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

阅读下边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时至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到美国大学念物理的时候,起先以为只要很“用功”,什么都遵照老师的指导,就可以一帆风顺了,但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一开始做研究便马上发现不能光靠教师,需要自己做主张、出主意。当时因为事先没有准备,不知吃了多少苦。最使我彷徨恐慌的,是当时的唯一办法——以埋头读书应付一切,对于实际的需要毫无帮助。

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少的。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现在世界和社会的环境变化很快,世界上不同文化的交流也越来越密切。我们不能盲目地接受过去认定的真理,也不能等待“学术权威”的指示。我们要自己有判断力。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几千年前经书里说的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这意义有两个方面:第一,寻求真理的唯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应该有想象力、有计划,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希望我们这一代对于格物和致知有新的认识和思考,使得实验精神真正变成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1. 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有怎样的偏向?原因是什么?

2.选文中作者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选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4.“格物”和“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

5.什么是“实验的精神”?

 

1.“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因为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2.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 3.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4.“格物”和“致知”真正的意义有两个方面,末段中“第一…不能消极地袖手旁观。” 5.实验的精神,就是说,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的第一段的内容来概括中国学生在学习自然科学时有怎样的偏向以及原因是什么。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本文的中心论点根据“我在美国求学的经历”,在低三段提出“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这一中心论点。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根据“杨振林等人的事例”以及“第二段所阐释的道理”来分析论证方法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来概括“格物”和“致知”真正的意义是什么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第三段“就是说”后面的内容进行概括“什么是实验的精神”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话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5个字。

一个好用心机的人容易产生猜忌,于是会把杯中映出的弓影误以为蛇蝎,甚至远远看见石头都会以为是卧虎,结果内心充满杀气;一个心胸豁达的人往往带着平和,即使遇见凶残得像老虎一样的人也能把他感化得像海鸥一般温顺,听到聒噪的哇声也会把它当作美妙地乐曲,结果到处就会是一片祥和之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对于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要大胆制止,决不能袖手旁观,任其发展。

B.上任后,为了搞活企业,他大胆引进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职工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企业的面貌容光焕发

C.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们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托尔斯泰的墓地没有墓碑,不留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名的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查看答案

下列几组词语中有一组有错别字,请把它找出来并改正。

恐慌 探察 基础

推之于四海 传之于万世 儒家

关建性 哲理 毅力

显微镜 灵感 盲目 ________改为_______

 

查看答案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意( ) 手旁观( ) 领( ) 探( )

风顺( ) 彷徨( )( ) 不知所( )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学会感谢 

你去过印第安原始部落吗?

如果去过,你会发现,那里的原始人有种习惯:喜欢感谢万事万物。他们感谢太阳——他们心中的神——给他们送来光明。他们感谢大地生长草木。他们感谢牛羊给他们奶……甚至临死时,他们还感谢:感谢神带他们到另一个世界去。

有些现代人变“聪明”了,他们认为不必这样时时感谢:太阳发光,土地生长植物,天下雨,这是自然规律,不必感谢。工人制造日用品,农民生产粮食,教师教我知识,医生为我治病,我都出了钱,也不用感谢。

我见过一个最“聪明”的人,他完全不知感谢为何物。他也常常会求助于朋友,他也会在口里说谢谢,但在背后,他却得意地说:“我有办法让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他说没什么可感谢他们的,他们帮我也有他们的目的。他认为自己很会社交。

另一个人仿佛很傻,他习惯让自己回忆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哪怕是一点点,让自己时时有感激的心情,他说这是他的社交方法——他叫歌德。

究竟谁是真正的社交高手?我们只要看效果。原始部落的印第安人虽然物质享受远不能和现代人相比,但是人际关系很好,生活很满足。“聪明”的现代人却感到人与人关系疏远、人情冷漠。歌德是公认的社交大师。而那个“聪明”人却无奈地发现他周围的人“都是些小人”。

社交不仅仅需要技巧,更需要真情。不懂得感谢的人对人是冷漠的,不论他有多少技巧,人们都会疏远他。懂得感谢的人则不同:由于有感谢,在他们眼里的,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善良美好,他们对人有更多的爱,他们愿意关心别人不求回报——这样的人,别人当然会喜欢。

不懂感谢的那些现代人错了。错在他们把自然当成一个掠夺的对象。错在他们把人与人的关系变成了商品交换关系。当他们这样想时,他们就会很自然地这样对待别人,于是别人也自然这样对待他,世界就因此变成了地狱。他们看不到:工人农民工作时,不仅仅在想着钱,他们也想让自己的产品对别人有用。这种对别人的心意值得感谢。教师教课时,不仅在挣钱,他也对学生有一些关心、喜爱,对此应该感谢。医生治病时,更会有对病人的关心。对医生的劳动,我们应该付钱,而对他的关心,我们应该感谢。朋友帮助我时,也许会掺杂自己的目的,但是他在帮助我,我就该感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练习让我们学会感谢。

第一,我们可以每周一次,专门抽出一点时间来想想谁做过帮助自己、对自己有益的事,像歌德一样。

第二,我们可以在其他朋友处,谈论这个帮助过自己的人,谈论他对自己的帮助,尽可能讲得细致。这比仅仅在心里感谢别人强,因为讲出来是一种行动,行动对我们情感的影响更大,讲出来会使你心里的感动增加。

第三,我们可以直接向对自己好的朋友表达自己的感谢。人喜欢自己帮助过的人超过帮助过自己的人”,这话绝对是真理,惟一的条件是被帮助者懂得感谢。表达感谢要具体,要讲出来对方的帮助对你有什么意义。

在感谢别人时,正确的态度是很重要的。感谢必须出自内心,必须诚恳。另一方面,感谢不能带有自卑、低三下四的样子。即使对方救了你的命也不要低三下四。否则,对方会轻视你,你也把对方推到了一个沽名钓誉的伪君子的位置上了。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是爱和感谢,而不是奉承,奉承是一种亵渎。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在开头记叙印第安原始部落的习惯有什么好处?

3.作者一开始就运用了两组对比事例,突出论证了

4.“不懂感谢的那些现代人错了”。请问:他们错在哪里?

5.文中画线句子中的“惟一”不能去掉的理由是什么?

6.感谢别人时的正确态度是

7.你怎样理解“友谊和爱的付出应该得到的回报是爱和感谢,而不是奉承,奉承是一种亵渎”。请你引用名言来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