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

《三峡》与《与朱元思书》

【甲】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

【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2分)

(1)猛浪若                (2)略无处            

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奇山异水,天下独猿则百叫无         B.三峡七百里中富阳至桐庐

C.回倒影荣峻茂                      D.隐天蔽疏条交映 有时见

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4.甲、乙两文同为描写山水美景的文章,两文都以      表达方式)为主,但是两文的写作目的不同:《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                                      。 (2分)

5.甲文和乙文中都描写了水,突出了水的什么特点?请各找一处加以评析。(2分)

                                                                        

 

1.飞奔的马     阙通“缺”,中断 2.D 3.(1)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2)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4.描写 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作者的内心感触 5.水大浪急(1分),如《三峡》中“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侧面渲染了这一特点;《与》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形象鲜明地描写了富春江水之异(1分)。意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奔”是活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应译为“飞奔的马”“阙”是通假字,通“缺”,译作“中断”。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诗歌开头为什么从一把不起眼的“折戟”写起?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说说你的理解。

                                                                            

 

查看答案

微尘有爱,微尘无声;滴水之爱,汇聚成海。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发生7.0级地震后,你所在的班级开展“让世界充满爱”的综合性学习活动。(8分)

1.【拟写标语】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两句宣传标语,以彰显主题,营造氛围。要求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2.【设计活动】为了使本次综合性活动丰富多彩,请你帮助设计两种活动形式。

活动一:开展“爱在芦山”的演讲赛

活动二:                       

活动三:开展“爱在芦山”的捐赠班会

活动四:                      

3.【仿写表达】请你根据这项活动,按照例句,仿写一段话:

爱心是一块衔含在嘴里的奶糖,使久饮黄莲的人尝到生活的甘甜;爱心是一阵炎炎夏日的清风,使心急如焚的人感到无比的凉爽;

                                                                  

4.【探究材料】如何捐赠才能杜绝攀比行为?请联系下面的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不为地震捐款,孩子就拽着家长衣服不让走,这是前日在丰台区南四环某幼儿园门口发生的一幕。而在丰台区另一所初中,老师拿本登记学生捐款数,很多学生跟风捐款超百元。

材料二:“四川加油!震后可能有雨,大家有雨衣的也可以捐,献爱心,不一定局限于捐款!”四川雅安地震后,灾情也牵动着深圳各校师生们的心。一时间,各校纷纷组织献爱心活动。为防止孩子们在捐赠金额上形成攀比,让好事变味,不少学校各出新招。深圳各中小学通过“随手捐”、“雨衣捐”等方式发起爱心捐赠。

探究结果:                                                                 

 

查看答案

毛泽东曾说过:“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为了提高国民的身体素质,2013年中考体育考试项目在中考总成绩中占30分。小明说,等考完了体育我就不再锻炼了,你认为呢?假如你是小明的同学,你将如何说服小明坚持锻炼呢?(2分)

                                                                        

 

查看答案

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50分)

1.题一:我的       之旅

2.题二:意外的收获

要求:①请先在答题卡上所选题号后的括号内打“√”,然后作文;

②若选题一,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③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④字数不少于600;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查看答案

担起我们这代人的使命

人民日报评论员

①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念就有力量。这是很多人经受磨砺而后奋起的慨叹,更是我们民族走过几千年沧桑岁月而巍然屹立的写照。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主席的讲话,深刻阐释中国梦的本质内涵,鲜明揭示无数先贤先辈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为我们这代人自觉担当使命、同心共筑中国梦指明了前进方向。

  ③放眼过去的30多年、60多年,乃至近代以来的170多年,导引无数中华儿女进行非凡奋斗的,正是对梦想的追求,对使命的担当。从1925年毛泽东同志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到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再接再厉、一往无前”,“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一脉相承,始终都贯穿着共产党人奋斗的梦想。

  ④正是对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神州大地沧桑巨变。100年前国人只能在小说中幻想万国博览会,100年后千万游客穿过小说里虚构梦想的跨江大桥和地铁隧道走进世博中国馆。30年前中国没有一公里高速公路,今天中国高速里程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用20多年时间走过西方近百年的义务教育普及之路,用10年时间编织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医保网。正是在这一梦想的接力奋斗中,今天的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经济体制的历史性变革、经济总量的大幅度跃升,中华民族复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亿万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正向全面小康大踏步迈进。

  ⑤任何成功都不可能顺利取得,创造历史总是伴随着艰苦奋斗。回首过去,国家、民族和人民面貌的巨变,凝聚着我们所走过的风雨艰辛;面向未来,中国梦的最终实现,依然面临诸多可预料的困难和不可预知的风险。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今天的中国还有1.28亿人口处在贫困线以下,人均经济总量排位靠后,科技水平与发达国家之间仍有差距,城乡差距、社会公平等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梦的美丽绽放还需付出更多辛劳。惟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攻坚克难的勇气,踏石留印的实干,劲往一处使的齐心,我们才能填平前进路上的沟壑,开掘更加通达的坦途,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才能越来越近。

  ⑥曾经遥不可及的梦想,正在我们的团结奋斗中不断靠近。两个一百年目标,已是“望得见桅杆尖头了”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而出”的红日。穿过两个百年目标,已经能看到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中国。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这代人定能不负历史责任、担起时代使命,为中华民族迎来一个更好的明天。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2.写出文章的论证思路。(3分)

                                                                               

                                                                               

3.第④、⑤段画线部分用了什么论证方法?(2分)

                                                                               

4.根据文章内容,你认为“中国梦”的内容是什么?怎样才能实现中国梦?(3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