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人雀之战与麻雀纪念碑(9分) ①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经开展了消...

现代文阅读

人雀之战与麻雀纪念碑(9分)

①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曾经开展了消灭麻雀的群众运动.麻雀与苍蝇、蚊子和老鼠一齐列入了“四害”之列。于是一夜之间,全国上下掀起了消灭麻雀的“大行动”。从城市到乡村,小小的麻雀成了人类捕杀的对象。一时间,各地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枪声震耳、弹弓飞舞、毒饵满地,麻雀成了人们手下的“冤鬼”,这便是我国的“人与麻雀之战”。

②其实,麻雀与其它鸟类一样是捕捉农作物害虫的能手。虽然有时也偷食作物籽实,但更多的捕食作物害虫。一只麻雀每天要捕食60多只害虫,实是保护作物生长的有益鸟类。

③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例如在美国波士顿,就耸立着一座奇怪的纪念碑—麻雀纪念碑。原来在1860年前,这里并没有麻雀,农作物经常遭受虫害。为了抑制这些害虫,有人特意从欧洲引进了麻雀,由于麻雀繁殖很快,数量很快多了起来,在整个夏季吃掉了成千上万的农作物害虫而保护了庄稼,使波士顿的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当地政府和农民为了感谢这些小东西,特地为麻雀建立了这座纪念碑。

④但是也有的人在做完全相反地蠢事,例如,上世纪70年代有一位名人种了几亩小麦试验田,为了防止鸟儿偷吃麦粒,就用尼龙网把整个试验田罩了起来。结果,鸟是防止了,小麦害虫却大量繁殖起来。有人在草原上播种牧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草地罩起来,不久草长出来了,同时害虫也大量繁殖起来,嫩绿的叶子全被害虫吃光了。相反,没有罩住的草地,牧草生长却十分旺盛。原来有一条作物(或牧草) →害虫→鸟类的食物链,保证了作物(牧草)的稳定生长。“网”的存在切断了“鸟”这个重要的食物链环节。当然,害虫便无限制的繁殖起来。

⑤值得提醒大家的是,近年来由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很快,一些人吃腻了肉、蛋、奶,想吃点野味来换换口味,于是开始大量捕杀麻雀、青蛙。奉劝各位“口下留命”!不要再做“自毁田园”的傻事了!

1.通读全文,说说我国上世纪50年代把麻雀列入“四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2.第④段中划线词语“有的”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3.文中用了许多说明方法,试举一例。(2分)

4.结合身边环境,说说我们周围还有哪些“自毁田园”的傻事。(2分)

 

1.答案:麻雀有时候也偷食作物籽实。 2.答案示例:①不能;②如果去掉“有的”意思就变成“所有的人都在做蠢事”,这与实际情况不符,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2分)。 3.答案: ①列数字——一只麻雀每天要捕食60多只害虫;②举例子——写有人做蠢事时举了“为了防止鸟儿偷吃麦粒,就用尼龙网把整个试验田罩了起来”和“有人在草原上播种牧草,为了防止鸟吃草籽,用网把草地罩起来”,结果叶子全被害虫吃光了的例子;③作比较——中国50年代“人与麻雀之战”与美国为麻雀建造纪念碑作比。 4.答案示例:①捕杀蛇、野鸭等动物;②乱排乱放垃圾、污水、废气③大量圈占农田。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分析第二段中讲到麻雀的食性,“虽然有时也偷食作物籽实”,联想前段即可了解人们消灭麻雀的原因。 考点:文意理解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11分)

万芳愣了一下,没有接小刀,只是咬着嘴唇看着我,我垂下眼睛不敢看她。

“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你怎么能这样呢?”

我努力不让自己哭出来。这时,她的妈妈从屋里出来了。看见我手里的小刀,又看看我们的样子,立刻明白了:“万芳,你是不是拿了人家什么东西?”

万芳看了我一眼,跑进屋去。过了一会儿,她拿着我那只羚羊出来了。她妈妈接过来一看说:“哎呀,你怎么能拿人家这么贵重的东西呢!”她把羚羊递到我的手上,“好好拿着,别难受,看我呆会儿揍她!”

我把小刀递到她的手上说:“阿姨!羚羊是我送她的,都怪我……”当我抬起头来的时候,万芳已经不见了,她不会再跟我好了……

我一个人慢慢地走在路上。月亮出来了,冷冷的,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路上一点儿声音也没有。忽然,我听见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回过头,只见万芳跑了过来。她把小刀塞到我的手里说:“你拿着,咱俩还是好朋友……”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可是,这能全怪我吗?

1. 把画波浪线句子改为陈述句。(2分)

2.文中划线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及其表达效果是什么?(2分)

3.“月亮出来了,冷冷的”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4.“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像以前一样和我要好么?一定不会了。”这一段刻画了“我”的什么心理?用两个词语概括。(2分)

5.如果此时你就是万芳,你还应该怎样劝慰“止不住流下了眼泪”的“我”?(3分)

 

查看答案

古文阅读

陈太丘与友期    (9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2分)

(1)太丘与友行( )

(2)去后至( )

(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   )

(4)尊君在 ( )

2. 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3.学习这短文能让我们明白为人的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即            。(2分)

4.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①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②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①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②赚得:骗得

1.本诗除借助景物描写说明道理外, 还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一种简要分析。(3分)

2.诗人通过写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深刻道理,请简要说出给你的启发。(2分)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共5分)

东营市育英中学七年级一班近日开展了一次“发现广告中的语文”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对搜集来的广告词分成了两类:

第一类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如:

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2.我的名声是吹出来的。(某电风扇广告)3.顶上功夫(理发店招牌)

第二类窜改成语,混淆视听,如:1.衣衣不舍(某服装店招牌);2.随心所浴(某太阳能广告)。

1.你认为第一类中例1、例2句运用了什么语文现象使广告词非常生动?(2分)

2.请举出生活中你发现的广告词中有窜改成语现象的两个例子来。(1分)

3.取名是一种学问,更是一种艺术,店铺,漫画文集等,如果名字取得好,本身就会产生无穷的魅力。请你给下列店铺选择合适的店名:(2分)

饭店___ 书店____   服装店_____   理发店_____

(A一剪美B百味居C靓丽一身D知不足斋)

 

查看答案

填空。(每题1分,共5)

1.《〈论语〉十则》中与白居易“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意境相同的一句是“                   ”。

2.《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

3.朱熹的《观书有感》中,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的诗句是    

4.《观沧海》中作者展开奇特的想像,表现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

5.《泊秦淮》中,与“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