秦岭家何在,_____________________。

6.“愁”是古代诗人较常抒发的一种情感,如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千百年来描绘愁绪的名句。

7.________________,决眦入归鸟。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5.雪拥蓝关马不前。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7.荡胸生曾云。 【解析】此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词文名句的背诵与填写能力。直接填写更考查了突破书写障碍字的能力,理解填写还考查了学生的理解诵读能力。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学生填写时应重点突破“濯、涟、蜡炬、消、曾”等这些重点字词的书写。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4分)

         学习效率

学习方式

掌握80%以上

掌握50%-80%

掌握50%以下

一班:听老师分析讲解

12人

28人

10人

二班:自己看书做题

11人

30人

9人

三班:以上两种方式结合

40人

9人

1人

1.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2分)

2.结合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简要分析产生这一结论的原因。(2分)

 

查看答案

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病。(2分)

①通过参加这次为灾区捐款捐物活动,让我领会了“同舟共济”的精神内涵。

②我们要树立“东营是我家,文明靠大家”,以高度的责任感、积极的主人翁姿态投身到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中去。

修改意见: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时 间

沈从文

分享到

①一切存在严格地说都需要“时间”。时间证实一切,因为它改变一切。气候寒暑,草木荣枯,人从生到死,都不能缺少时间,都从时间上发生作用。

②常说到“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价值”。其实一个人活下去真正的意义和价值,不过占有几十个年头的时间罢了。生前世界没有他,他无意义和价值可言的;活到不能再活死掉了,他没有生命,他自然更无意义和价值可言。

③正仿佛多数人的愚昧与少数人的聪明,对生命下的结论差不多都以为是“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是活个几十年”,因此都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活下去等待死,死后让棺木来装殓他,黄土来掩埋他,蛆虫来收拾他。                            ④生命的意义解释的即如此单纯,“活下去,活着,倒下,死了”,未免太可怕了。因此次一等的聪明人,同次一等的愚人,对生命的意义同价值找出第二种结论,就是“怎么样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虽更肯定生活,那么吃,喝,睡觉,吵架,恋爱,……然而生活得失取舍之间,到底就有了分歧。这分歧一看就明白的。大别言之,聪明人要理解生活,愚蠢人要习惯生活。聪明人以为目前并不完全好,一切应比目前更好,且竭力追求那个理想。愚蠢人对习惯完全满意,安于现状,保证习惯。(在世俗观察上,这两种人称呼常常相反,安于习惯的被称为聪明人,怀抱理想的人却成愚蠢家伙。)

⑤两种人即同样有个“怎么来耗费这几十个年头”的打算,要从人与人之间寻找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即或择业相同,成就却不相同。同样想征服颜色线条作画家,同样想征服乐器音声作音乐家,同样想征服木石铜牙及其他材料作雕刻家,甚至于同样想征服人身行为作帝王,同样想征服人心信仰作思想家或教主,一切结果都不会相同。因此世界上有大诗人,同时也就有蹩脚诗人,有伟大革命家,同时也有虚伪革命家。至于两种人目的不同,择业不同,即就更容易一目了然了。

⑥看出生命的意义同价值,原来如此如此,却想在生前死后使生命发生一点特殊意义和永久价值,心性绝顶聪明,为人却好像傻头傻脑,历史上的释迦,孔子,耶稣,就是这种人。这种人或出世,或入世,或革命,或复古,活下来都显得很愚蠢,死过后却显得很伟大。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历史上这种人可并不多。可是每一时间或产生一个两个,就很像样子了。这种人自然也只能活个几十年,可是他的观念,他的意见,他的风度,他的文章,却可以活在人类的记忆中几千年。一切人生命都有时间的限制,这种人的生命又似乎不大受这种限制。

⑦话说回来,事事物物要时间证明,可是时间本身却又像是个极其抽象的东西,从无一个人说得明白时间是个什么样子。时间并不单独存在。时间无形,无声,无色,无臭。要说明时间的存在,还得回过头来从事事物物去取证。从日月来去,从草木荣枯,从生命存亡找证据。正因为事事物物都可为时间作注解,时间本身反而被人疏忽了。所以多数人提问到生命意义同价值时,没有一个人敢说“生命意义同价值,只是一堆时间”。

⑧“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是一个真正明白生命意义同价值的人所说的话。老先生说这话时心中的寂寞可知!能说这话的是个伟人,能理解这话的也不是个凡人。目前的活人,大家都记得这两句话,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因为说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同懂这话的人生命的耗费,异途同归,完全是为事实皱眉,却胆敢对理想倾心。

⑨他们的方法不同,他们的时代不同,他们的环境不同,他们的遭遇也不相同;相同的是他们的心,同样为人类向上向前而跳跃。

1.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2.第⑥段“屈原算得这种人另外一格”一句中“这种人”指什么样的人?为什么又说他是“另外一格”?(4分)

3.第⑧段为什么说“只有那些从日光下牵入牢狱,或从牢狱中牵上刑场的倾心理想的人,最了解这两句话的意义”?(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两牧竖(牧竖:牧童)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蒲松龄《牧竖》)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①想数十步__      ②号如前状__

③乃舍此彼__      ④既而奄奄僵卧__

2.下列句中划线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3分)

A.始望见

B.又转奔

C.久不动

D.竖下视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①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②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

4.请简要赏析这片小小说的主要特色。(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文后题目。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紫色的圆脸,已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阿!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1.我面对久别重逢的闰土,由不知道怎样说才好直至说不出话来的根本原因,有以下几种理解,选出正确的一项

A.闰土信守的封建等级观念让我感到无限悲哀。

B.闰土不如从前那样喜爱交流,变得沉默寡言.

C.闰土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漠视彼此友情.

D.我和闰土有许多话想说,却不知从何说起.

2. 对“老爷!……”中省略号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表示闰土见到少年的伙伴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B.表示闰土敬畏老爷不敢说话.

C.表示闰土内心痛苦而无话可说.

D.表示省略了闰土要问的其他话。

3.对“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闰土的神情凄凉不说话。

B.因为闰土态度恭敬起来喊我“老爷”。

C.因为我感到了阵阵寒意。

D.表现了我的恐惧心理。

4.选文没有用到的描写方法是

A、肖像描写   B、侧面描写   C、神态描写   语言描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