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8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8分)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上文节选自课文《     》,作者是       (人名)。(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划线字的含义。(3分)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

3.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前人之述备矣”。

B.第②段写览阴雨连绵季节之景而触景伤情,悲恸不止。

C.第③三段写览春天温和明媚之景而感到无比欣慰和欢喜。

D.第④四段“斯人”是指作者的朋友重修岳阳楼的滕子京。

 

1.岳阳楼记   范仲淹 2.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 3.D 【解析】 1.试题分析:《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北宋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他出身贫寒,年幼丧父,母亲改嫁,外出读书求学,勤奋刻苦,他从小有大志,作秀才时,就“以天下为己任”。后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被贬。后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均田赋等改革时弊的建议,再次被贬。后在赴颖州上任途中病死。本文写于1046年,范仲淹贬放邓州,第二年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作记,因为二人同是被贬之人,因而有共同的思想情感,所以文中满载述志励友之情,既表现作者忧国忧民的远大抱负,又表达对好友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基本常识的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小题(4分)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上阕写了当年和现今两个场景,各表现了词人的                    的心情。(2分)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当年万里”是作者对往日军旅生活的回忆。

B.“泪空流”写出了对自己功名未成的不满与失望。

C.“心在天山”和“身老沧洲”构成强烈对比。

D.这首词悲壮处见沉郁,愤懑却不悲沉,感人至深。

 

查看答案

默写(18分)

1.了却君王天下事,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向来枉费推移力,              。(《观书有感》)

3.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天净沙·秋思》)

4.草枯鹰眼疾,                 。 (《观猎》)

5.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6.                 ,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

 

查看答案

写作(共60分)

题目:又是新的开始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注释】①说:shuì劝说。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⑴其友李生谓之不学(      )

五日 (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王生十分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走了。

B.王生更加生气,不回答李生的话就转身跑了。

C.王生十分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跑掉了。

D.王生更加生气,不答应李生而自己就走掉了。

3.王生的可贵之处在于⑴            ⑵          (2分)

4.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生认为善学者要不耻下问,能择善者而从。

B.李生引用孔子的话是为了论证善学贵在善思。

C.李生认为王生即使想改进学习方法也为时已晚。

D.文章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查看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8分)

天时不如地利

①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②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③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④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本文作者孟子是        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我们在初中阶段教材里还学过他的作品有《       》。(2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3分)

委而去,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①段中作者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第②和③段在论证观点时都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C.第④段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突出了“得道”的重要。

D.文章主要论述了弱者战胜强者的治国方针和策略。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