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父亲挑书(14分)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

父亲挑书(14分)

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学到滇东南就读。六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后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到了离别多年的家乡。这一决定做出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很多年的话:“做人不要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去?”他就抬高本来就很洪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净是书。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

  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打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便理所当然的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尤其是那个“嗨”字。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我小心地跟在后面,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的身子,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进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巨大啊!

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说说第①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分)

                                                                         

2.第②段划线句中写我“样子潇洒得要命”与表现父亲有什么关联? (3分)

                                                                          

3.“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分)

                                                                            

4.试揣摩下列句子的含义。(4分)

(1)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2分)

                                                                          

(2)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2分)

                                                                           

5.读完全文,你觉得父亲挑在肩上的仅仅是书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

                                                                           

 

1.从结构上,起到了总领全文的作用;在内容上,用对比手法,突出父亲身体的羸弱和所承载的负担。  2.反衬父亲挑书的艰苦,我的潇洒源自于父亲的艰辛付出,是父亲的默默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潇洒。  3.比喻 (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父亲因为承载的生活负担之重而过早衰老的形象。(2分) 4.(1)做人不能像浮漂草一样,只做表面文章不脚踏实地,华而不实。(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2)“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5.例:我觉得父亲背负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背负着一个伟大父亲对儿子的殷殷希望。 【解析】 1.试题分析:文章第1段只有一句话“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从结构上来看,这句话总领全文,下文都是在围绕父亲挑书这件事来写;从内容上来看,将100多斤的书与60多岁的父亲进行比较,突出父亲的年迈和他身上的负担之重。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作用的分析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往事依依 (9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心上,几十年过去了,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用一句话简要概括上文的主要内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填表。(4分)

国文老师

朗读课文时的特点

学生们的感受

对“我”产生的主要影响

教古文的老师

 

激发学生们的爱国情怀

 

代课的老师

 

同学们都被深深感动

 

3.“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这一句话,在这一段文字中的作用是什么?(3分)

 

查看答案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矣,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①弈:古代一种围棋。② 弈秋:善弈者,名秋。③为:同“谓”,说。

1.解释下列划线字的意思。(4分)

① 私作群鹤舞空_________         ② 项为之__________

③使弈秋二人矣___________        ④ 非也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项为之强

B.思援弓缴而射之

C.虽与之俱学

D.故时有物外之趣

3.翻译句子。(2分)

⑴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幼时记趣》和《学弈》中选取一篇文章,说说它给你的启示。(2分)

文章_________  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四时田园杂兴?春日

【宋】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①土膏:指肥沃的土地。 ②一饷,片刻。饷,通“晌”。 ③鞭笋:细长的竹笋。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饷开”三字,形象地描绘出花草在春天生长迅速,片刻间使人眼花缭乱的景象。

B.诗人精心选择农村特有的景色与农民的劳动生活来表现春天,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C.诗歌最后一句巧借鞭笋来透露春天的气息,与“一枝红杏出墙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诗歌先概括描写春天,然后具体描绘景物。“催”“开”“过”等词充满着动态之美。

 

查看答案

根据语境仿写句子。(2分)

生活是一首美妙动听的歌,我们要学会欣赏;生活是一艘扬帆远航的船,我们要学会驾驶;                                             

 

查看答案

根据上下文,填写在横线上的语句,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山是静的,海是动的。山是呆板的,海是活泼的。             从天边波翻浪涌地直卷到岸边,触着礁石,更欣然地溅跃了起来,开了灿然万朵的银花!

①如同病牛一般 。

②而海呢,你看她没有一刻停止!

③昼长人静的时候,天气又热,

④凝望着青山,一片黑郁郁的连绵不动,

A.③ ④ ① ②

B.④ ② ③ ①

C.② ① ④ ③

D.① ② ③ 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