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

对一朵花微笑

刘亮程  

①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②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③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④还有一次,我在麦地南边的一片绿草中睡了一觉。我太喜欢这片绿草了,墨绿墨绿,和周围的枯黄野地形成鲜明对比。

⑤我想大概是一个月前,浇灌麦地的人没看好水,或许他把水放进麦田后睡觉去了。水漫过田埂,顺这条乾沟漫漶而下。枯萎多年的荒草终于等来一次生机。那种绿,是积攒了多少年的,一如我目光中的饥渴。我虽不能像一头牛一样扑过去,猛吃一顿,但我可以在绿草中睡一觉。和我喜爱的东西一起睡,做一个梦,也是满足。

⑥一个在枯黄田野上劳忙半世的人,终于等来草木青青的一年。一小片。草木会不会等到我出人头地的一天?

⑦这些简单地长几片叶、伸几条枝、开几瓣小花的草木,从没长高长大、没有茂盛过的草木,每年每年,从我少有笑容的脸和无精打采的行走中,看到的是否全是不景气?

⑧我活得太严肃,呆板的脸似乎对生存已经麻木,忘了对一朵花微笑,为一片新叶欢欣和激动。这不容易开一次的花朵,难得长出的一片叶子,在荒野中,我的微笑可能是对一个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就像青青芳草让我看到一生中那些还未到来的美好前景。

⑨以后我觉得,我成了荒野中的一个。真正进入一片荒野其实不容易,荒野旷敞着,这个巨大的门让你努力进入时不经意已经走出来,成为外面人。它的细部永远对你紧闭着。

⑩走进一株草、一滴水、一粒小虫的路可能更远。弄懂一棵草,并不仅限于把草喂到嘴里嚼嚼,尝尝味道。挖一个坑,把自己栽进去,浇点水,直愣愣站上半天,感觉到可能只是腿酸脚麻和腰疼,并不能断定草木长在土里也是这般情景。人没有草木那样深的根,无法知道土深处的事情。人埋在自己的事情里,埋得暗无天日。人把一件件事情干完,干好,人就渐渐出来了。

?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

1.第②段中的描写绘出了荒野中的神韵,请说说其中的修辞方法和表达效果。(4分)

                                                             

2.第⑥和第⑦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了什么作用?(4分)

                                                             

3.第⑨和第⑩段都使用了“出来”一词,但含义不同,请解释他们在句中的含义?(2分)

                                                             

4.联系全文,你觉得有哪些原因让“我”禁不住对一朵花微笑?(3分)                                                          

5.在第?段中作者说:“我从草木身上得到的只是一些人的道理,并不是草木的道理。我自以为弄懂了它们,其实我弄懂了自己。我不懂它们。”你是否读出了作者所说的那些“人的道理”了呢?请分点叙述你读出的道理。(3分)

                                                          

                                                       

 

1.(4分)作者采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将花人格化,把花的笑写得各具情态,惹人喜爱,把荒野中这些卑小生命的美展现了出来。(修辞方法1分,表达效果2分) 2.(4分)在结构上是过渡,由上文的回忆过渡到下文的感怀;内容上是通过设问启发读者,引发思考。 3.(2分)前者指的是人其实无法完全读懂自然,不太可能与自然相融为一;后者指的是总在为自己的事劳碌奔波,当人能摆脱繁杂的事务,心就变得自由了。 4.(3分)是花朵旺盛的生命力感染了我,还因为我的笑是对荒野中卑小生命的欢迎和鼓励。(前一点2分,后一点1分,3分) 5.(3分)⑴大自然的美好能让人产生对未来的美好憧憬;⑵与大自然的和谐交融能使人愉快;⑶人应当在关注自身的同时关注更为广阔的自然空间;⑷人无法完全理解自然,与大自然悲哀地相隔着。 【解析】 1.试题分析:抓住“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这句话,中知道这里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情态,说明花惹人喜爱。表现了花之美,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喜爱之情。 考点: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及作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一则材料,从中你有什么发现?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一只狼吃饱了,安逸地躺在草地上睡觉。另一只狼气喘吁吁地从远处跑来。这使躺着的狼十分惊奇,它问:“你在追赶羚羊吗?”

“没有!” “有人在追赶你吗?”“没有!”“那你为什么没命地奔跑呢?”那只狼说:“听说狮子要来了。”

“狮子要来?”听了这话,它放下心来,“狮子是我们的朋友,有什么可怕的呢?你去跑你的吧,我要睡觉了。”

后来,狮子真的来了。由于它的到来,整个草原上的羚羊的奔跑速度变得极快,这只狼不再那么容易得到食物了,不久便饿死了。临死前它不住地怨恨,认为狮子破坏了自己平静的生活。

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          ,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2.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李白《月下独酌》)

3.手中各有携,             。(杜甫《羌村三首》)

4.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杜甫《登楼》)

5.马毛带雪汗气蒸,_______        ,                 。(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6.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孟子两章》)

7.              ,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

 

查看答案

张释之执法

释之为廷尉,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出,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释之治问。曰:“县人来,闻跸,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注)闻跸:听到警跸的传呼。天子出行,沿途要警戒清道,禁止他人通行。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2分)

(1)之廷尉 属            (2)而更之 重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3.读完全文,你觉得张释之的可贵之处在哪里?(2分)

                                                    

 

查看答案

/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傅说于版筑之间(举:被选拔)

B.故天将降大于斯人也(任:责任,使命)

C.入则无法家士(拂:通“弼”,辅佐)

D.人恒然后能改(过:过去)

2.下列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必先苦心志                         B.困于心衡于虑后作

行拂乱所为出淤泥不染

C.舜发于畎亩中                        D.故天将降大任斯人也

宋何罪有           贤材人远矣

3.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主要讲了两个问题:如何造就人才;如何治理国家。

B.文章开头先用六位名君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

C.第二段先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再从正面论证没有忧患的危害性。

D.文中画线句子的朗读节奏是正确的。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查看答案

①我国是桂花的故乡。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栽培历史极长,国外栽培的桂花均由中国传入。《中国植物志》第61卷说明桂花时,引用了唐朝郭橐驼《种树书》中的记载,注明桂花原产地是在中国的西南部。

②桂花在中国名花的排行中名列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但它却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桂花蜜、桂花羹、桂花糕就到了口边。懂得听故事以后,父母会在飘散着桂香的庭院里指着明月给我们讲吴刚伐桂、桂树随创随合的神话;父母还会不失时机地给我们讲蟾宫折桂的典故:一次,晋武帝问起当时的名士、官拜雍州刺史的郄诜对自己的评价,郄诜对曰:“臣……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从此,人们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比喻特别出众的人才。科举制度形成后,“蟾宫折桂”又成了考中进士的形象说法,而桂花甚至逐渐演变成了科举前三名的代称:丹桂代表状元、金桂代表榜眼、银桂代表探花。

③当我们会吟咏古诗了,咏桂佳作就一首首地进入了我们的读本。宋代朱熹的“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让我们从观赏角度领略了桂花的姿态与馥郁的芬芳。屈原《九歌》中的“援北斗兮酌桂浆”,让我们了解到在楚地早期文献中便已提及桂花的食用价值。欧阳修的桂花诗则更富有情趣:“有客赏芳丛,移根自幽谷。为怀山中趣,爱此岩下绿。晓露秋晖浮,清阴药栏曲。更待繁华白,邀君弄芳馥。”对友人赠他所喜爱的桂树,欧阳修不仅以诗答谢,还在诗中发出了改日共赏“芳馥”的邀请。其实,像欧阳修这样热爱桂花的古代名人实在是很多,大文学家柳宗元在居所附近一种就是十余株,大诗人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④桂花还象征着友好、吉祥和光荣。据说,战国时期燕、韩两国曾为了表示亲善友好,相互馈赠桂花。在盛产桂花的少数民族地区,青年男女也常以赠送桂花来表示爱慕之情。《吕氏春秋》中赞叹道:“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意指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招摇山上的桂树。还有“桂冠”,本意是月桂树叶编织的帽子,后来竟成了“光荣称号”的代名词。一些研究桂花的专家据此向北京奥组委推荐:在桂花的故乡举行奥运会,何不用真正的桂枝来编织桂冠

1.下面不属于说明“我国是桂花的故乡”的原因的一项是(       )

A.桂花原产地在中国的西南部。

B.桂花在中国分布极广。

C.白居易从杭州天竺寺得到桂苗后带至苏州城里种植。

D.桂花在中国栽培历史极长。

2.对第②段主要说明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桂花是和人们生活贴得最近的一种植物。

B.桂花排行于梅、菊、兰、莲、牡丹等等之后。

C.主要说的是蟾宫折桂的典故。

D.当我们刚懂得用味觉去认识世界时就有了桂花蜜、羹、糕。

3.第③段所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打比方                        B.举例子、引资料

C.引资料、摹状貌                        D.分类别、作比较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桂花和梅、菊、兰、莲、牡丹等都是中国名花。

B.科举前三名的代称和蟾宫折桂的典故有关。

C.燕、韩两国用桂花表示亲善友好之情。

D.中国古代的文化名人都非常喜爱种植桂花。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