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故患有所不辟也。

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②万于我何加焉!( )

③贤者能勿耳( )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 )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

A.舍鱼而取熊掌也

B.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填空: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是指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作者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 ,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

 

1.C 2.①用脚践踏 ②古代的一种量器 ③丢掉、遗失 ④天性、天良 3.B 4.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又有什么益处呢? 5.①指“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②指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及“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 ③强调人生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但有的人却因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丧失了这种善心,干出见利忘义的事;而那些敢于坚守正义的“贤者”,只不过是能够自觉保护和发扬这种固有的善心罢了。 ④“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其目的是引出舍生取义的命题,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识别通假字的能力。A:“与”为通假字,通“欤”,助词,,表疑问或反诘,相当于“吗”“ 么”;B:“辟”同“避”,躲避;D:乡,同“向”,从前。 2.本题考查学生解释文言字词的能力。解释文言字词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一些文言字词的特殊用法。“蹴”动词作状语,用脚践踏。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而”的辨析能力。C:表转折关系;A、B、D三项为顺承关系。 4.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句子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注意一些特殊字的意思,“则”意思为“如果”;“于”意思为“对”。 5.①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回答本题时要联系前后文,了解上下句之间的关系。本题可从前一句“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找到答案。 ②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回答本题时要联系前后文,了解上下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答案可以从前面的论述“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中归纳到。 ③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能力。文中指出在“生”和“义”不能兼得的情况下,应该舍生取义。“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着一句作者进一步指出,其实人人都有向善之心,之所以只有“贤者”才能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贤者”能够保有“本心”而已。 ④这是一道综合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中运用比喻论证的目的。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根据课文,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

2.生,亦我所欲,           ,二者不可得兼,                    。

3.呼尔而与之,             ,                    ,乞人不屑也。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

A.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查看答案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词。

1.二者不可得( )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3.此之谓失其本心( )

4.贤者能勿耳( )

5.故有所不辟也( )

6.呼尔而之( )

 

查看答案

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1.乡为生死而不受 通 词义: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 词义: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通 词义:

4.故患有所不辟也 通 ,词义:

 

查看答案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  )    一食(  )   一豆(  )

(    )      得(   ) 不(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