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10分)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10分)

(一)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巨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政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选自《出师表》

(二)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於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1.解释下面加点同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躬耕于南阳 躬:               (2)先帝不以节卑鄙  卑鄙: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联系《出师表》上下文,你认为诸葛亮自述刘备三顾茅庐的目的是什么?(2分)

4.根据文段(一)(二)的内容,分析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成功的原因,分别从刘备和诸葛亮的角度回答(4分)

 

1.(1)躬:亲自。 (2)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每空1分,共2分) 2.因此(我)感动而奋发,于是答应先帝竭尽全力奔走效劳。(注意“由是”“感激”“遂”“驱驰”四处,出现一处不准确扣0.5分。共2分) 3.①为了传扬刘备礼贤下士的风范,也表达了对刘备的悼念之情;②希望刘禅学习他的父亲能够亲贤远佞。(一点1分。共2分) 4.从刘备的角度看,他认为诸葛亮有特殊的才能,“以亮有殊量”,能够对自己的事业有大帮助,所以能够多次邀请诸葛亮,直到感动他;从诸葛亮的角度看,“深谓备雄姿杰出”,加上他能礼贤下士,所以受到激励,决定出山。(每个角度2分,注意表达的完整程度。共4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注意本题中两个字词的古今异义,“躬”今义是指弯腰,古义意为“亲自”,“卑鄙”,今义是行为不端思想肮脏,古义为“地位低下学识浅陋”。 考点:文言字词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l分)

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

①灰蒙蒙的天气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公众注意到PM2.5——一个由英文和数字组成的专业术语。所谓PM2.5,是指空气中悬浮的颗粒物,其直径小于2.5微米。因为这些颗粒物太轻,很难自然沉降落到地面上,而是长期漂浮在空中,不仅小到看不见,更小到可以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和人体内的细胞“搏斗”并伤害这些细胞。从某种程度上说,叫它“凶手”并不为过。

②一般而言,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而直径在2.5微米以内的细颗粒物,却会顺利通过下呼吸道,小于2.5微米的颗粒可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其吸附的重金属氧化物或多环芳香烃等致癌物物质危害更大。

③如果放大了看这些小颗粒.他们并不一定是圆形或者方型,而呈不规则状。这些颗粒物中少部分是自然形成的扬尘,绝大部分是人类行为造成的二次污染,如二氧化硫、氢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这些因为工业等人类活动产生的、燃烧不完全而排出的小粒子,本身由一定的二氧化硅和碳组成,有时燃煤电厂在高温中生成的致癌物,在冷却时被这些细小的颗粒物吸附着进入人体。也就是说,在它们“出生”的瞬间,可能是清白无害的,唯一的特点在于太小、太多。然而,相同质量浓度下,颗粒物越细,数目更多。比起PM10,PM2.5的表面积要大好几倍,吸附空气中的毒性物质就会更多。

④这么小的颗粒很难自然沉降,会在空气中停留一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本身对呼吸系统就有影响,造成咳嗽、不适。而小颗粒物上吸附的致癌物,更导致癌症高发;当PM2.5吸附了致癌物,就有致癌效应:吸附了致畸物,就有效畸效应。它通过下呼吸道,进入肺的深处,而它携带的有害气体、重金属就溶解在血液里。

⑤目前学界对PM2.5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面。一种是通过研究其吸附的成分对人体细胞的影响入手,一种是不计成分,单纯对一定浓度的、可能混有多种成分的PM2.5入手。经科学家研究,现在已经肯定的是,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但由于这涉及长期的、大规模人群实验,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还没有准确数据。

由于PM2.5更容易在老人和孩子身上发威,研究者们很关注凶手接近他们的可能,污染的空气对幼儿的发育、智力、健康都会有不良影响。可怕的是,这些影响一般不会在几个月甚至几年内被明显察觉到,也许有些长期受到空气污染的人一辈子都不会觉察其影响……最为可怕的是,空气污染,受害者比其他污染都来得多,而且它无孔不入,难以防卫,目前流行的PM2.5检测仪从技术条件上来说并不完善。普通老百姓对空气污染没有足够的意识,一般情况下也不会主动诉求。

⑦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保护。穿行或工作于车流量大的街道、工业区时,可载合适的口罩进行防护。吃“猪红”等进行食疗也是不错的选择。猪红中的血浆蛋白被人体内的胃酸分解后,会产生一种解毒,清脑的分解物,能够与侵入人体内的粉尘、有害金属微粒发生化合反应,易于毒素排出体外。空气净化器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颗粒物,一些技术先进的空气净化器甚至能吸附消除0.01微米的颗粒物。在灰霾多发季节,喜欢运动的人应该尽量避免户外运动,因为雾气里面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越是运动,吸入肺部的毒物越多,无形中成了毒雾的吸尘器,雾天外出归来应立即清洗面部及裸露的肌肤。

1.本文以“隐形‘杀手’PM2.5无处不在”为题,有什么作用?(3分)

2.以下说这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2分)

A.PM2.5是指人类二次污染产生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酸铵、硝酸铵等粒子,它们呈不规则状。

B.PM2.5本身是清白无害的,当它吸附了毒性物质被人们吸入体内,才会对人们造成伤害。

C.PM2.5成为“杀手”是因为它太轻、大小,能直接进入肺泡甚至融入血液伤害人体细胞,其吸附的毒性物质危害很大,而且不易被察觉。

D.科学家们已研究确定,PM2.5浓度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具体的量值和对人体具体的伤害,也已有了准确数据。

3.第②段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请任意列举一种并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4.以文中划线句子为例,简析本文语言的特点。(4分)

 

查看答案

阅读下面文章。(16分)

                   

包利民

①行走在人生的长路上,总会有许多的梦想生生灭灭,一如身后的履痕,或浅或深,盈盈盛满着无悔的心绪。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可是那些梦想毕竟曾葱茏过我们的心境,所以都是生命中最美的存在。

②有一年去外地出差,想起那个城市有一个同学,便顺便去拜访她。她住在郊区的一所平房里,当时正是冬天,呼啸的北风从窗子的缝隙间灌进来,一室冰冷。听她讲述在这里的工作生活,都是那么艰辛,可她一直坚持下来,从没想过放弃。即使在这还要穿着棉衣的房子里,她的笑脸依然是那么灿烂。她的目光中闪着希冀:“我要继续努力,我要在这个城市里拥有自己的房子,有着大大的玻璃窗,冬天的时候,就坐在窗下晒太阳!”

③有梦总是好的,无论那梦是不是一种虚幻,都能给人一种勇气和力量,就像在这样寒冷的冬天里,零下三十度的气温也没能冻结她脸上的笑容。梦想更像一床被子,被子本身并不发热,可是却能聚集我们身体散发出的所有的暖,从而使寒冷无法入侵。若是没有梦想,就算再麻木的身心也无法阻挡生命的苍凉。

④我一个同学的姐姐,读高中时心灵遭受重创,在不言不语几日之后,精神崩溃而失常。这很是让家人意外而伤心,本来大家都担心她会想不开而寻短见,却没想到是这样一个结果。那时我常去她家里玩儿,她就躲在自己的小屋里,嘴里叨叨咕咕地不知念着什么。去各大医院治疗,都没有什么效果,最后,一个专家说,要想恢复过来只能靠她自己,在她内心深处是有意地想封闭自己忘掉这个世界,建议家里人仔细想想她以前最在意的是什么,有意地去刺激她,或许会有奇迹发生。那时大家都认为她最在意的,可能就是那个早恋的男友了,都已刺激成这样,还刺激?后来有一天,家人在她房中发现了一张写着字的纸。

⑤至今我仍记得那纸上写的几句话:“我对这个世界失望透顶,我不说绝望,因为我放心不下爸爸,妈妈去世得早,是爸爸把我抚养长大,我不能死,我还要报答爸爸……”寥寥几句,可以想象她当初的那种挣扎,只是很可惜,她只差一点点就战胜了自己。有一天在她家里,我终于听清了她念的是什么,原来她每天反复说着的,竟是朱自清的那篇《背影》!于是那以后,父亲就常出现在她面前,以期奇迹出现。自她出事以后,父亲骤然就苍老了许多,专家的那番话,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愿望和支撑。可是,女儿却不再认识父亲,任父亲在她面前深情地呼唤,她都充耳不闻。父亲却一直坚持着,这一坚持就是三年!

⑥有一个秋天的下午,同学的父亲在工地上干活时,被一截钢筋将脸戳破。他的受伤,立刻引起了全家人的慌乱,他安抚好三个围前围后担心万分的孩子后,便去了大女儿的房间。同学的姐姐仍在那里背诵《背影》,许是父亲脸上染血的纱布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停止了背诵,怔怔地看着父亲的脸。父亲像安慰另几个孩子一样安慰着她,虽然知道她根本听不进去。就在这时,父亲便听见女儿喊了一声“爸”,他一下子呆在那里,直到女儿又喊了一声,才回过神来,泪水洇湿了纱布。他知道,一直苦盼着的奇迹终于到来了!

⑦后来,同学的姐姐说,她就像从很长很长的一个梦里醒过来。父亲心疼地问:“三年那么长的梦,你一定受了很多苦吧?”她却笑着说:“没有,我在梦里经常听见爸爸和我说话,所以一点没害怕!”我很难想象,那样的三年,她到底是一种什么状态,或许,就是有关父亲的梦支撑着她醒来。而同学的父亲又何尝不是如此?他所依靠的梦想,就是女儿有一天会像以前一样叫他一声爸爸。这两个人的梦三年来一直衔接在一起,拼凑出一个人间的奇迹。

⑧梦想有着一种神奇的力量,不仅可以焐热生活中的种种艰辛清贫,驱散所有的悲痛伤感,还能把我们的心引领向最丰盈美好的去处。那里或许不是梦想的所在,却是因为梦想才会抵达。有梦的人生永远不寂寞,有梦的人生寒冷永远无法侵蚀。梦想更如一件心灵的外衣,呵护着生命中每一点每一滴的暖,为我们带来一个明媚的春天。

——选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3月上

1.请简要概括同学姐姐的故事。(3分)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3.结合会上下文,理解下面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并不是所有的梦想都能开花结果,可是那些梦想毕竟曾葱茏过我们的心境,所以都是生命中最美的存在。

②自她出事以后,父亲骤然苍老了许多,专家的那番话,成了他生活中唯一的愿望和支撑。

4.说说第⑧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3分)

5.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恰当的题目,并简述理由。(3分)

A、梦想创造奇迹          B、有梦常暖

 

查看答案

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因为努力不够,就找理由来开脱;因为用心不够,就找理由来为自己打圆场;因为做得不好,就找出理由来推辞。其实,说出来的理由都是托辞。请以“其实那不是理由”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③不得抄袭;④字数控制在600-800字之间: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查看答案

怀念老陆(冯骥才)

①近些天常常想起老陆来。想起往日往事的那些难忘的片断,还有他那张始终是温和与宁静的脸,一如江南的水乡。

②我和老陆一南一北很少往来,偶然在京因会议而邂逅,大家聚餐一处,老陆身坐其中,话不多,但有了他便多一份亲切。他是那种人-----多年不见也不会感到半点陌生和隔膜。他不声不响坐在那里,看着从维熙逞强好胜地教导我,或是张贤亮吹嘘他的西部影城如何举世无双,不插话,只是面含微笑地旁听。

③这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与世无争”,没有一个作家会在思想原则上做和事佬。凡是读过他的《围墙》乃至《美食家》,都会感受到他的笔尖里的针芒。只不过他常常是绵里藏针。我想这既源自他的天性,也来自他的小说观。他属于那种艺术性的作家,他把小说当做一种文本的和文字的艺术。高晓声和汪曾棋都是这样。他们非常讲究技巧,但不是技术的,而是艺术的和审美的。

④一次我到无锡开会,就近去苏州拜访他。他陪我游拙政、网师诸园。一边在园中游赏,一边听他讲苏州的园林。他说,苏州园林的最高妙之处,不是玲珑剔透,极尽精美,而是曲曲折折,没有穷尽。每条曲径与回廊都不会走到头。有时你以为走到了头,但那里准有一扇小门或小窗。推开望去,又一番风景。说到此处,他目光一闪说:“就像短篇小说,一层包着一层。“我接着说:“还像吃桃子,吃去桃肉,里边有个核儿,敲开核儿,又一个又白又亮又香的桃仁。”老陆听了很高兴,禁不住说:“大冯,你算懂小说的。

⑤记得那天傍晚,老陆在得月楼设宴招待我。入席时我心中暗想,今儿要领略一下这位美食家的真本领究竟在哪里了。席间每一道菜都是精品,色香味俱佳,却看不出美食家有何超人的讲究。饭菜用罢,最后上来一道汤,看上去并非琼汁玉液,入口却是又清夹又鲜美,直喝得胃肠舒畅,口舌愉悦,顿时把这顿美席提升到一个至高境界。大家连连呼好。老陆微笑着说:“一桌好餐关键是最后的汤。汤不好,把前边的菜味全遮了;汤好,余味无穷。”然后目光又是一闪,好似来了灵感,他瞅着我说,“就像小说的结尾。”我笑道:“老陆,你的一切全和小说有关。”

⑥于是我更明白老陆的小说缘何那般精致、透彻、含蓄和隽永,他长于从各种意味深长的事物里找到小说艺术的玄机。

⑦然而生活中的老陆并不精明,甚至有点“迂“。我听到过一个关于他“迂“到极致的笑话。那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老陆当选中国作协副主席,苏州地方政府分一座两层小楼给他,还配给他一辆小车。老陆第一次在新居接待外宾就出了笑话。那天,他用车亲自把外宾接到家来。但楼门口地界窄,车子靠边,只能由一边下人。老陆坐在外边,应当先下车。但老陆出于礼貌,让客人先下车,客人在里边出不来,老陆却执意谦让,最后这位国际友人只好说声:“对不起”,然后伸着长腿跨过老陆跳下车。

⑧后来见到老陆,我向他核实这则文坛软闻的真伪。老陆摆摆手,什么也不说,只是笑。

不知这摆手,是否定这个瞎诌的玩笑,还是羞于再提那次的傻样?

⑨说起这摆手,我永远会记着另一件事。那是1991年冬天,我在上海美术馆开画展。租了一辆卡车,装满一车画框由天津出发,车子走了一天,凌晨四时途经苏州时,司机打盹一头扎进道边的水沟里,许多画框玻璃粉粉碎。当时我不知道这件事,身在苏州的陆文夫却听到消息。据说在他的关照下,用拖车把我的车拉出沟,并拉到苏州一家车厂修理,还把镜框的玻璃全部配齐。这便使我三天后在上海的画展得以顺利开幕,否则便误了大事。事后我打电话给老陆,几次都没找到他。不久在北京遇到他,当面谢他。他也是伸出那瘦瘦的手摆了摆,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⑩作家比其他艺术家更具有生养自己的地域的气质。作家往往是那一块土地的精灵。比如老舍和北京,鲁迅和绍兴,巴尔扎克和巴黎。他们的心时时感受着那块土地的欢乐与痛苦。他们的生命与土地的生命渐渐地融为一体—从精神到形象。这便使我一想起老陆,总会在眼前晃过苏州独有的景象。于是,老陆去世那些天,提笔作画,不觉间一连画了三四幅水墨的江南水乡。妻子看了,说你这几幅江南水乡意境很特别,静得出奇,却很灵动,似乎有一种绵绵的情味。我听了一征,再一想,我明白了,我怀念老陆了。

1.第②段中写从维熙和张贤亮两位作家有什么作用?(2分)

                                                                              

                                                                              

2.第4-5节中老陆形象地表达了他对小说创作的看法,仔细揣摩用白己的话归纳老陆的小说创作观。(4分)

                                                                              

                                                                              

3.仔细阅读第7-9节,各用一句话概括所叙的两件事,并回答这两件事各白表现老陆怎样的性格特点。(4分)

                                                                              

                                                                              

4.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记叙文中常常穿插议论文字,比如本文的第⑥段就是如此。分析这段文字的表达效果。(2分)

                                                                              

                                                                              

5.揣摩文章结尾为什么要写我作水墨江南水乡画和妻子对我画作的评价?(5分)

                                                                              

                                                                          

 

查看答案

多责己少怨人

①做错事情,被人误解,遭遇失败,身陷困境……我们都会抱怨。只是常常抱怨别人多,责怪自己少;而为人处世,恰恰最需要多责己,少怨人,甚至不怨人。

②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自省。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过:“如果你错了,就迅速而真诚地承认。”一个敢于承认自己错误而不为错误辩护的人才能在检讨中不断进步,在反省中不断完善,还可能出类拔革。相反,那些执迷不悟的人、知错不改的人,不但毁了自己的形象,引起别人的反感,还埋下了日后重蹈覆辙的隐患。

③多责己少怨人是一种勇气。要知道,这个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常胜将军,名人伟人无不是从失败中一次次熬过来的。有的人犯了错误,遭受失败,就牢骚满腹,无非是顾及自己的面子。殊不知,“错”的一半是“金“,“败”的一半是“贝”。错误或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懂得“错里淘金”“败中拾贝”。当我们勇敢地把错败踩在脚下,把包袱甩在身后,迎来的就是成功的美丽。

④而只责己不怨人当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境界。古人说:“君子责己,小人责人。”可见,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只责己不怨人,必是有宽大的胸襟、超人的度量。这样的人能潇洒地忽略旁人的诽言谤语,能从容地笑对世间的是非黑白,也更能赢得别人的钦羡与尊重。有道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不屑于中伤,不畏于人言,谣言不攻自破,污水不洗自清。有了这般境界,又怎有怨,又何须恨?

⑤其实,人生岂有时时顺心,乞能事事顺意?那些喜欢抱怨的人迟早会被疏远、被孤立、被淹没,而那些勇于、诚于、乐于责己的人,会以明智而积极的生活态度,收获别样的精彩!

1.本文表达的观点是                                                                              

2.文章第③段中对 “错”、“败”字形的阐释,有何作用?其中的“金、贝”实际上比喻什么? (2分)

                                                                              

                                                                              

3.请简要分析第②段的论证过程。(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