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浙江省文明...

斑马线是马路上人行横道的标识。近年来,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教训惨痛。浙江省文明办和有关部门于近日共同发起“我爱斑马线”活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完成以下任务。(6分)

1.活动一:探究下列材料,简要写出你的发现。

材料1:据报道,2006年1月至10月,浙江省有近20万人在过斑马线上时遭遇车祸死亡,100

多人受伤。南京某小城2008上半年有8位行人在斑马线上被撞死。

材料2:《浙江日报》记者现场观察发现:约30%的车辆距斑马线很近时才减速让行,约40%的

车辆由于行人已先让开而快速通过斑马线,约30%的车辆强行从斑马线上的人缝中穿过。

材料3:来自广州的调查结果表明,约20%的行人认为,斑马线上就该车让行人,不管前方是

红灯还是绿灯;约50%的行人认为,走在斑马线上,就安全了,怎么走都可以。

探究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活动二:下面有三条减少斑马线事故的建议,你最认同哪一条?请简述理由。

建议一: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

建议二: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

建议三:科学合理地设置斑马线。

观点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三:请你仿照某风景点垃圾桶上的宣传语,以斑马线的口吻写一句温馨提示,提醒

司机和行人在穿越斑马线时注意安全。

【示例】垃圾桶上的宣传语:

你给我的不是施舍,而是一份爱心!

环境卫生100分=99个垃圾桶+您准确无误的1投!

温馨提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探究发现:如:近年来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屡发,这与不少司机缺乏斑马线让行意识和部分行人走斑马线时安全意识淡薄有关。 2.观点理由:认同建议一,理由如: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让他吸取教训,加深对交通法规的认识。认同建议二,理由如: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养,能使人们处处替他人着想人人礼让,安全通行。认同建议三,理由如:有的斑马线高在道路急弯处,位置不佳有些地方道路很宽,但斑马线中间没有设置暂停区域,这些情况会引发交通事故,因此要科学合理地设置斑马线。 3.温馨提示:例:你让的是一点时间,得到的是一份幸福!我用深情的目光默默地注视着你的行为:减速、慢行、让停…… 左看看,右看看,安全行驶我喜欢! 我喜欢你在绿灯的引导下轻轻地走过! 【解析】 1.试题分析:由材料1得知:斑马线上的交通事故屡发;由材料2得知:司机缺乏斑马线让行意识;由材料3得知:部分行人走斑马线时安全意识淡薄。综合三则材料会发现:公民不守交通规则、开车违规是斑马线上交通事故屡发的主要原因。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筛选信息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名著阅读   (2分)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的一些人物是被“逼上梁山”的。例如,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__________,

遭高俅父子陷害,被判发配沧州,后来,他在_____________和草料场又险遭谋杀。在经受了一连串的迫害后,他忍无可忍,血刃仇敌,离开山神庙雪夜上梁山。

 

查看答案

古诗词名句默写[(1)----(4)题必做,(5)(6)题任选一题]   (6分)

1.________________   叶底黄鹂一两声  (晏殊<<破阵子>>)

2.大漠孤烟直   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______   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4.会当凌绝顶     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5.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积极应对,攻坚克难,表现出无所畏惧、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这可以用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诗句来形容: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观刈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农民的辛勤劳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蓦然回首,从来不曾忘记父母的关爱,师长的教诲,同伴的友情;从来不曾忘记拼搏的汗水,成功的欢悦,自信的笑颜;从来不曾忘记懊悔的泪光,成长的烦恼,青春的思索……

请以“从来不曾忘记”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不少于600个字;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22分)

水边的文字屋

①小时候在田野上和在河边玩耍,常常会在一棵大树下,用泥巴、树枝和野草做一座小屋。有时,几个孩子一起做,忙忙碌碌的,就像一个人家真的盖房子,有泥瓦工,木工,还有听使唤的小工。一边盖,一边想象着这个屋子的用场。屋子盖起来了,大家嘴里发出噼里啪啦一阵响,表示这是在放爆竹。然后,就坐在或跪在小屋前,静静地看着它。终于要离去了,孩子们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眼,很依依不舍的样子。回到家,还会不时地惦记着它,有时就有一个孩子在过了一阵子时间后,又跑回来看看,放佛一个人离开了他的家,到外面的世界去流浪了一些时候,现在又回来了,回到他的屋子,他的家的面前。

②再后来就有了一种玩具——积木。

③我用这些大大小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积木,建了一座又一座屋子,与田野上用泥巴、树枝和野草盖屋子不同的是,我可以不停的盖,不停地推到再盖——盖一座不一样的屋子。我很惊讶,就是那么多的木块,却居然能盖出那么多不一样的屋子来。除了按图纸上的样式盖,我还会别出心裁地利用这些木块的灵活性,盖出一座又一座图纸上并没有的屋子来。总有罢手的时候,那时,必定有一座我心中理想的屋子矗立在床边的桌子上。那座屋子,是谁也不能动的,只可以欣赏。直到一只母鸡或是一只猫跳上桌子毁掉了它。

④屋子就是家。

⑤屋子是人类最古老的记忆。

⑥屋子的出现,是跟人类对家的认识联系在一起的。家就是庇护,就是温暖,就是灵魂的安置之地,就是生命延续的根本理由。其实,世界上发生的许许多多事情,都是和家有关。幸福、苦难、拒绝、祈求、拼搏、隐退、牺牲、逃逸、战争与和平,所有这一切,都与家有关。成千上万的人呼啸而过,杀声震天,血沃沙场,只是为了保卫家园,家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这就像高高的槐树顶上一个鸟窝不可侵犯一样。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看到的一个情景:一只喜鹊窝被人捅掉在了地上,无数喜鹊飞来,不住地俯冲,不住地叫唤,一只只都显出不顾一切的样子,对靠近鸟窝的人居然敢突然劈杀下来,让在场的人不能不感到震惊。

⑦家的意义是不可穷尽的。

⑧当我长大之后,儿时的建屋欲望却并没有消退——不仅没有消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感悟的不断加深,而变本加厉。只不过材料变了,不再是泥巴、树枝和野草,也不再是积木,而是文字。

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⑩无论是幸福还是痛苦,我都需要文字。无论是抒发,还是安抚,文字永远是我无法离开的。特别是当我在这个世界里碰得头破血流时,我就需要它——由它建成的屋,我的家,虽有时简直就是铩羽而归,但毕竟我有可归的地方——文字屋。而此时,我会发现,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⑾多少年过去了,写了不少文字,出了不少书,其实都是在建屋,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

⑿我想,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我是一个在水边长大的人,我的屋子是建在水边上的。           

1.联系全文看,本文标题“水边的文字屋”有什么含义?(2分)

                                                                              

                                                                              

2.选文共写了哪几种屋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分)

                                                                              

                                                                              

                                                                              

3.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义。(4分)

⑴文字构建的屋子,是我的庇护所——精神上的庇护所。

                                                                             

⑵那个由钢筋水泥筑成的家,其实只能解决我的一部分问题而不能解决我全部的问题。

                                                                             

4.第⑾段中,作者说“这屋既是给我自己建的”,又说“也是——如果别人不介意、不嫌弃的话,也尽可以当成你自己的屋子”,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说法?(4分)

                                                                              

                                                                              

                                                                              

5.文章结尾说“其他作家之所以亲近文字,和我对文字的理解大概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作者把文字屋建在了水边上。即将毕业的你,读过许多作品,也了解了许多作家,请就你熟悉的一位作家具体说说他(她)建造了一间怎样的文字屋。(6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题目。(18分)

从许衡“我心有主”说开去

①近读《史记·许衡传》一书,有一些关于人生理想的感悟。该书载,许衡与众人外出,天热口渴,见道旁有梨树,大家竞相摘吃,只有许衡强忍口渴,不为所动。有人说,兵荒马乱之时,这梨树是没有主人的,摘吃无妨。许衡却不为所动,正色答道:梨无主,我心有主。于是,他始终没有吃梨。

②好一个“我心有主”!许衡秉持洁身自爱、决不盲从妄动之操守,实在可敬。

③从个人修身养性的角度而言,“我心有主”之“主”,不仅是一种应当固守的理念、一种情操、一种精神境界,而且更是一种自觉遵循的原则、法度、戒律,是一种赋予独特秉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品许衡之言,思许衡之行,仰其高尚,汗颜不已。在当今社会思潮复杂多样的背景下,我辈亦应犹如先贤许衡那样确保“我心有主”,从而因有气节、坚贞、坦荡、无邪这样方正的人格而引为自豪,且安身立命。

④色彩斑斓的动感世界对人们有着极大的诱惑,使得有些人过分地投入,以至于经常忘掉了自己。纷繁多变的尘世,常有恶俗的侵蚀、浊流的冲击,惟“我心有主”方能拒绝一切野心邪念,使心境空明澄澈,保持一种难得的心态平衡,以纯真的品性走入尘世的生活,不茫然、不困惑、不彷徨,好自为之,既能够抗得住假恶丑,且懂得弘扬真善美。

⑤于是,我进而从另一面又想到,倘若我心无“主”,在现实生活中恐难远离迷途陷阱,往往会昏昏然不能自拔;为赶那形形色色的时髦而疲于奔命,甚至放浪形骸,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乱了乾坤,或为纸醉金迷而心志颓废,或为物欲横流而魂不守舍。每每因心中无“主”而贪欲无度,因贪欲无度而常虑贪之不足,因纵欲而常疯癫痴狂,因贪欲得逞又常恐东窗事发而忧虑惧怕……正义的斩腐之剑凌厉出鞘,谁个腐败分子不惊慌失措,落个可悲下场?然而,悔已晚矣。眼前见过,耳际闻过,已有许多前车,难道这不能为之鉴吗?

⑥惟“我心有主”才能拥住人生的自在,常能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不必去谋求虚名或去追逐蝇头微利,即便是富贵亨达之前景可观,也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牢牢稳住方寸,始终把握好自己。置身于喧嚣尘世,即使无力横扫之,也能惜持身心、保全气节,不肯同流合污、蝇营狗苟,不被丝竹乱耳、浮躁搅心,而是知耻知足,视无义之财为赘疣,看无德“乌纱”如敝屣,甘于平淡中孤芳自赏、怡然自得,诚为其乐融融也。如是,“我心有主”即是幸福。

(有删改)

1.结合全文,理解文章最后一句中“我心有主”的深刻含义。(4分)

                                                                            

2.第①段引述《史记·许衡》的故事有何作用?(4分)

                                                                            

                                                                             

3.纵观⑤⑥两节,作者为使论证更有力,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具体作用?(4分)

                                                                             

                                                                             

4.“义利之辨”一直是中国人考量个人道德价值的重要标准之一。不同的人取舍不同,结局迥异,请举例阐述。(6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