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21分) 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 李智红 (1)我的老家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共21分)

希望是一辆转动的风车       李智红

(1)我的老家坐落在滇西高原一条幽深而偏僻的峡谷深处,那是个贫瘠到几近荒凉的地方。因此,我在老家所度过的童年岁月,虽然谈不上悲惨,但也没有多少甜蜜和欢乐可言。在我的印象中,我就从没有“过”过一个像样的生日。“过生日”对于像我一样命运的山里孩子来说,永远只是一个甜美而奢华的梦想。不过,我六岁那年过的生日,却至今记忆犹新。30多年的时光过去了,但那天的情形恍如昨日。

(2)我清楚地记得,六岁生日的那天,一向沉默寡言、不苟言笑的父亲,竟然放下了手中那总也忙乎不完的活计,破例为我做了一辆小巧而精致的红色风车。

(3)可以这么说,那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多年后,每每回想起那天的情形,我依旧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4)毕业于省地质学校的父亲,在“文革”运动刚一开始,就被当作“臭老九”遣送回乡“劳动改造”。被造反派打入“另册”,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盼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又刚好是我的生日,父亲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兆头,心里自然非常高兴。于是便找来竹篾、面糊以及为大队书写标语墙报时用剩的边角废纸,专门为我做了一辆六角形的红色风车。

(5)那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天空明净得没有一丝流云。也没有风,哪怕是一丝微风也没有。父亲帮我把风车做好以后,却怎么也转动不起来。父亲见我一副非常失望的样子,便微笑着对我说:“傻孩子,要让风车转动起来,你就必须学会奔跑。你跑得越快,风车也就转动得越快。”听父亲一说,我恍然大悟,便手举风车,在门前那片宽阔的田野上,兴奋而快乐地奔跑起来。

(6)果然,由于我的奔跑,手里的风车不停地转动了起来。我跑得多快,风车也就转动得多快。因为奔跑,因为不停地转动着的风车,我体验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快乐——一种奔跑的快乐,转动的快乐。

(7)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

(8)上高中的时候,在语文课任老师的影响下,我喜欢上了文学,梦想着能够考上云南大学的中文系,并希望自己将来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作家。但命运却与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高中毕业那年我以两分差名落孙山,只好别无选择地回到了家乡,回到了云封雾锁的大山深处。此后,我便接过了父亲手里的农具,开始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涯。那段时间,我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整个人都好像变了模样,整天像丢了魂儿似的沉默着、颓废着。面对着生产队分给的一亩三分薄田,我对自己的前途和未来已经完全失去了信心,失去了希望。总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消极态度,用繁重的劳作来麻木自己的心灵。所有的文学书籍和稿纸笔墨,都被我锁进了木箱。

(9)父亲见我完全一副“老水牛下泥潭,以烂为烂”的生活态度,便对我说:“孩子,一个人什么都可以舍弃,譬如荣誉、地位、金钱等等,但惟独不能舍弃希望。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只要希望还在,你就会有明天、有未来。如果你舍弃了希望,那么你就什么也没有了。”父亲接着意味深长地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生日,我曾给你做过一辆风车吗?……”

(10)听了父亲的一番教诲,我深受启发。从那一天开始,我便把自己的希望和梦想,全部投入到了人生不懈的“奔跑”之中。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十年过后,我终于获得了成功——不但先后在海内外近千家报刊发表了数以万计的文学作品,而且出版了个人的作品专集。

(11)通过希望的道路并不平坦,随时都有可能遭遇坎坷,但人始终高举着属于自己的那一辆风车,勇敢地向前奔跑着。

(选自《语文世界》)

1.在第(10)段中有“我奔跑着,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这句话中“奔跑着”指什么?“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具体指什么?(4分)

2.如果将第(7)段“我不停地跑啊,跑啊。手里的风车,也在我不知疲倦的奔跑中,飞快地转动,转动……”改成“我不停地跑着,手里的风车也飞快地转动着。”你认为它们在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上有什么不同? (4分)

3.文章第(5)段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4.作者说“六岁那年过的生日”“是我3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最值得铭记的一个生日,也是记忆中我所度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个生日。”你认为作者这么说的理由有哪些?(4分)

5.第(9)段后省略号省略的是父亲的话语。联系上下文设想一下父亲当时会怎样以风车为例去启发儿子感悟生活哲理的,将父亲的话补完整。(符合人物身份和具体情境)(4分)

 

1.(4分)“奔跑着”指努力实现希望和梦想;“希望的风车也在转动着”具体指文学创作。 2.(4分)原句用反复和拟人,表达我极度快乐的心情,而改句没有这么强烈的表达效果。 3.(4分)烘托我得到风车的欢快心情,为下文作铺垫。 4.(4分)(1)多年的忍辱负重的父亲,最终盼来了“解放”并“结合”进了生产大队的领导班子。父亲“解放”的那天,刚好是我的生日;(2)父亲为我做了一辆我从未得到过的风车当我的生日礼物;(3)要奔跑才能转动的风车给了我人生启迪,使我战胜绝望获得文学成就。 5.(4分)略。 【解析】 1.这里考查在语言环境中推断和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学生应培养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含义的能力,能紧扣文章中心主题,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概括。意思表述正确即可。 2.了解常用的拟人等常用修辞手法的特点,并明确其修辞手法在选文中的表达作用。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做具体分析。拟人和反复修辞能表达我极度快乐的心情,而改句不具有这种效果。 3.了解环境描写及常见烘托人物心情、渲染一种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等五种作用,其中这里有烘托人物欢快心情的作用。作答时能结合具体语言环境来进行分析,表述意思合理即可。 4.学生感知文本内容,学会在文章中找出照应的内容,又要学会概括内容的能力。这里应从父亲“解放”;父亲给我生日礼物;我得到了启迪等角度来概括总结出理由即可。 5.答案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和具体的情境,内容设计合理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小题。(16分)

大熊猫的学名其实叫“猫熊”,意即“像猫的熊”,也就是“本质类似于熊,而外貌相似于猫”。严格地说,“熊猫”是错误的名词。这一“错案”,是这么造成的:解放前,四川重庆北碚博物馆曾经展出猫熊标本,说明牌上自左往右横写着“猫熊”两字。可是,当时报刊的横标题习惯于自右向左认读,于是记者们便在报道中把“猫熊”误写为“熊猫”。“熊猫”一词经媒体广为传播,说惯了,也就很难纠正。于是,人们只得将错就错,称“猫熊”为“熊猫”。

其实,科学家定名大熊猫为“猫熊”,是因为它的祖先跟熊的祖先相近,都属于食肉目。后来熊一直保持肉食习惯,而大熊猫却弃荤食素,最喜翠竹。偶尔也吃玉米秆、幼杉树皮。这是为什么呢?据科学家研究,大熊猫远祖虽是肉食动物,后来,由于寻不着肉食,只得吃满山丛生的竹子,代代相传,也就养成了吃竹子的习惯。大熊猫食用的竹类共有17种,其中最爱吃的是冷箭竹和华橘竹。不过,竹子中的营养成分不多,主要是难以消化的纤维素,所以大熊猫的食量很大,一头成年的大熊猫每昼夜最少要吃15-20公斤竹子,排出大量消化不了的纤维素。凡是大熊猫活动的地方,最容易发现的就是一堆堆纤维素粪便。不过,大熊猫偶尔也显露食肉的本能,捕食竹鼠之类动物。

(节选自课文《国宝——大熊猫》)

1.用自己的话概括“熊猫”学名错误的造成原因。(4分)

2.选文第一段为什么要记叙关于大熊猫名称的“错案”? (4分)

3.选文第二段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4.第二段中划线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7分)

【甲】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阚,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选自 柳宗元《黔之驴》)

【乙】生而眇(miǎo,瞎)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摸)籥(yuè,像笛子的管乐器),以为日也。

(节选自苏轼《日喻说》)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4分)

(1)蔽林间之    (            )    (2)稍近狎(             )

(3)驴不胜怒,之(             )    (4)告之曰(             )

2.下面各项中“者”的意思和用法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3分)

A.有好事船载以入

B.觉无异能

C.生而眇不识日

D.问之有目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

4.老虎和眇者对陌生事物有不同的认识过程和结果,请加以探究,说说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4分)

 

查看答案

欣赏陶渊明《归园田居》,完成小题。(7分)

归园田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请描绘“带月荷锄归”一句的画面。(3分)

2.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思想倾向?(4分)

 

查看答案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3分)

【中国江苏网5月4日讯】昨日,连云港BRT工程建设指挥部传来消息,2号方案最终通过专家评审。随着连云港市区快速公交1号线工程施工全面展开,BRT站亭建设也即将提上日程。日前,通过连网等网络投票平台,一批BRT站亭设计候选方案在网络上与市民见面。网络投票开始后,2号方案从一开始就受到网友格外关注。有网友评价2号方案“简洁明快,既极具现代感,又能体现连云港海洋文化特色”。从4月20日投票开始,2号方案就一直牢牢占据网友投票第一名。值得一提的是,2号方案不仅在网络上获得了最高投票数,专家评审时也获得最多支持。

 

查看答案

1989年发生在美国洛杉矾一带的大地震,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里,使30万人受到伤害。在混乱的废墟中,一个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便冲向他七岁的儿子上学的学校。他眼前,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笑的漂亮的三层教室楼,已经变成了一片废墟。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的。”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他挖了8个小时、12个小时、24个小时、36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浑身上下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到第38个小时,他突然听到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爸爸,真的是你吗?”“是我,是爸爸,我的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就能救出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你现在怎么样?有几个孩子活着?”“我们这里有14个同学,都活着,我们都在教室的墙角,屋顶塌下来架了个大三角形,我们没被砸着。”父亲大声向四周呼喊:“这里有14个孩子,都活着!快来人!”过路的几个人赶紧上前帮忙,50分钟后,一个安全的小出口开辟了出来。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不,爸爸,先让别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我知道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这对了不起的父子在经历了巨大的磨难后,无比幸福地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这里所选几段文字,叙述了一个什么事件?(2分)

2.你认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得好吗?请说明理由。(2分)

3.请写出文中表现阿曼达父子心心相连的一句话。(2分)

4.文章结尾段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中对父子二人的

描写,说他们各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 (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