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唐朝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完成小题。(6分)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

阅读唐朝严维的诗《丹阳送韦参军》,完成小题。(6分)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1.诗的一、二两句,是从哪两方面写送别的?(2分)

2.仔细体会第三句诗中“望”字的妙处。(2分)

3.诗的末句“寒鸦飞尽水悠悠”中包含了哪些感情?(2分)

 

1.⑴送别的地点“丹阳郭” (1分)和送别的季节“秋” 2.“望”字传神地写出思念的神态以及绵绵的忧思;(1分)由“望”自然而然地带出下文“寒鸦飞尽水悠悠”的景象。 3.江面上寒鸦点点,这一景象抒发了诗人孤独、寂寞空虚的感情(1分)。悠悠江水流向远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解析】 1.试题分析: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交代了送别的地点——丹阳的内外城之间,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内外两道,内为城而外为郭。丹阳是江城,故郭里也能行船。次句“一别心知两地秋”,交代送别的时间——秋天。“一叶落而知天下皆秋”。“两地秋”之语,并不是说两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说同样秋色,而人已分两地。惜别之情,溢于言外。值得注意的还有句中隐含着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为“心”、“秋”两字,故诗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类的辞藻来暗指“愁”字。本句“一别心知两地秋”,明写秋而隐写愁,耐人寻味。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专题与综合实践活动(6分)

七(1)班在学习“狼”专题时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也参与进来,相信你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1.【活动一:知识窗】龙年即将到来,小明随手写出以下文字。请你根据小明的思路,以“狼”为对象,写一个成语,再用这个成语造句。(4分)

小时:龙—龙飞凤舞—他的字写得龙飞凤舞,简直无法辨认。

狼—                                                            

2.【活动二:思辩台】小明在读到 “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时,认为“狼亦黠”“禽兽之变诈”只是文学家蒲松龄的评价。如果从科学的角度来评价这两只狼的举动,会得出不一样的结论。请你帮助小明写出这样的结论。(2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6分)

1.1876年,       (国家)文学史上诞生了一部充满童趣的小说,这就是           写的《汤姆·索亚历险记》。(2分)

2.小说主人公汤姆正直、勇敢的性格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请用简洁的文字概括一个最能表现这一性格特征的故事情节。(2分)

3.小明同学读了这部名著后,渐渐在课上不听讲,甚至搞恶作剧,还振振有词地说“汤姆在课堂上就是这样做的”。你看到这种情况,怎样规劝小明呢?(要求语言简明、连贯、得体,2分)

 

查看答案

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10分,①一④每题1 分,⑤一⑦ 每题2 分)

1.           ,随风直到夜郎西。

2.安不忘危,            

3.            ,吹面不寒杨柳风。

4.晴空一鹤排云上,          

5.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6.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                               

7.辛弃疾在《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中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天景物特征的两句诗是: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

A.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噪声,周边居民对此意见很大。

B.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普通船长的光辉事迹。

C.董事长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出席了这次会议。

D.经过昨夜一场大雨,空气清新多了。

 

查看答案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怎么了?”一个关切的声音传来:“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忙吗?”

B.别人没想到的事,你想到了;别人想到的事,你做到了。

C.人类在“足不出户”的时代就能够测算出,遥远的星星体积有多大?温度有多高?

D.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