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 被误解的贵族 ①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想方设法把自己的...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2分)

被误解的贵族

①中国的许多有钱人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送到英国上贵族学校,希望他们毕业后可以成为贵族。但当他们发现即使是英国最好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的学生,睡硬板床,吃粗茶淡饭,每天还要接受非常艰苦严格的训练,甚至比平民学校还要辛苦时,他们怎么也弄不明白这些“苦行僧”式的生活同贵族精神究竟有何联系。

②其实这一点也不稀奇,因为西方贵族所崇尚的贵族精神不是暴发户精神,它从不同平民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方式。而是一种以荣誉,责任,勇气,自律等一系列价值为核心的先锋精神。

③西方的贵族精神首先是一种荣誉感。中国古代的皇亲国戚,天生就是贵族,还可以靠国家的财政过一辈子。而西方贵族的荣誉则是自己争取来的,贵族后代除嫡长子之外,绝大多数继承不了祖辈的爵位和财产,他们只能从事军职或者教职,最终靠自己的奋斗来获得财富和贵族头衔。即便嫡长子也不能安享富贵,而是要随国王鞍前马后地征战,战死沙场并不是什么稀罕事。因此,古代欧洲的贵族都具有强烈的荣誉感,他们把荣誉看得比生命还重要,绝不会为生命而放弃荣誉,而且一旦自己的荣誉受到玷污,他们宁死也不愿屈辱的苟活。

④在美国南北战争中,南方军即将失败,军官中有人提议化整为零分散到百姓家里,进入山区打游击战,但当时南军最高统帅罗伯特.李将军却不同意,他说:“战争是军人的职责,我们要是这样做,就等于把战争的责任推给了无辜的百姓。我虽然算不上一个优秀的军人,但我绝不同意这样做,如果能用我的生命换来南方百姓的安宁,我宁愿作为战犯被处死。”

⑤西方的贵族从来不因为自己高贵的地位而看不起平民,相反,在他们看来,保护平民,甚至为他们去牺牲,是贵族义不容辞的责任。中世纪分封制下的贵族,作为一方领地的统治者拥有绝对的权利,虽然担负效忠义务,但他们并不惧怕作为最高统领主的国王,他们怕的是衣食父母,也就是自己的臣民。欧洲的贵族与臣民之间,其实是一种保护与被保护的关系。如若贵族没能尽到保护臣民利益的职责,那么臣民就会出走。投奔遍布欧洲的自由城市,领主的势力也就随之衰落。而这也正是欧洲贵族尊重平民,勇于承担责任的根源所在。

⑥中世纪贵族“为臣民负责”的传统,到了现代便转化为“为公众服务”的精神。在今天,我们也可以看到诸如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名校,一到周末便人去楼空——学生都到社区,医院,教堂和养老院当志愿者,为公众服务去了。

⑦西方贵族认为,生活在人的社会里,人与人是相互关联的,与人相处时要讲原则,讲规则,既要尊重自己也要尊重别人,公平竞争精神就是从这里演化而来的。比如决斗,双方按规则站在20米以内,用手枪互相射击,直到一个人倒地为止。这里的规则就很重要,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那这个社会就变成流氓横行的社会,而充斥流氓的社会一定好不到哪里去。因此,恪守规则的贵族精神可以阻止流氓社会的出现。

⑧同样的道理,西方贵族无论在一国之内还是国家之间,都会遵循各种规则,破坏规则就是破坏道义和秩序,最终倒霉的不光是违规者自己,还有整个社会。

⑨贵族精神对任何一个民族来讲,都是非常宝贵的财富,因为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拥有贵族精神时,这个民族就不会被流氓精神和暴发户精神所折磨,而是活得很快乐,很有尊严。

1.第②段中划线词“暴发户精神”具体指                                。(2分)

2.第③段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具体作用是                      。(5分)

3.西方贵族所崇尚的贵族精神内涵主要为以下三方面:(9分)

(1)                                                                      

(2)                                                                      

(3)                                                                      

4.下列对文本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通过列举现象来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真正的贵族精神。

B.中世纪欧洲民众有出走自由的权力,贵族为拥有臣民而尊重他们。

C.本文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阐释西方贵族精神的内涵的。

D.本文的写作意图在于抨击中国当今社会所普遍存在的暴发户精神。

5.请以你所了解的某一个人物为例,谈谈贵族精神在他身上的具体表现。(3分)

 

1.与平民精神对立,有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方式 2.( 2 + 3 分)作比较说明西方贵族的荣誉得来不易,揭示了他们具有强烈的荣誉感的原因 3.( 9 分)( 1 )具有强烈的荣誉感( 2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3 )严格遵循各种规则 4.D 5.略 【解析】 1.试题分析:从“它从不同平民精神对立,更不意味着养尊处优,悠闲奢华的生活方式。”这一句可提炼出答案。 考点: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的理解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太宗罢朝

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①!”文德后②问:“谁触忤③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

【注释】①田舍汉:乡巴佬,这里指魏征。②文德后:即长孙皇后,李世民之妻。③触忤:触犯,忤逆。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4分)

(1)后退而朝服立于庭  (     )

(2)故魏征直言        (     )

2.下列对文中划线句朗读节奏标示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B.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C.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D.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

3.文皇后在太宗盛怒时,指出“        ”之道并朝服以贺,极具智慧(用文中的语言回答)。(2分)

4.短文揭示了太宗                                        的形象特征。(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出师表(节选)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出师表》是三国时        (人名)向      人名)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篇文章。(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3分)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对上述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向后主推荐了文臣、武将中的贤良,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中肯建议。

B.为保证出师后蜀国的稳定,作者对宫中、营中的人事作了安排,考虑周到。

C.作者推荐的贤良,都是“先帝简拔,众议推举”的,体现了他做事的公正性。

D.作者提及先帝痛恨那些奸佞不分的人,意在告诫后主要牢牢铭记先帝的遗志。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诗歌,完成小题。(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是首五言古诗,表现泰山              的特点。(2分)

2.下列对着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的惊叹。

C.末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查看答案

写作(共60分)

请以“终于明白”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在文中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28分)

忆外婆 ——一张照片勾起的回忆 石海红

①这张照片摄于两年前,玄武湖边,一排粗壮的柳树下,远远的长凳上孤零零地坐着一位老人,背有些佝偻,双手背在身后,轻轻地捶打着腰背。好熟悉的身影!当时我一边下意识地举起相机、按下快门,一边又向前走了几步。

②是了,这位金陵老人的装束,与我外婆当年的样子何其相似!短发用黑色铅丝做成的发箍箍着,纹丝不乱,身上也是穿着这种洗得有些发白的卡其布衣服,脚下是双白底黑面的布鞋……

③外婆过世已快二十个年头了……

④小时候生活在外婆家,总不见她有空闲的时候,忙完家务,手上不是织着毛衣,就是纳着鞋底。

⑤那时的我,最盼望的是新年,因为远在青海和云南插队的舅舅们回来探亲时,外婆又要炒喷香的鱼松、做各种好吃的饭菜了。

⑥那时的我觉得鱼松就是世上最好的美食了。把洗净后切成小段的带鱼放入油锅,炸至金黄松脆,然后再用小火在铁锅中不断翻炒,鱼块散成像现磨咖啡那样的小颗粒,鱼松就基本制成了。出锅冷却之后,装到玻璃瓶中,那是给两个舅舅探亲假结束后回乡下准备的,每人两瓶,够他们在缺少荤腥的乡下吃大半个月了。当然制作过程中,我也总能揩油吃到不少。那时的我哪里知道,一瓶鱼松需要多少条带鱼,多少下翻炒才能做成啊!只觉得那种香味,令人垂涎欲滴!只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

⑦舅舅们探亲的半个月间,家里始终弥漫着这样的好味道、好声音。等舅舅们走了,偶尔会听到外婆一边揉着肩膀,一边跟外公聊家常:“两个孩子又黑又瘦,像猴子一样……红烧带鱼,要买3角5分一斤的大带鱼;炒鱼松,就不必买大的贵的鱼,买8分钱一斤的小鱼就行了,省下的钱,就能给孩子们多买点大白兔奶糖带下乡去……”

⑧后来从母亲那里知道,那时的政策,一家中只要有一个孩子插队农村,其他的兄弟姐妹就不必下乡了。18岁的大舅舅插队青海,16岁的小舅舅本不必下乡的,哪里知道要求上进的小舅舅,从家中偷出户口本,坚决要求去了云南。外婆从未因此数落过小舅舅,倒是每次送走舅舅们,就听她在我们面前念叨:都两天了,火车该到昆明了,得换长途汽车了……该下汽车了……也该走到队上了……

⑨那时,我们住的徐家汇附近还是大片的农田。每到夏天的清晨或傍晚,外婆总爱带着我在田间散步。外婆时常停下来看农民担水浇地、挑粪施肥,还爱跟我说“那两个大桶,该有百十来斤吧?”我总嫌她走得慢,早就一蹦一跳跑到前面追蜻蜓去了。现在想来,一定是对千里之外两个儿子的牵挂让她迈不开步!想到孩子们瘦弱稚嫩的肩膀也要挑起上百斤重的担子,心里的那份不舍与惦记,是到了我自己做母亲时才真正懂的。

⑩不要说我们表姐妹表兄弟几个是外婆带大的,就连我孩子两岁前的衣服鞋帽,也是闲不住的外婆给张罗的。婴托班的那些年轻妈妈们,经常善意地嘲笑我儿子“穿得像个小古董”,她们哪里知道那是年近八旬的太外婆为曾外孙一针一线手工缝成的!外婆说,孩子小,误食了纽扣之类的玩意儿可不是闹着玩的!还是穿布条绳结的斜襟衣服好。

11那时的外婆,年事已高,做事已不似当年那样麻利,折磨她多年的胃病,让她的背有些佝偻了……多方求医,难挽沉疴,初夏时节,外婆终于不必再为儿孙们操心了……

12遵她遗愿,儿女们把她葬在了她的老家。

13爱我的外婆去了,让我耿耿于怀的是,我居然不能确切地说出她老人家的生卒年月!

14隔着十多米的距离,看着那位素不相识的金陵老人的背影,我似乎听到她的叹息之声,那声音似乎在告诉我,好不容易忙里偷闲,她才找到个无人之处歇一歇。我打消了走到正面仔细打量她的念头,默默地对自己说:回沪后和孩子聊聊我的外婆,说说我的遗憾吧。

15去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这张照片,交流了各自的感悟。

16今年10月20日,我在微博里写道:重阳节,记得回家问候长辈!

17外婆从来不曾要求子孙回报什么,我也无从回报什么,今天就让我说说照片背后的故事,以及我心中的愧疚,希望这样的爱的不等式,越少越好。

1.第⑧段中的“数落”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2.第②段划线句使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      , 其作用是                  。(4分)

3.第⑥段作者觉得“锅铲在铁锅中翻炒的当当声,是世间最美妙的声音!”的原因是:                                                          。(4分)

4.结合全文来看,第14段中作者的“遗憾”包括:(6分)

(1)儿时的我并不理解外婆对儿女的不舍与惦记;

(2)                                                                        

(3)                                                                     

5.下列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4分)

A.赞美了外婆为儿孙无私奉献的精神。

B.抒发了我对外婆的思念和愧疚之情。

C.反映出外婆那一代人生活的艰苦。

D.希望晚辈能早日理解并回馈长辈的爱。

6.第15段说“去年我和我的学生们在课堂上分享了这张照片,交流了各自的感悟。”如果你是这个班级的一位同学,你会发表怎样的感悟?请写在下面的空格内。(80字左右)(8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