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塞翁失马(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

塞翁失马(14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1.解释加线的词语(4分)

①人皆之 (       )  ②其马胡骏马而归 (       )

③堕而折其 (       ) ④一年,胡人大入塞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此何遽不为福乎?

②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3.选出加线字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 (2分)

A.马无亡而入胡又名“鬼市”云

B.三人行,有我师焉。其子曰:“不筑,将有盗。”

C.人不知不愠马无故亡入胡

D.此独跛之故定神细视,丛草为林

4.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2分)

5.这个故事后来演变出一个成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请另外再写出一个与这则寓言故事寓意相近的两个成语或格言警句。(2分)

 

1.安慰 带领 大腿 经过 2.(1)这怎么就不能成为一件好事呢? 或: 这怎么就不是一件好事呢?(2)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境,年轻力壮的人拿起弓箭参加战斗。 3. B 4.对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地看,好坏、祸福是共存的,同时好坏、祸福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因祸得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亡羊补牢;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祸福相倚。(成语、俗语或名言警句均可)(答出两个即可)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古文中的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现象,如“将”是多义词,用法很多,可当介词“将要”、名词“将领”、动词“带领”用;“吊”是现在常作“悬挂”“吊唁”,此文中为“安慰”。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材料一:蚕(雷抒雁)

①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②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③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折磨自己,同时用死来对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④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她做了许多的梦,那是关于花和草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太阳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求以及生儿育女的梦,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了关于生的可贵。

⑤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⑥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⑦她简直要跳起来了!她简直要飞起来了!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了两片多粉的翅膀”。

⑧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                            。 蚕,就是这样一代代传下来。

材料二:蝉(节选)(小思)

①一天,在树下拾得一只病蝉,透明的翅收敛了,身躯微微颤动,没有声响。它就是曾知知不休地在树上过日子的小东西。那么小,却那么响,A竟响彻一个夏天!曾这样问:何必聒聒?那只不过是夏天罢了!

②朋友说:知道吗?它等了17年,B才等到一个夏天。就只有这个夏天,它从泥土中出来,从幼虫成长过来。等秋风一吹,它的生命就完结了。

③17年埋在泥土中,C出来就活一个夏天,为什么呢?

④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哪管是90年,90天,都不过要好好地活

1.读完材料一,请用一个成语概括文章所讲述的故事。(2分)

2.结合材料一第⑤段内容,在第⑧段的“    ”补写出合适的句子。(2分)

3.材料一中:“蚕”简直要跳起来,简直要飞起来了,一“跳”一“飞”包含了“蚕”丰富的内心世界,请用第一人称描绘一下“蚕”此时的心理活动。(3分)

4.材料二中,作者对“蝉”起初是很烦的,从文中哪一个称呼可以看出来?(1分)

5.仔细揣摩,说说材料二的结尾处加线的“过” 为什么不能去掉?(2分)

6.作者反复强调“一个夏天”,其用意何在?(2分)

7.这三处划“   ”的句子所饱含的感情有何不同,请具体说说。(3分)

8.你觉得在朗读文中的“一个夏天”四字时,重音应该在哪个词上?(1分)

9.从“蝉”和“蚕”的经历中,你获得了哪些关于人生启示?请写出一条。(2分)

 

查看答案

烧炭工和绅士(18分)

亚米契斯

①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  ——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②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③“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④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⑤烧炭工以和事佬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⑥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⑦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⑧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⑨“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⑩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⑾“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3分)

2.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线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6分)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50字左右)(3分)

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3分)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3分)

 

查看答案

班里举行“幸福家乡”综合性学习活动:(7分)

1.莫优同学想用两个成语描绘家乡的优美风光:

                             (2分)

2.下图是张艺术同学在街上拍的一副照片,请你帮他给这幅照片起个题目: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2分)

3.王菲同学采访了一些市民,下面是他们对幸福的渴望,你也谈谈你的幸福感言吧。(3分)

王新生(个体经营者):家庭和睦,经济小康,人际关系好,我觉得这就是人生在世的意义,这就是幸福。

华连科(75岁,退休干部):幸福就是人老了身体健康!自己不受罪,儿女不受累。

裴晓艳(家庭主妇):一家人平平安安,快乐度过每一天。

李敏(公司职员):幸福就是跟老公一起逛超市,他拎着很重的东西可还是腾出一只手来牵着我。

我的感言: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则寓言,回答问题。(4分)

两只口袋

  普罗米修斯创造了人,又在他们每人脖子上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另一只装自己的。他把那只装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另一只则挂在背后。因此人们总是能够很快地看见别人的缺点,而自己的却总看不见。

这寓言说明                                            

1.这则寓言选自《              》,它是世界文学史上流传最广的寓言故事集之一,我们熟悉的“龟兔赛跑”“狼来了”等故事也出自这部作品。

2.在结尾横线处补写—句话,使之与全文意思相符并能揭示寓意。

 

查看答案

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昂首观之,                 。(沈复《童趣》)

2. 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4. 在《〈论语〉十则》里孔子提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这就是: “                   ,                    。”

5. “理想使你忘记鬓发早白;理想使你头白仍然天真”这句与曹操《龟虽寿》中的“                                       

                                      ”含义相同。

6.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

(何其芳《秋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