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

课外文言文阅读(8分)

齐攻宋,宋王使人候齐寇之所至。使者还曰:“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左右皆谓宋王曰:“此所谓肉自至虫者也。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诎杀之,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如此者三。其后 又使人往视。齐寇近矣,国人恐矣。使者遇其兄,曰:国危甚矣,若将安适?”其弟 曰:“为王视齐寇,不齐近而国人恐如此也,今又私向之先视齐寇者,皆以‘ 寇之近也’报而死,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其兄曰:“如报其情,有 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于是报于王曰:“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王 大喜。左右皆曰:“向之死者宜矣。”王多赐之金。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3分)

使(    )  意(  ) 患(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2分)

3.结合选文说说宋王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派    想到    担心 2.国家很危难了,你将要去哪里呢? 3.从宋王听了大臣的话就不辨事实杀了使臣可见宋王听信谗言、昏庸、残忍、草菅人命 【解析】 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更要培养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能准确地理解课外文言文的重点字词。 2.这是考查对文言文句子的理解和翻译。翻译句子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注意对句子中关键词的理解和重点句式的调整。能通过增补、替换、调整等手段来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若将安适?”为倒装句,应调整语序:若将适安? 3.这考查的是对人物的评价。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和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学生学会结合文本内容来进行具体分析能从原文中找出依据。如:从“宋王听了大臣的话就不辨事实杀了使臣”看出“听信谗言、昏庸、残忍、草菅人命”的本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课内文言文阅读(8分)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3分)

奔(    )     戾(    )   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划线句(2分)

3.结合原文说说文中水的特点。(3分)

 

查看答案

古诗欣赏(4分)

别 滁  欧阳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1.感受诗歌情韵,用自己的话对一二句进行描绘。(2分)

2.滁州,有着诗人别样的情怀,联系学过的课文说说诗人复杂的情感。(2分)

 

查看答案

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李汉荣

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情。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虽然,喧嚣膨胀的人群有时是那么令人窒息,让人沉闷,但我们终不能一转身彻底离开人群。

人群是欲望的集结,是欲望的洪流。一个人置身于人群里,他内心里涌动的不可能不是欲望,他不可能不思考他在人群里的角色、位置、分量和份额。如果我们老老实实化验自己的灵魂,会发现置身人群的时候,灵魂的透明度较低,精神含量较低,而欲望的成分较高,征服的冲动较高。一颗神性的灵魂,超越的灵魂,丰富而高远的灵魂,不大容易在人群里挤压、发酵出来。在人群里能挤兑出聪明和狡猾,很难提炼出真正的智慧。我们会发现,在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多的是小聪明,绝少大智慧。

在人群之外,我们还需要一种高度,一种空旷,一种庄静,去与天地对话,与万物对话,与永恒对话。伟大的灵魂、伟大的精神创造就是这样产生的。孔子独对大河而感叹时间的不可挽留:“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庄子神游天外寻找精神的自由飞翔方式;佛静坐菩提树下证悟宇宙人生之般若智慧;法国大哲帕斯卡尔于寂静旷野发出哲人浩叹:“无限空间的永恒沉默使我恐惧”;李白“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他不羁的诗魂飞越无限,把多半条银河引入人间,灌溉了多少代人的浪漫情怀;爱因斯坦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科学探究和哲学思考的对象,他认为人的最大成就和最高境界不过是通过对真理的求索,获得与宇宙对称的灵魂,由此,人变得辽阔而谦卑,对这个无限地存在着也永恒地包裹我们的伟大宇宙献上发自内心的敬意……

正是这些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为人群带来了太丰盛的精神礼物,在人群之上利益之外追寻被人群遗忘了的终极命题,带着人群的全部困惑和痛苦而走出人群,去与天空商量,与更高的存在商量,与横卧在远方也横卧在我们内心深处的“绝对”商量,然后将思想的星光带给人群,带进生存的夜晚。

为此我建议哲学家或诗人不该有什么“单位”,在“单位”里、在沙发上制作的思想,多半只有单位那么大的体积和分量,没有普世价值。把存在、把时间、把宇宙作为我们的单位吧,去热爱、去痛苦、去思想吧。

作为芸芸众生的一员,我也不愿总是泡在低处的池塘里,数着几张钱消费上帝给我的有限时光。我需要登高,需要望远,我需要面对整个天空作一次灵魂的深呼吸,我需要从精神的高处带回一些白云,擦拭我琐碎而陈旧的生活,擦拭缺少光泽的内心。

我正在攀登我的南山。目光和灵魂正渐渐变得清澈、宽广,绿色越来越多,白云越来越多,我正在靠近伟大的天空……

1.作者认为“生而为人,我们不可能拒绝人群”的原因是 。(不超过20个字)(2分)

2.孔子、庄子、释迦牟尼、帕斯卡尔、李白、爱因斯坦在作者眼中是“似乎远离人群的人”,你如何理解文中“似乎”一词的含义?(4分)

3.通观全文,请概括作者期望自己“接近精神的天空”的原因。(4分)

4.在长达9年的学习生涯中,你是否按部就班地照本宣科,忘记了头顶尚有高远的蓝天,忘记了攀登有着永恒的意义。那么,读了这篇文章后,你是否有了新的感悟呢?你应该怎样去接近精神的天空呢?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体验来谈谈读后的感受。(3分) 

 

查看答案

音乐之伴    张抗抗

音乐是有年龄的。

在我们幼年的时候,音乐也许曾经是保姆。旋律的构成简单而稚拙,但每个音符都舒缓、柔和、温厚和淳朴。那节奏是摇篮式的,在摇晃着的歌谣里,我们的骨节一寸寸放大着,成长着,却分不清保姆和音乐,是怎样各司其职又互为其主。

少年时代,音乐轻捷的脚步,是我们第一个悄悄钦慕的恋人。我们在深夜与它相约,聆听它的倾诉和呼唤。乐曲中每一处细微末节,哪怕一个小小的颤音,也会让我们心跳脸红。那欢喜是纯真无邪的。无论哪一种音乐都会使我们欢欣。但可惜那时我们太年轻,心里喜欢着,却无法分解和辨析它真正的奥妙。

当我们成为沉稳和成熟些的青年时,浮游荡漾在空气中的音乐,也渐渐沉淀下来。那时我们开始思考音乐,努力试图去读解和领悟,并试图与音乐对话。音符变得立体,有一种辐射和扩张的趋势,暗藏着你听得见或是听不见的声音。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你发现音乐世界其实是一条深不可测的隧道,内壁悬缀着抽象的音符,不可复制也不可临摹,往往当你开口或是动手将其制作成曲谱时,它们却已消失。你只能将其烙刻在脑子里,一遍遍碾磨成体内血液流淌的声音。

被琐事杂事俗事缠身的中年,岁月匆促,音乐在生活中已是显得奢侈的享受,往往纯粹是一种娱乐和休闲。那时候音乐有点像一个分手多年的旧情人,只是在百无聊赖的日子里,会偶尔下决心安排一次有礼貌而有节制的约会。多少有点儿可有可无的意思,但若是真正割断情丝,又是不甘的。在忧伤的乐曲中,重温往昔的恩爱,毕竟还有一种依稀的幸福感。

音乐对于老年,若不是感官麻木得不再需要,那定是摈除得很彻底很坚决的。没有音乐的老年,也许枯涩也许灰暗但也许恰是因他的内心饱满滋润,而无须依赖音乐的浇灌。人到了老年,对音乐的选择变得十分挑剔。若是喜欢的音乐,必是自己灵魂的回声,是真正属于自己的。除了自己认定的那种之外,天下的音乐都是不堪入耳的噪声。所以老年的音乐,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人走向生命尽头时,音乐不再是保姆也不是恋人,不是先哲更不是神祗,而只是一个忠实的人生伴侣。

所以音乐具有着极其博大而丰富的包容性。音乐无法定义。不同的音乐可以被每个年龄段的音乐爱好者音乐迷分享,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古典或是现代、严肃或是流行,在欣赏者那里,并没有绝对的界别。在感人至深的音乐中我们常常迷途甚至错位,但音乐宽容大度,它知道自己所能在人们心上激起的回声,是“喜欢”的唯一标准。

音乐只是有点儿模糊,有点儿空灵。它无形无状、无影无踪,无法触摸、无法品尝,是一种流逝的时间,一种被曲谱固化的记忆。音乐被人吸纳到心里去,又被人在各个生命阶段自然而然地传递下去,音乐就变得永恒了。

1.“所以老年的音乐, 由于排除了功利的杂音,在自然淡泊的心境中,便有了一种宁静透明的质感。”说说划线字蕴含的深意。(3分)

2.作者开始说“音乐是有年龄的”,后面又说“音乐其实是没有年龄的”,你认为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为什么? (3分)

3.作者为什么认为音乐在青年时代“不再仅仅是一种情绪,而有了实在和具体的内容,成为可视可感的语言和思想,甚至是哲学”?请结合全文比较分析。(4分)

4.在你的生命中,音乐是否一直陪伴,在不同的阶段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请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从一首乐曲入手或从一段音乐为伴的历程入手来谈谈音乐给你的感受。 (2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资料,根据情境要求答题。(4分)

“美林”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小儿退热药,下表是该药说明书的一部分。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毫升)

次数

1---3岁

10---15

     4

若持续疼痛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岁

16---21

5

7---9岁

22---27

8

邻居刘奶奶5岁的小孙女感冒突然发热至38.9度,儿子媳妇来不及赶回,只打电话告诉她暂给小孙女服点“美林”退热。刘奶奶不识字,拿着说明书来请你帮忙,以确保服用剂量的准确。

1.看了说明书后,你觉得首先该问刘奶奶什么问题?

2.如无例外情况,你怎样告诉她服药剂量?还要跟她关照些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