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

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

元无心

①梨、苹果、香蕉、土豆等果蔬汁很容易变色。变色后不仅难看,味道也受到影响。怎么办?加点柠檬汁。

②果蔬中都含有多少不等的多酚化合物。去皮之后,这些化合物就暴露在空气中被氧化,生成醌(kūn)化合物。这种醌化合物很容易互相连接,成为“褐色素”,从而使这些食物变色。而柠檬汁中含有大量的“抗坏血酸”,它可以把醌还原为初始的多酚状态;也可以直接被氧化,从而消耗掉多酚周围的氧气,以此来保护多酚免受氧气的攻击。这样,抗坏血酸牺牲了自我,保护了脆弱的多酚,保持了果蔬“新鲜”的颜色。

③在食品工业中,人们根据柠檬汁的作用机理,就可以直接添加抗坏血酸。在超市销售的果汁和蔬菜汁,很多酒添加了抗坏血酸,以保持其外观和风味。

④抗坏血酸的作用不仅于此。人们在熟肉制品中经常会加入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有两种作用:一是与肌红蛋白反应,使之呈现诱人的红色;二是抑制细菌生长,实现防腐功能。加入抗坏血酸,可以促进前一个反应的进行,从而加快“发色”的过程。许多人认为亚硝酸盐是一种“致癌物”。其实,它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的亚硝胺才是一种致癌物。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在不需要亚硝酸盐的肉类食品中,有时也会加入抗坏血酸。因为肉中油脂氧化会释放出不好的味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哈喇味”。如果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抢先消耗周围的氧气,从而保护油脂不被氧化,有助于保持肉味的“新鲜”。

⑤抗坏血酸本身很容易被氧化,生成脱氧抗坏血酸。这些脱氧抗坏血酸并不甘于“败家”,会去夺取别人的氢原子来重建家园。人们利用这一特性,在面食加工中,常常加入抗坏血酸,改善面团性能,增加面团筋道。面粉中含有谷胶蛋白,其中有许多巯(qiú)基——就是带着一个氢原子的硫原子,脱氧抗坏血酸会掠夺其氢原子。当我们揉面时,巯基中的氢原子就会被脱氧抗坏血酸夺走,剩下的硫原子就会两两相连,形成所谓的二硫键。当大量的二硫键形成,面团中的谷胶蛋白就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从而增强其筋道。

⑥大多数情况下,食品添加剂都是为了改善风味、口感,增加食品稳定性等等,本身并不具有营养意义。但是抗坏血酸并不属于这个“大多数”。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维生素C不稳定,空气、光照、加热、与金属容器接触,都会使它失去活性或者分解。但是,正是它的这种不稳定,使它具有了良好的“抗氧化性”。在体内,它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加到食品中,它舍己为人先被氧化,从而保护食品中的其它成分。

——选自《食品与生活》(有删改)

1.题目“有营养的食品添加剂”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有营养?请具体说明。(4分)

                                                                           

                                                                          

2.请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在下列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2分)

抗坏血酸添加到加入亚硝酸盐的熟肉制品中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能抑制亚硝酸

盐一肉中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

3.联系上下文,请你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和作用。(2分)

如果在肉中加入了抗坏血酸,它就会抑制这一转化过程的发生,从而降低亚硝酸盐“可能”的致癌风险。

                                                                 

                                                                 

4.本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5.人们一般认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有害的,往往谈“剂”色变。读了本文,你对食品添加剂

及其使用有了怎样的认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3分)

                                                                         

                                                                            

 

1.指抗坏血酸。(2分)抗坏血酸就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1分)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保护体内细胞免受氧化损伤。(1分) 2.促进亚硝酸盐与肌红蛋白反应,加快“发色”过程。(2分) 3.“可能”表不确定性,说明了亚硝酸盐本身并不致癌,只有当它与肉中的氨基酸反应生成亚硝胺时,才有致癌的风险。(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4.举例子,(1分)具体地说明了抗坏血酸作为食品添加剂运用广、作用大.(2分) 5.并不是所有的食品添加剂都有害,有的食品添加剂有营养价值,有的食品添加剂能改善风味、口感,增加视频稳定性,不必谈“剂”色变。(2分)只要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对人体是无害的。(2分)(如果答成食品添加剂都是有害的,不给分) 【解析】 1.试题分析:一、梳理选文内容,捕捉关键句段,划分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二、明确回答两个问题。四、抓住关键词句,如:在作为食品添加剂的时候,它通常被叫做“抗坏血酸”;而它本身也是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维生素C。可围绕“有营养”梳理。 考点:本题考查梳理、提炼、概括阅读信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父亲的自行车

曾业桃

①那次回老家,父亲说自行车丢了。“唉,真倒霉,到菜场买菜,一转头自行车就没了。丢就丢了,再买一辆,又不值多少钱。”我对父亲说。父亲没有吭声,只是神情沮丧,仿佛多年前和我赶集走散的光景。

②记忆里,父亲的自行车是在我五六岁时买的。那时,父亲在镇上的供销社上班,母亲在乡下务农。父亲为了方便回家干农活和照看我们,花费半年的工资买了辆凤凰牌自行车。

③有了自行车,我和一起出生的弟弟就有了期盼。日之夕矣,我们坐在门槛上焦急地等待父亲。当我们听到隐隐的铃声,便赛跑一般穿过那打谷场,跨过小桥,朝竹林那边的石子路冲去。我们赛跑的原因只是为了能坐在前面的单杠上按铃铛。自然我总是比弟弟跑得快。等到我兴奋地把铃铛按得叮当直响时,弟弟往往才气喘吁吁地赶到。父亲像先前抱我一样把弟弟抱上后座,乐呵呵地推着我们回家。

④最快乐的等待在节日里,因为父亲的自行车上比往常多了月饼、糖果之类的东西,它们是那时最美味的食品。铃声还没有响,我和弟弟就已经翘首以待。我们一边等待,一边讨论,一边想像自行车满载而归的情形。等待的时光快乐而漫长。或许是单位加班的缘故,或许是我们心情焦急的缘故,父亲在节日里似乎总回来得晚些。太阳快要落山了,父亲尚未归来。“爸爸回不回来呀’”弟弟担心地问。“怎么不回来,你听,铃声。”铃声并没有响,我只是哄他。“好像有。”弟弟侧耳倾听,但很快又失望了。

⑤记忆里,总是在我们略略失望时,铃声乍起。于是,我们又赛跑着上路,不过,这时的我们不是争坐前面,而是争提食品。父亲取下食品,每人手里放一些。我们小心翼翼地往家提,生怕有半点闪失。

⑥记忆里也有不快乐的时光。我和弟弟常常同时生病,而且常常在夜晚。等到忙碌一天的父亲准备休息时,我们便开始发烧。为什么我们的病总在晚上发作?我很不明白。我只记得,父亲把我们一前一后放在车上,急匆匆地往镇卫生院赶,父亲要推六七里路才能到达。有时。月光如水,静静地铺在父亲的背上和自行车的单杠上,显得那么温柔;有时,满天星辰,每一个亮晶晶的星星都在向我们眨眼,似乎是责备我们又惹父亲劳神;有时,夜黑似漆,父亲和自行车在黑暗中一步一步艰难地摸索,而我们常常就在自行车上睡着了。

⑦轮到我们上学,父亲的自行车便成了我、弟弟还有二哥的公交车。父亲便请会木工手艺

的二叔在车的后座上加了一块结实的木板。我和二哥坐在后面,弟弟则坐前面。父亲骑得十分费劲,数九寒冬都会累得满头大汗。若逢雨天,他骑得更吃力,汗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分不出哪是汗水哪是雨水。但无论天气如何,父亲都坚持把我们按时送到学校,从未让我们迟到。

⑧父亲黯然的神情让我想起过去,也许父亲和我一样并不在乎买自行车的钱,在乎的只是逝去的艰难岁月,而我更多了一份对父爱的深深谢意。

(选自2010年Il月7日《淮海晚报》)

1.文章围绕“父亲的自行车”写了哪四个场景?请根据提示简要概括。(4分)

(1)平日里:                                                                 

(2)节日里:                                                                 

(3)生病时:                                                                 

(4)上学时: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3分)

                                                                            

                                                                            

                                                                            

3.第⑥段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答:                                                                          

                                                                              

4.文章以“父亲的自行车”为题有什么作用?(4分)

答:                                                                          

                                                                          

 

查看答案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2分)

                                                                          

2.这首诗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1分)

                                                                         

 

查看答案

(明)何景明

猿善援犭婴              亦猿类惟跳躁无他长技。

山之奥①有洞,洞有货物,犭婴              弗得自也,谓猿曰:“尔援上探出之,吾下守之,当共利也。”猿攀木蔓上,取而致之犭婴              ,犭婴              移至窟中。

猿既下,犭婴              无有也。之至窟旁,曰:“货安在?”犭婴              窟啸曰:“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呼其群相殴躏②猿,猿曳臂去。 (选自《兽纪》)

[注释]①奥:深处。    ②殴躏:殴打、践踏

1.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段三处)(3分)

猿 善 援 犭婴               亦 猿 类 惟 跳 躁 无 他 长 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犭婴弗得自也无从书以观            B.犭婴移至窟中男女衣着,如外人

C.之至窟旁不露蛛丝马                D.犭婴窟啸曰孙权有江东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2分)

句子:货固吾有者,尔何得有也?

翻译:                                                                      

4.这篇短文讽刺了一种什么样的丑行?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查看答案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 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 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2分)

①故不为得也(                    )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

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A.相与步中庭                      B.苛政猛虎也

C.箕畚运渤海之尾                      D.管夷吾举

3.翻译文中画句子。(2分)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4.儒家认为“性相近,习相远”,即人们生来本性是相近的,都是善的,由于后天的社会环境与物欲使人的“性”差距变大,有人变“恶”了,阅读选文,想想选中哪一句和这一观点相近,并写下来。(2分)

                                             

 

查看答案

文言诗文默写填空(13分)

1.河伯欣然自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夜吟应觉月光寒。

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

8.春潮带雨晚来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使至塞上》中被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