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给划线字注音。 买履( ) 自度其足( ) 吾忘持度( ) 涉江( ) 遽契其舟...

给划线字注音。

(    ) 自其足(    )  吾忘持(    )  江(    )

契其舟(    )

 

lǚ duó dù shè j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认知能力。对文言字词的认读,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法,比如“度”这个字,动词时读duó,名词时读为d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①我曾在一个年迈的富人家做过钟点,恭恭敬敬地,每天除了搞卫生还有半个钟头的“陪读”任务。一天,我把花瓶与笔筒的位置弄反了,他大发雷霆,骂我是笨蛋……

②,等到他要我读一段故事给他听时,我想起了一个台湾朋友讲过的来自南太平洋的见闻——所罗门岛上的一些土著,如果树木长得过大,连斧头都砍不了时,他们会对着树木集体叫喊,直到树木倒下为止……喊叫扼杀了树的精灵。  

③刀棍、石头会打断我们的骨头;尖酸、粗鲁的言语,会刺伤我们的心。   ④年迈富有但性格怪僻的老人听完我的故事,不说话了。当我把咖啡送了面前,准备为他加块糖时,他第一次慈祥地抬起头,说:“不,你已为我加了糖!”

⑤由此,我想起另外一幕:一个幼儿园的老师恨透了一个顽皮捣蛋的男孩,她问全班小朋友:“他像不像一头笨猪?”天真无邪的孩子们稚声稚气地齐声回答说:“像!”

⑥我想,那个顽皮的小朋友,肯定会一辈子记住这一句恶毒的话,而这也意味着,他心灵所受的伤害,可能伴他一生。

⑦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稍有不慎,就会伤人。

1.解释文中的词语。(8分)

土著(                )          扼杀   (               )

怪僻(                )          天真无邪(                )

2.第①段中“我”挨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原因暗示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刻画出“年迈的富人”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征。(6分)

3.第③段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重在表达_________________之意。(4分)

4.第④段写老人的性格由_________变为_________。之所以产生这一变化,是因为_____                      (4分) 

5.第④段中老人说:“不,你已为我加了糖!”“糖”到底指什么?(2分)

6.第⑦段“舌头是柔软的,但也是刃血的刀;稍有不慎,就会伤人”,其中“舌

头”一词的含义是:___________;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形象地告

诉我们说话交流时一定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

7.说话是一门艺术,会说话是一种修养,请写出一个能证明这一观点的事例来。

(2分)

8.请你从知识的积累中找出一句有关“说话”话题的名言来:(3分)

 

查看答案

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一段话,句序最恰当的是(     )(4分)

他面前是一片壮丽宁静、碧蓝无边的海面。          ,         ,群山在晨雾中隐现着……

①现出一片片火焰   ②涟波反映着融化的太阳   ③海和淡蓝色的云天相连 

④在眼光所能看到的远处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②①

 

查看答案

选出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分析不正确的是(     )(4分)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A.首句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B.第二句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了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C.最后两句写出了与友人的重逢,由以前的“未有期”到现在的“共剪西窗烛”,在相聚的欢乐里夹杂着回忆的愁苦,使这愁苦成了重聚的话题。

D.这首诗通过归期的询问和回答,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何不/试之/以足

B.故/时有物外/之趣

C.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查看答案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4分)

A.浮想联翩 窃窃私语 毫不犹豫 和睦相处

B.恣态万千 津津有味 昂首挺立 德高望重

C.更胜一筹 专心至志 一叶孤舟 惊心动魄

D.海枯石烂 慧心未泯 弱肉强食 可望而不可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