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阅读下面文章(16分) 呵,中国心 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

阅读下面文章(16分)

呵,中国心

朋友,当你听到《我的中国心》这支歌的时候,难道你不陶醉在那优美、深沉的旋律里?难道你不被歌曲所抒发的那种强烈的爱国情愫所感染?难道你不因此而联想起许许多多有一颗中国心的炎黄子孙?

“……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在歌声中,我想起了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他蹲在一边,看着一张图纸。我和几个伙伴在打排球。突然,球掉进了水沟里。“哎,这张纸给我擦球行吗?”“我才不呢!”我掏出一块巧克力,说:“你把纸给我,这巧克力就归你。”他望望巧克力,又望望地上的那张纸——哦,这时候我才看清那是一张中国地图。他摇摇头。我故意追问了一句:“你不想吃吗?”“想。”“那你怎么不给我?”他扑闪着大眼睛,认真地说:“爷爷说,不能出卖祖国。”

热爱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共同感情。这种感情一代连着一代,缠绵不断。你看,这个幼小的心灵里,不是已经注进了真挚的爱国之情了么!

呵,中国心!中国心!

“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记得报纸曾经报道这样一件事,在进攻被敌寇侵占的者阴山的途中,部队碰到敌人布下的雷区。因扫雷器出故障,无法前进,时间已非常紧迫,容不得半点迟疑!一位战士挺身而出,毫不犹豫地放下枪支,从容地滚向雷区。顿时,雷声四起,火光冲天,硝烟弥漫……为了捍卫祖国的尊严,战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给部队滚出了一条通向胜利的路,自己也走完了闪光的人生之路。

祖国——难道还有比这更为神圣的字眼吗?为了她,多少人献出了勃发的青春,多少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这些人的心里,祖国的位置永远高于一切,高于一切!

呵,中国心,中国心!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生命垂危的华侨,叫儿女们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个精制的盒子。儿女们不知道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等父亲用颤抖的手接过去,打开来,一看,原来是一撮黄土!一个家财万贯的企业家,为什么会看重这分文不值的黄土!这是他离开祖国时,含着热泪揣在怀里带走的。他用微弱的声音说:“当年,我为生计所迫离开了祖国,可我的心始终没有离开祖国啊!我每每望着这撮土,思念遥远的故土……终于,我的心愿得到了实现,祖国强大起来了!强大起来了!……可惜我已无法为她出力了,这是我终身的遗憾,……”他立下遗嘱:将自己的骨灰撒在祖国的大地上,把毕生积累的一笔财产献给祖国;并要求儿女们回到故土去,建设祖国……

这是什么时候?——他快要离开人世的时候;这是什么地方?——远离祖国的地方。可他还是深深地眷恋着祖国、热爱祖国!这是一颗多么火热的赤子之心啊!

呵,中国心,中国心!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

1.将文中三个事例的内容,各用一句话概括出来。(3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选取的三个事例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这三个事例分别说明了什么?(第2问,用文中原话回答)(4分)

3.老华侨“精制的盒子”里是“一撮黄土”,它在文中有什么寓意?(3分)

4.文中引用的歌词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是什么?(4分)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句是那一句,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1. (3分) (1)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不肯用中国地图擦球。 (2)一位战士为捍卫祖国不惜牺牲自己生命而滚雷。 (3)生命垂危的华侨立遗嘱将骨灰撒在祖国大地上。 2. 不能。这三个事例是按小孩、青年战士、老华侨的年龄顺序排列的;另外每个事例与它前面的歌词是相照应的,歌词与事例是说明与被说明的关系,因此不能颠倒。(3分) (1)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2)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 (3)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心中一样亲 (第二问答对1分) 3. 这撮黄土饱含着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老华侨每当凝望“黄土”,就会想起遥远的故土。老华侨把这撮“黄土”看做家乡的化身,祖国的化身。(3分) 4. 内容:前三段歌词是对每个事例的内容概括,最后一段歌词是总结全文。(2分)结构:歌词起到线索的作用,使文章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2分) 5. 文末一句:“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通读三文,划分情节,在每个情节中找到人物和其主要行为进行概括。 考点:梳理信息,概括要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段,完成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上①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上诘之,对曰:“非不尽心,但于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古之致治②者,岂借才于异代乎?正③患己不能知,安可诬一世之人!”德彝惭而退。

【注释】①上:唐太宗。②致治:治理国家到达大治。③正:只。

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也       (2)上

(3)执而临之                    (4)可诬一世之人

2.翻译句子。(6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上令封德彝举贤,久无所举

3.(3分)两文反映的都是统治者对人才的态度,甲文采用了        的写法,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揭露了统治者           。而乙文中,唐太宗对人才的态度是           

4.针对乙文中唐太宗“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的观点,谈谈你的看法。(3分)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2分)

《水浒传》中这样写道: "山顶上立一面杏黄旗,上书 '替天行道'四字,忠义堂前绣字红旗后面:一书 '山东呼保义'一书 '河北玉麒麟'"。请问,这段话中的字是哪两位首领的称谓?  

 

查看答案

名句默写。(10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两句诗是          

3.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4.《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主旨句是: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两句词是:           。

6.海内存知己,                   。               ,儿女共沾巾 。

7.念天地之悠悠,                。

 

查看答案

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人的一组句子是(    )(2分)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吧,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         B.④②③①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查看答案

下列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①生活在计算机时代的人们发现,“离开电脑不会写字了”,“有些字认得是认得,就是写不出”。

②随着电脑输入法功能的日益强大,让许多人在键盘上敲字的速度也“飞”了起来。

③会打字,但不会写字,这成为当今电脑一族患上了“怪病”。

④越来越多的人担忧,这样下去会导致书写能力的退化,出现一群只会看不会写的新“文盲”。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