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①曰:“往昔初平京师②,宫...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治国犹栽树

唐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征求不已,兼东征西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遂得徭役不兴,年谷丰稔,百姓安乐。夫治国犹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盛。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注]①侍臣:周围的大臣。②京师:京城。此指隋朝京城大兴(今陕西西安市)。

③炀帝:指隋朝末代皇帝杨广。④孜孜:勤恳的样子。⑤稔:rěn,丰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字(4分)

(1)炀帝意犹不(   )  (2)遂灭亡(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竟然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B.终于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C.居然使得徭役不兴起,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贫乐道。

D.于是能够不兴起徭役,年年庄稼丰收,百姓安居乐业。

3.唐太宗认为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 (用文中的话回答)(2分)

4.从文中看,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      、      的君王。(4分)

 

1.(1)满足(2)导致(招引)(引来) 2.  D 3.)百姓不堪 4. 勤恳治国、以民为本(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足”在文言文中是多义字,根据语境,结合上下文,应译为“满足”。“致”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一致,即“导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岳阳楼记(节选)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加点字的含义。(3分)

览物情,得无乎?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先描写了岳阳楼雄伟壮观的景象,再借景抒发“迁客骚人”不同的览物之情。

B.“微斯人,吾谁与归?”既慰勉滕子京,也表达作者欲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

C.选文中的“乐”与《醉翁亭记》中的“乐”相同,都是追求与民同乐的理想境界。

D.作者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透过写景抒情转入议论,阐发自己的人生见解。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4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天狼”在词中的意思是     (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以“狂”字统领全词,表现了词人举止、神态之“狂”。

B.“锦帽”等两句描绘出猎时的雄壮场面,烘托词人豪迈气概。

C.“酒酣”等三句刻画了作者怀才不遇,借酒消愁的愤懑委屈。

D.全词抒发词人渴望为国效力边疆、抗击侵略者的雄心壮志。

 

查看答案

表达与交流

5月31日,首届中国汉字文化节盛大开幕,汉字专家闻教授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下面是小记者的采访片段,请在横线上补写出恰当的内容。                 

小记者:闻教授,您好!我是校报小记者,请您谈谈汉字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闻教授:好的。总的来说,电脑等现代技术的广泛使用,改变了人们的书写习惯,“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汉字的丰富内涵正逐渐流失,由汉字传承的中华文化有衰败倾向。

小记者:                                                                    

闻教授:也不能完全迭么说。汉字历史悠久,字形优美,内涵丰富,有很强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有识之士的重视,而且全球范围内的汉语热也不断升温。本次活动,正是为搭建交流平台,引发公众思考,推动中华文化发展而举办的。

小记者:哦!我明白了。建议本次活动增设一条宣传标语:                            

闻教授:拟得不错,很切合本次活动的主题。

 

查看答案

根据课文默写。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            ,恨别鸟惊心。

3.                 ,夜泊秦淮近酒家。

4.僵卧孤村不自哀,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与君离别意,                  

7.                    ,化作春泥更护花。

8.                     ,零丁洋里叹零丁。

9.婴闻之,                    ,生于淮北则为枳。

10.海内存知己,             

 

查看答案

老师,请您记住我

①静静的夜里,一位姑娘在自己的小屋里忙碌着。

②灯光下的她是那么专注,一手拿着一条雪白的手绢,一手拿着绣花针,认真地绣着.额头上渗出了密集的汗珠。她绣着绣着.想起了白天劳技课上老师布置的作业:每人回家绣一条手绢。明早带来。希望每个人所绣的手绢都能烙在老师的脑子里。“哎哟。好疼呀!”原来她想着想着走了神,手指给针扎了。她吹了吹手指。又绣了起来。

③“铛,铛,铛……”桌上的老座钟敲了十一下。“梅,时间不早了,快睡吧!”从里屋传来了声音。“知道了,妈。”她嘴里虽这么应着.可手还没有停下。她又想,如果我的手绢被评为最佳作品,如果老师能够表扬我,如果……那该多好啊!

④想着,绣着……也不知过了多久,终于绣好了。她看了看这条手绢,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多么美丽的图案啊:梅花一一几枝粉红色的梅花,含苞欲放的花骨朵错落有致,形态各异;道劲的枝干疏密相间,生机勃勃。这图案,在雪白的手绢上,好似一束绽放着青春火焰的生命图腾,它在静静地期盼着阳光的沐浴和雨露的滋润。手绢的右下角还工工整整地绣上了“冬梅”两个字。欣喜过后,她把手绢折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她躺在床上,带着甜甜的笑容进入梦乡……

⑤冬梅,一个中学生,成绩一般,长相也一般。她很文静,不爱说话,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因此,没人注意她,这位老师也没有关心过她,甚至至今还不知道她的名字呢。她的心愿就是得到老师的关注。使自己也能够时时被老师提起。这次作业对她来说,无疑是一个绝好机会。

⑥第二天早上,她怀着愉快的心情来到了教室,急切地等待着劳技课的到来。可是时间老人似乎在刁难她,每一节课都过得那么慢。她终于熬到了劳技课。大家都把手绢放在桌上,老师踱着步子,走来走去观看大家的作品。她激动极了,在心里默念:“老师,快来看看我的手绢吧!”时间似流水,眼看就要下课了,可老师始终没有“光临”她的座位。她失望了,彻底地失望了……

突然,老师的身体一点一点地向她移来,近了,近了……她的心中又燃起了希望,心蹦到了嗓子眼上。可是,老师停住了脚步,停在了冬梅的前一桌。就在此时,下课的铃声响了。她的心凉了,凉遍了全身。她呆呆地坐着,她的心在流泪。在她的心灵深处,她的心声在回荡:老师,您为什么不来看看我的手绢?这手绢是我花了不知多少心血才绣成的,您知道吗?我也需要您的关心呀,哪怕是一句鼓励的话语!老师,请您记住我,好吗?

⑧傍晚,她意外地收到了老师托人带来的纸条。“冬梅同学:下课后请到办公室,我从大家的手绢中发现了你的作品,它设计精美,色调相宜,做工精细,当时我多么地激动。这是我的欣慰,更是你的骄傲……能将这条手绢留给我做纪念吗?”

⑨当天晚上,冬梅做了一个很美的梦。

(原文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事件。(2分)

                                                                               

2.文段中对冬梅的描写细腻生动,其中运用最突出的是哪一种人物描写方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3分)

                                                                                 

3.本文的行文较曲折,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段⑦中的画线句分析。(2分)

                                                                                  

4.段④中女孩为什么还要在手绢的右下角工工整整地绣了“冬梅”两个字?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