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相关选段,完成小题。(12分)
看云识天气(节选)
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日晕和月晕常常产生在卷层云上,卷层云后面的大片高层云和雨层云,是大风雨的征兆。所以有“日晕三更雨,月晕午时风”的说法。说明出现卷层云,并且伴有晕,天气就会变坏。另有一种比晕小的彩色光环,叫做“华”。颜色的排列是里紫外红,跟晕刚好相反。日华和月华大多产生在高层云的边缘部分。华环由小变大,天气趋向晴好。华环由大变小,天气可能转向阴雨。夏天,雨过天晴,太阳对面的云幕上,常会挂上一条彩色的圆弧,这就是虹。人们常说:“东虹轰隆西虹雨。”意思说,虹在东方,就有雷雨;虹在西方,就有大雨。还有一种云彩常出现在清晨或傍晚。太阳照到天空,使云层变成红色,这种云彩叫做霞。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再向我们进袭;晚霞在东,表示最近几天里天气晴朗。所以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谚语。
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
①碧蓝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它的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 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澜的色彩,而且还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1980年中就曾出现过 1052次“晕”,而“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 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一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请找出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中的中心句子: (2分)
2.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①段从哪两个方面说明晕和彩虹的不同?(2分)
3.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什么?(2分)
4.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第⑤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5.请选出对选文解读不正确的一项:( )(3分)
A、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中,作者运用了分类别、引用等说明方法让我们明白了云上的光彩现象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B、根据选文一《看云识天气》(选段),我们知道了华环由大变小,天气一定转向阴雨。
C、选文二《晕—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告诉我们,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D、读完选文后,我们知道我国对“晕”的观察、记载要比欧洲早很多。
【文言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①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②之,何所履行③?”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④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⑥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⑦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选自《世说新语》)
注【解析】
①候:拜访、问候 ②称:称赞、赞许 ③履行:实践、做 ④绥:安抚
⑤孤:封建时代王侯对自己谦称 ⑥法:效法 ⑦师:学习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 ⑵尊君在不 不:
⑶元方入门不顾 顾: ⑷下车引之 引:
2.下列各句中“之”字与“下车引之”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 故时有物外之趣。 B.驱之别院。
C.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邑八景之一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4.袁公两问绵里藏针,颇有学问,但元方两答精彩纷呈,请你说说元方第二答的巧妙之处。(3分)
5.从这两则故事中,你怎样评价元方这个孩子的?(3分)
【古诗赏析】
题 春 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1分)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2分)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4分)
一只乌龟懒洋洋的在晒太阳,向海鸥抱怨她的不幸,说没有人来教她飞翔。一只老鹰飞过来,听到她的哭诉,便问她如果带她到高处,并在空中飘,肯给他什么报酬。她说:“我愿给你红海中所有的财宝。”老鹰说:“那么我就教你飞吧。”他将她抓在爪里,几乎冲上云端,突然地将爪一放,乌龟就掉在一座高山上,跌得粉碎。乌龟在临死时叫道:“这是报应,因为我在地面上行动都困难了,为什么还想飞到云端里去呢?”
1.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2.这篇小短文选自名著《 》。请用简洁的语言再概述其中的另一个故事。(2分)
观看下面一幅漫画,按要求答题。(4分)
1.用简要的语言介绍这幅漫画的内容。 (2分)
2.仔细观察这幅漫画,从多角度思考,说说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2分)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 (2分)
A. 合上语文书,同学们的眼前浮现起花树俯仰生姿,蜂蝶轻飞曼舞的画卷。
B. 只有坚持不懈地刻苦努力,才能取得优良的成绩。
C. 运动会上夺标热门同学居然在终点线前摔倒了,真是骇人听闻。
D. 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每次说一个笑话,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