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

阅读《最苦与最乐》,回答问题。

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

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人若能知足,虽贫不苦;若能安分(不多作分外希望),虽失意不苦;老、病、死,乃人生难负的事,达观的人看来很平常,也不算什么苦。独是人在世间一天,便有一天应该做的事;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再苦是没有的了。为什么呢?因为受那良心责备不过,要逃躲也没法逃躲啊!

答应人办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的钱没有还,受了人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纵然不见他的面,睡里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因为自己对于他的责任还没有解除呀。不独是对于一个人如此,就是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是如此。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有了这责任,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到夜里头便是过的苦痛日子。一生应尽的责任没有尽,便死也是带着苦痛往坟墓里去。这种苦痛却比不得普通的灾、病、老、死,可以达观排解得开。所以我说,人生没有苦痛便罢;若有苦痛,当然没有比这个更重了。

翻过来看,什么事最快乐呢?自然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得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人到这个时候,那种轻松、愉快,真是不可以言语形容。责任越重大,负责的日子越久长,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快乐还要加几倍哩。大抵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是真乐。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这种苦乐循环,便是这有活力的人间一种趣味。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孔子所以说,“无入而不自得”,正是这种作用。

……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躲避?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就永远不能解除了。

1.请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10字以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原文填空。

在作者笔下,贫而不苦的原因是□□,失意不苦的原因是□□,老、病、死不苦的原因是□□。作者认为真正的痛苦源自□□□□□□□□。

3.请从最后一段中找出与“快乐之权,操之在己”内涵相一致的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你的理解,说说文章最后所说的“卸却”责任与“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分别用10个字以内回答)

(1)“卸却”责任指________。

(2)“解除”责任指________。

5.文中多处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试找出一处,并体会它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后,你对“责任”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人人必须尽责任。 2.知足 安分 达观 应尽的责任没有尽 3.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 4.(1)未尽责任,丢开不管 (2)尽了责任,再无负担 5.对比论证如:“却是不尽责任,受良心责备,这些苦都是自己找来的。一翻过来,处处尽责任,便处处快乐;时时尽责任,便时时快乐”。 运用对比,将正面与反面相互对照,充分论证了尽责任才得快乐,人人都应尽责任的观点。 6.人生在世,对于家庭,对于社会,对于国家,乃至对于自己,都有应尽得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都应当机立做好。一日应尽的责任没有尽,带给自己的便是痛苦;反之,尽了责任,再无负担,带给自己的便是一身轻松、快乐。 【解析】 1.试题分析:中心论点,即文章表明的总的观点。联系全文,本文表明的是作者这样的观点:人人必须尽责任。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对议论文中心论点的把握。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1.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敬业乐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断章取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理至易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强聒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根据注音写字。

亵dú(   )  pián进(   ) 教huì(   )  jiǎn择(   )

 

查看答案

给加粗字注音。

(   ) 偻(   ) 解(   ) 直(   )

 

查看答案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并解释。

1.心无旁(   )________

2.痀偻丈人承(   )________

3.强不舍(   )________

4.知之者不如之者(   )________

 

查看答案

(二)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出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鸣沙山顶上慢慢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中行走似的。据说,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1.“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这句话的意思是                         ,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2.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请你举出生活中一个例子来证明这句话。(要求现象和道理都说清楚)  

3.这段文字说明了沙漠里的什么怪异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条件有哪四个? 

4.这段文字是按什么顺序说明沙漠里的这个怪异现象?

5.从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看,这篇文章属于哪种类型的说明文?说说这种文体特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