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一双新布鞋(20分) ①那时,母亲很喜欢做鞋。 ②一闲下来,母亲就要把我们穿破的...

一双新布鞋(20分)

  ①那时,母亲很喜欢做鞋。

  ②一闲下来,母亲就要把我们穿破的旧衣服,还有破被单,烂被面剪成一块一块的破布,洗洗晒干。院子里的晾衣绳上,满是这些破破烂烂的东西。母亲又把吃剩下的米稀饭,放在锅里熬了熬,洒些面搅搅,看着剩饭成了黏黏的浆糊时,才熄了火。我们那儿把这种浆糊,叫做“糨子”。母亲把那些破布摊在桌子上,一层层刷糨子。刚开始的时候,糨子还会通过布丝的缝隙渗进去,随着布慢慢变硬,糨子渗不进去,也就不刷了。放在太阳地上晒过之后,布便又干又硬了。

  ③母亲拿出鞋样子,比照着开始把布剪成鞋底的模样。所谓鞋样子,其实就是照着我们的脚剪下来的纸片。把这些剪成形的布叠放在一起,就是所谓的“千层底”了,不过还需要母亲穿针引线,纳一下。像这样的秋日,母亲就会带着顶针,坐在屋檐下纳鞋底。密密的齐齐整整的针脚美极了。

  ④纳完鞋底,母亲就去街上,通过一番讨价还价之后,买了一些洋布,或者是灯芯绒,拿回来做鞋帮。母亲给鞋帮上衬些好看的白边或者花边,再把鞋帮纳到鞋底上,一双布鞋才算做成。做完之后,母亲会把我叫过来,穿上去试试。我说夹脚,母亲说没事儿,新鞋都夹脚,穿一段时间就好了。还真是这样!

  ⑤那时,我正处于长身体的年纪,脚也噌噌跟着长,不到一年就嚷嚷鞋夹脚,母亲就得给我重新做几双。一般都是两双以上,我可以换着穿。

  ⑥就这样,我穿着母亲做的布鞋,一直读到高中。高中时来到了县城里,看着同学们都穿着旅游鞋或者皮鞋,就觉得自己很土。也省吃俭用买了双旅游鞋,又自作主张买了双皮鞋。穿着皮鞋旅游鞋,我觉得很受用,比穿布鞋的感觉好多了。母亲每年还是会给我做两双布鞋,等我放假回家时给我,让我临走时带着。母亲说咱是农村人,衣着朴素点无所谓,但是不能让人笑话,说你妈是个懒婆娘。在我们村,谁要是不给孩子做新鞋,就会被人这样笑话的。我点点头,对于母亲的俏皮话面无表情,心里想,要是穿上你做的布鞋才让人笑话呢!

⑦那年过年,学校放了假,我把行李背回了家。我没注意,一同背回家的,还有母亲两年来做的四双布鞋。我一次也没有穿过,还崭新着呢!母亲替我收拾行李的时候看见了,偷偷把鞋藏了起来。年后要去上学了,我的谎言一下子被母亲戳穿了,觉得很惭愧,就低下头来,不敢再看她。从此以后,她就再也没有给我做过鞋,却常常背着父亲多给我些钱,说是买几双像样的鞋,不要被人笑话。

⑧刚来到单位时,竟然看到我们老总穿着一双布鞋,我很奇怪,说孟总,A.您还穿布鞋啊!孟总很骄傲地把脚伸到我面前,说看上去不错吧!我点点头,说就是,挺好的。孟总说你不知道吧,这是我母亲纳的,七十多岁了还给我做鞋穿,太疼我了。我说是啊!有母亲的呵护,肯定觉得很幸福啊!这样说着,心中却深有感触。

⑨前些天,打电话回家,说起脚上长了脚气,奇痒无比,问母亲有什么偏方没有。母亲说,穿那种不透气的鞋,能不长脚气吗?哪有什么偏方!今天却托弟弟给我带来一双布鞋。我看着那密密的针脚,知道那是她不知道熬了多少个夜晚赶做的,心头就一阵温暖。B.我穿上试试,很合脚,很舒适

  ⑩我决定,明天就穿着这双布鞋上班,不是为了和领导同步,而是图个心安自在,毕竟我误读母亲的拳拳爱心,也这么多年了。

1. 随着事件的发展,“我”对母亲制作的布鞋的感情发生了变化,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来,填写下表。(4分)

事件

一直穿布鞋

不再穿布鞋

孟总夸布鞋

重穿布鞋

感情

 

 

 

 

2.请联系原文具体内容,说说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6分)

3.联系上下文,仔细品味第⑧⑨段中A.B.两处划线的句子,请选择其中一处品味。(4分)

4.有人认为文中第⑧段与表现“我”母亲的美德无关,应当删去,你认为呢?(6分)

 

1.喜爱  嫌弃  愧疚   感恩(每空1分。) 2.文中的母亲是一位慈爱、勤劳、能干、节俭和体贴孩子的农家妇女形象。(3分)从她十几年如一日辛辛苦苦地用简单的原材料为“我”做布鞋、理解孩子藏起孩子不想穿的布鞋而支持孩子买旅游鞋等描写可见。(3分) 3.二选一  A句“还”字传神地表现了“我”此时仍旧认为穿布鞋老土,(2分)不理解孟总这种身份的人穿布鞋的行为;(2分)B“合脚”侧面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熟悉和关爱,(2分)“舒适”则写出了“我”因为已经感受到了母亲的爱而无比幸福。(2分) 4.不能删去。(1分)因为本段写了孟总对穿母亲亲手做的布鞋的独到理解,(2分)这是“我”对母亲做的布鞋的情感发生变化的根源,(2分)推动了情节的发展,自然地引出了下文。(1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我”的情感变化的能力。围绕“布鞋”这条线索来梳理“我”的情感变化。“喜爱”这种情感同过文章1--5小节对母亲细致做鞋以及我向母亲要布鞋感可以知到”我“喜欢布鞋的情感,“嫌弃”这种情感围绕第6段中“高中时来到了县城里,看着同学们都穿着旅游鞋或者皮鞋,就觉得自己很土”来分析对布鞋的情感,“愧疚”这种情感根据第8小节“工作之后,单位的孟总很骄傲地把脚伸到我面前,说看上去不错吧!我点点头,说就是,挺好的。孟总说你不知道吧,这是我母亲纳的,七十多岁了还给我做鞋穿,太疼我了。我说是啊!有母亲的呵护,肯定觉得很幸福啊!这样说着,心中却深有感触”来分析我愧疚的情感,“感恩”这种情感根据文章的第10段来分析“感恩”这种情感。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从文章的第2、3、4小节母亲做鞋的描写可以分析出母亲勤劳、能干,从文章的第6小节“母亲说咱是农村人,衣着朴素点无所谓”可以分析出母亲的节俭,从文章的第7小节“母亲多给了我一些钱,说拿着买两双旅游鞋穿吧,看你挺喜欢穿旅游鞋”可以分析出母亲是一个体贴孩子的母亲,总之,围绕“布鞋”这条线索来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即可。 3.本题考查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1)句根据“我”认为穿布鞋很土这种思想来分析“您还穿布鞋啊!”这句话,认为孟总这样人还穿布鞋不能被人理解;(2)句围绕“我对母亲的愧疚以及母亲对我的关爱”来品味语句即可。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这段文字主要写我工作以后,单位孟总穿布鞋给我的启示,让我从孟总穿布鞋中从拾温暖的母爱,在文章中不仅起到过渡的作用,也交代了我情感变化的原因,以致自然的引起下文的描写。所以第8段文字看上去与母亲的美德无关,可是在文章的结构上、主题的表达上都有至关的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买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伤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的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对这两段文字理解既全面又能概括其突出的写作特色的一项是(      )(3分) 

A.运用第一人称手法,通过对比,写出了“我”对父亲的怜爱和怀念,使读者感到具体、真实、亲切。

B.这两段文字通过对父亲的背影的精彩而又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真情。

C.这两段文字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抒情自然、真挚,表达了“我”对父亲的热爱。

D.这两段文字通过父亲送“我”上火车时的一连串细小动作描写及语言描写,以平实质朴的文字表达了父子相亲相怜的深情。

2. 叶圣陶先生这样评价《背影》:文章通体干净,没有多余的字眼,即使一个“的”字、一个“了”字,也是必须用才用。就此特点,结合选文中“再找不着了”中的“再”字试作分析。(5分)

3.课文中的"我"当年已二十岁了,且"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但父亲还是亲自送"我",你对父亲的这种行为是否赞成?为什么?(5分)

 

查看答案

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有仙则/莫其妙

B.乎众矣/ 因地制宜

C.晋陶渊明爱菊/ 无有偶

D.香远清 /精益求精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4分)

(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2)《爱莲说》全文的中心句是:                              

4.下面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铭”和“说”,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已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说”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

B.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甲文通过赞美简陋的居室,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情趣;乙文借莲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生活态度。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用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乙文 通过赞美,说明爱莲的理由,借以表明自己的人格操守。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

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即时通讯工具和微博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网络谣言不仅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不能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就技术因素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的流动,其传播速度和范围都是传统信息传播渠道难以比拟的。就社会因素而言,当前我国正处社会深刻转型期,随着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多发。群众对于贪污腐败、分配不公、公权滥用等现象深恶痛绝。网络谣言正是利用这种社会心理,捏造、夸大、扭曲相关事件,误导公众。部分网民通过对这些网络谣言的参与、传播,宣泄着自身的负面情绪。

1.概括“网络谣言”产生的因素。(不超过50字)(4分)

2.阅读完上述材料,请你探究并写出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不超过20字)(2分)

 

查看答案

根据要求写出相应的诗句。(每一小题1分,有错别字不给分。共4分)

1.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2.刘禹锡的《陋室铭》中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3.杜甫在《望岳》一诗中化用孔子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两句诗是:                    。 

4.唐朝颜真卿的《劝学》诗有句云:“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它与汉乐府《长歌行》的“                                ”有异曲同工之处。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这则新闻,为这则新闻拟写标题,字数不多于15字。(2分)

  新华社消息:大陆各地台商对连战大陆行给予高度关注。很多台商以为此举促进了台商在大陆发展事业的信念,并对连战访问结果寄托厚望。

  在北京经营房地产的台商黄紫玉说,连战此次来访是领有台湾民心背景的。共产党与国民党的高层会见对话,让台商今后能够更加释怀地在大陆发展本人的事业。在连战的祖籍地漳州市,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龙海市鞋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高百合说:“连战此行必将对两岸稳固起到很大作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