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题目。(20分) 分析题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题目。(20分)

分析题

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弯什么的。用老师自己的话说,既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老师在书上看到一道分析题,觉得很适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把题出给了同学们。分析题下面写着“答案见封底”,但老师自己也没看答案。他也想锻炼一下自己的发散思维,暗中和同学们比一比,老师还是有些童心的。另外,不看答案,游戏做着会更有意思些。

分析题是这样的:大雨天,一个走在路上的男人,看见前面有一个女人没带雨具,怀里抱着孩子,胳膊上挎着包,就主动把自己的雨伞借给女人,接过孩子抱在怀里。请问,这个男人为什么要这样做?

最先站起来回答的是班长,他是公认的好学生,成绩好,口才好,模样好,没啥不好的地方。班长说:“因为这个男人是人贩子,用这种方法抢孩子,他接过孩子,马上就会拔腿而逃。”

老师笑笑,点点头。

第二个站起来的是班里的调皮鬼,他成绩不错,但经常搞些恶作剧。他不直接回答,反问老师:“那个女人长得漂亮吗?”老师愣了愣,没明白他是什么意思,含糊其辞地说:“你就当她漂亮吧!”调皮鬼摇头晃脑地说:“答案很简单,因为那个女人长得漂亮,那个男人早就看上了她,却一直找不到机会,故意用这个办法套近乎。”

教室里一阵大笑。

数学课代表站起来说:“因为这是那个男人的职业,他借伞、帮女人抱孩子都要收费。 前几天下大雨,铁路桥下一片汪洋,就有一个男人靠来回背人挣钱,一次收十块,不讲价。我计算了一下,如果天天下那样的雨,他很快就能成为万元户。”

老师点点头:“同学们回答得都不错,还有没有其他的答案?”

话音刚落,又有一个同学站起来,有些得意地说:“你们可能都忽略了女人胳膊上挎着的那个包,我想,那个男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目的是为了取得女人的信任后,抢东西。”

一个女生站了起来,怯生生地说:“老师,那个男人会不会是搞推销的?”老师疑惑不解,用眼神鼓励她说下去。女生接着说:“那个男人是卖伞的,女人用了他的伞,就不得不买了。”

老师等了一会儿,见没有人再站起来,笑笑说:“我也有一个答案,那个男人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那个女人的丈夫。你们想想有没有道理?”

同学们哄堂大笑,纷纷说老师的答案最巧妙。但也有几个同学不服气,要求老师公布书上给出的答案。老师不想公布答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踊跃,锻炼思维能力的目的也就达到了,这类问题本来就不应该有什么正确答案。

这时候,老校长走进了教室,他是被教室里的讨论声引来的。校长先对同学们说:“大家的发言都很好。”然后又对老师说:“不妨公布一下答案,我也想听听书上是怎么说的。”老师找到答案,大声地念道:“不为什么,因为那个男人的名字叫雷锋。他不仅把伞借给女人,最后还把她送回了家。”

教室里一片大乱,同学们纷纷说这不可能,这不现实。调皮鬼喊得最响,他大声说:“那个女人的丈夫呢?如果一个陌生男人送自己的老婆回家,他会怎么想?”

校长听到答案后一直沉着脸,最后他抬起手示意同学们静一静,问身边的老师觉得这个答案怎么样。老师低下头,想了想说:“说实话,我也觉得这个答案不太现实,于情于理都说不太通。”

校长点点头说:“你们大概都不相信,二十年前,我也做过这样的事。不仅仅是我,那时候,很多人都做过如今我们看来不现实的事情。”

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都没有再说话,因为大家看到校长的脸上已经流下了两行泪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选项是   (   ) (3分)

A.本文主要围绕着一道分析题展开情节,突出了当今社会的教育、道德及社会风气等存在的问题。

B.四位同学对“分析题”的分析回答反映了他们都是一些善于思考、细心观察生活的人

C.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这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在结构上前后照应。

D.年轻老师与他的学生对分析题的解答与标准答案相去甚远,令学生们沮丧、气愤,因此教室里一片大乱。

2.小说两次出现学生的“大笑”,这样的描写有何作用?(4分)

3.回答问题的学生具有共同的优点,也暴露出同样的不足,请结合小说内容分析(5分)

4.小说的题目“分析题”,朴实无华,却又内涵丰富,请谈谈对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3分)

5.请揣摩结尾处老校长流泪的原因,然后结合内容,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5分)

 

1.D  2.小说中出现了两次学生的“大笑”,既反映了同学们对两次回答的认可,又表现了同学们潜意识中的功利;与下文形成对比,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升华了文章主旨。 3.四位同学都善于思考,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但性格中都有自私、冷漠、提防、猜疑的一面。四位同学都是主动回答问题的,且回答的角度各有侧重,可见他们思维活跃,肯动脑,善思考。但这些回答不论是说这个男人是套近乎、要收费、抢东西还是搞推销,都将其行为世俗化、功利化了。如此以已度人,足以折射出他们性格中自私、冷漠、提防、猜疑的一面 4.这个题目一语双关。既指老师出的一道分析题,小说以它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也指借“分析题”来分析当今社会的素质教育、道德观念和社会风气等问题。 5.老校长见证并经历了人与人之间由互相帮助、关爱,到相互提防猜疑的社会风气的变化,内心充满感伤;老校长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看到了教育的现状,深感忧虑,“流泪”表现了他深切的责任感。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那些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美好情操,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已经越来越淡了;而那些急功近利、自私冷漠的思想,已经开始影响到校园中的老师和学生了。我们一定要坚守住自己那一方温暖而洁净的灵魂后花园。 【解析】 1.试题分析:D项中“沮丧、气愤”不正确,应该是不相信。 考点:本题考查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15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以大小( )  (2)故不意也( )

(3)休祲降于天( ) (4)长跪而之曰(  )

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4.面对领土争端,唐雎以正确的方式使自己不辱使命,且使不可一世的秦王“长跪而谢”,针对目前的“钓鱼岛”争端,你有什么看法?若你身为我国与日本进行谈判的外交官,你打算怎样做?(4分)

 

查看答案

古诗文积累。  8、古诗文默写填空。(10分,每空1分)

1.      ,只有香如故。(《卜算子 咏梅》)

2.千古兴亡多少事,          。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3.鸡声茅店月,         (《商山早行》

4.更深月色半人家,          (《月夜》)

5.            ,欲语泪先流(《武陵春》)

6.《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表达主旨)的诗句是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主人公愿意效法武将魏尚,戎边抗敌的渴望的诗句是:                   ,                     

 

查看答案

综合性学习(10分)

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了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这档节目重点关注老年痴呆症患者和他们的家庭。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卫生部发言人邓海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有关专业机构已经启动申请为“老年痴呆症”更名工作。他介绍,我国审定公布的神经病学医学名词表中没有“老年痴呆症”这个名词,规范的表达为“阿尔茨海默病”。不过,要规范使用还需要一个过渡期,不断加强科学普及,提高公众认知度。

我们经常能在街头、报纸、广播、网上看到寻找老人的寻人启事,也经常能在新闻中看到充满辛酸与温情的寻亲故事,而据专家介绍这些走失的老人不少是痴呆症患者。国际阿尔茨海默病协会的研究数据表明,60%的老年痴呆患者都有走失的危险。为了帮助痴呆老人找到回家的路,为患者家庭减少一份担忧,增添一份保障,新闻公益行动推出了更具现实针对性与服务帖近性的“黄手环”行动。“黄手环”是我们专门为痴呆老人设计的佩戴物件,它既是信息记录的载体,也是视觉识别的媒介。“黄手环”可嵌入患者家属自行填写的患者个人信息和联系方式的卡片或纸条,一旦老人走丢或发生危险,人们可以按照上面的信息联系到他们的家人;当人们看到佩戴“黄手环”的老人,也能够意识到需要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呵护。

其实,痴呆症的检测并不那么复杂,特别是初步筛查,简易量表如MMSE量表、AD8量表在临床大量使用。虽然痴呆症不可逆转、不可根治,但如果发现得早,及时通过药物治疗心理社会干预、照料者的支持与辅导,就可以延缓病情发展、减轻症状带来的不良后果,从而大大改善患者及照料者的生活质量。正基于此,新闻公益行动联合医疗机构通过走进社区,开展免费检测、发放护理手册、培训志愿者和护理者等方式,用我们的报道普及健康常识,让大家了解痴呆症的预防办法和早期症状。

1.阅读上述材料,概括材料中的重要信息。(3分)                             

2.请你为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推出的新闻公益行动——“我的父亲母亲”拟写一条公益广告(3分)                                     

3.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在“关爱家中的长辈,关注他们的健康”方面做得怎样?如何做的?(或者你打算怎么做?)(4分)                                 

 

查看答案

美,到处存在着,重要的是要有发现的眼睛。请发挥想像,另写两个句子,表达你对美的感受。(4分)老师说:“书声朗朗,专注凝神的课堂就是美,一种渴求知识的美;              。。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4分)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着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义务。一个人,①如果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拜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②这是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的原因,③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重新拾起书本回过头来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陌生。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更何况是错过了一段读书的岁月呢﹖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   改为        

(2)第②处句式杂糅,应改为         

(3)第③处成分残缺,应在   后添加       

(4)第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