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①暑假刚开始,一位...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①暑假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孩子洗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5天后,就嚷着要父亲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一定要孩子坚持。他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为。

②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真正“认”得“责任”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生洗袜子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让家长代劳就更不是新鲜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候选人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书面试题中却能对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的自行车放好了吗?”的文章,也反映出乱停放这种不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严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③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领导及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责任感,于是率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师专附小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颇有特色。可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养的。

④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历史和使命。

⑤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

⑥培养责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后的自觉践行,难在价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升华,深在情意事例中的观念内化。杨浦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感受现实,增加学习责任感;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信任;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这也许是责任感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起跑线之际,让责任感培养与他们的成长同行,会使这些未来的国家有用人才终身受益。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责任人”,这是今天我们培养文明人、高明人、精明人的始点,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2.第①段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3.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4.你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一定有过“认”得“责任”两字与“不认”得“责任”两字的经历,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出自己这正反两方面的一次经历。(4分)

正面:                                                                        

反面:                                                                      

 

1.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2.用事例引出论题 3.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从反面说明了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基础(3分,意思对即可)。 4.正反两个方各个举一例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文针对二自然段“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这个问题谈开来,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第六自然段结尾“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根据题干中的“概括”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这句话概括出答案来。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中心论点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17分)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4分)

(1)今亦死   (   )     (2)项燕为楚将,有功   (     )

(3)以为死   (   )     (4)诸兄之     (    )

2.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项是(    )(3分)

A.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辍耕之垄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⑴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⑵此教我先威众耳。                                                                

⑶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甲】【乙】两段文字各侧重写了什么?陈胜和马援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品质。(4分)

                                                                                   

 

查看答案

阅读晏殊的《采桑子》完成题目。(5分)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这首词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宋词中的      派。(1分)“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查看答案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分)

在九年级我们学习了“气象物候”专题及综合实践活动,请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人民网旅游频道曾开展“中国最美的油菜花海”评选活动,江苏兴化、云南罗平、青海门源排在前6位。兴化赏花期为4月2日至4月25日,云南罗平赏花期在2月至3月,平均海拔2866米的青海门源赏花期则在7月。结合所学的地理知识,探究云南罗平赏花期比兴化早,而青海门源赏花期比兴化晚几个月的主要原因。(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4分)

 

满分5 manfen5.com

 

①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30字)(2分)

 

 

 

 

 

 

 

 

 

 

 

 

 

 

 

 

 

 

 

 

 

 

 

 

 

 

 

 

 

 

②说说这幅画给我们的启示。(不超过30字)(2分)

 

 

 

 

 

 

 

 

 

 

 

 

 

 

 

 

 

 

 

 

 

 

 

 

 

 

 

 

 

 

 

查看答案

默写。(每空1分,共9分)

1.                ,后天下之乐而乐。

2.                ,在河之洲。

3.晓战随金鼓,              。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5.               ,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6.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飞瀑落下深潭。

7.宋晏殊《浣溪沙》中“                                          ”两句,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生发出值得玩味的情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拼音填写汉字。(用正楷依次写在田字格内,4分)

书是一池清水,一本本的书就是一泓泓清澈的泉水,我们怡然地将自己浸泡其中。书里qián坤,纸上心迹,让书的清泉荡dí着浑身的污 gòu,就会让我们远避世俗的侵蚀,心灵就会少一点浮zào,多一点儒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