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每个空格1分)
1.问渠哪得清如许, 。
2.非学无以广才, 。
3. ,绝知此事要躬行。
4.潭西南而望, 。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_ 。
6.几处早莺争暖树, 。
7.《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一诗中,表达远隔千山万水朋友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是:
; 。
文言文阅读(16分)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文中划线的词。(3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喻( )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则( )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然( )
2.拟写一句与本文思想相近的格言警句。(2分)
3.翻译句子。(3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译文:
阅读下面晏殊的两首词,完成题目。(7分)
浣 溪 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 桑 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两首词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浣溪沙》通过摄取旧亭台、夕阳西下、落花等触人愁绪之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而《采桑子》借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______________等哀景抒发了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3分)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2分)
3.“好梦频惊”是《采桑子》的点睛之笔,请结合词的上阕说说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专题及名著阅读。(7分)
1.《水浒传》《三国演义》中不乏巧借自然条件实现目标的故事,你能举出一例吗?现实生活中更需要依据天气时令安排生产,右面三幅图片呈现的是盐城地区夏季的一组物候现象,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它们描述出来。(3分)
2.“他对我叙述的我国近百年来的大事记感到十分惊讶。他断然宣称,那些事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叛乱、暗杀、大屠杀、革命和流放,是贪婪、党争、虚伪、背信弃义、残暴、愤怒、疯狂、仇恨、嫉妒、淫欲、阴谋和野心所能产生的最严重恶果。……”
上文是《格列佛游记》中一个片段,其中“他”是 的国王,从“他”对“我”国历史的评价进行分析,“他”的国家应是一个
的国家。(2分)
3.他每从事一项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他终身未婚,没有能享受到真正的爱情。他直到临终前几天还整天站着塑像,终于留下《大卫》《哀悼基督》等传世杰作。“他”就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 书中人物)。阅读这部作品,你的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初三(1)班准备11月15日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我爱祖国传统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6分)
1.主题班会需要布置会场,请你写一句宣传标语挂在教室后面。(1分)
2.张老师安排你去校长室邀请韦校长参加活动,你见到韦校长后怎样说?(2分)
3.吴校长了解情况后,准备让初三各班班长到初三(1)班观摩学习,并请你以校长室名义在学校通知栏拟写一则通知,你能完成任务吗?(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 )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里,闪铄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在浪漫的诗歌的意境里传扬着。传统文化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五彩纷呈的形式令人___________(A赏心悦目 B耳濡目染)。我们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也会在文化的xūn táo( )下变得厚重而雅致。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划线字注音。(2分)
积淀 xūn táo
2.画横线的句子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1分) 改为
3.横线上填写的成语比较恰当的是( )。 (1分)
4.修改画波浪线的句子,使之与划横线句的句式保持一致,并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边的田字格内。(2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