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综合性学习。近段时间,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

综合性学习。近段时间,学校开展“学习雷锋精神”的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活动一:阅读下面一段话,用一句话概括此段话内容。(3分)

1962年,雷锋由于一次意外,光荣牺牲。1963年3月5日,毛主席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中央还把3月5日定为“学雷锋纪念日”。今天,我们依然需要艰苦创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奋力拼搏的奉献精神,依然需要顾全大局、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主人翁态度,依然需要相互尊重、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和谐融洽的良好社会风尚。而这一切,何尝不是“雷锋精神”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呢?那么学雷锋应该怎么学?当然是学习雷锋的精神。学雷锋的核心并不是一些好人好事,而是人在社会中生存的一种普世价值观的体现。其实,一声真诚的问候、一句体贴的关心、一个善意的提醒、一次举手之劳,都是道德自觉的生动体现。

(概括内容)                                     (不超过20字)

2.活动二:下列两则材料之间有何共性?(2分)

材料一: 4月3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于丹,做客新华网博鳌高端访谈,畅谈当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发扬雷锋精神。她说“我记得在去年年底,大家所熟悉的救了小悦悦的那个拾荒陈阿婆获奖了;还有一位70多岁的老人成了现代愚公,他从自己的村子里面一点一点给孩子们修路;还有一位小女孩,在火灾中救了15户人家,她获奖了。我看到这些人的时候很感慨,因为按照传统的理解,拾荒婆婆、70多岁的爷爷、10来岁的孩子,他们都是传统意义上真正的社会弱势群体,但是他们为这个社会守住了良心,这些平凡的良心代表这个社会的一种态度”。

材料二:新华网发展论坛“我们该如何学习和贯彻雷锋精神呢?”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努力学习,并在日常生活中勤俭朴素、厉行节约,坚决反对贪图享受、铺张浪费的不良风气,用自己的诚实劳动创造将来美好的生活。

  学习雷锋,就要像雷锋那样,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用实际行动促进团结友爱、诚实守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自觉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践者、新型人际关系的倡导者。

两者共性                                                               

3.活动三:本次活动需要一则宣传语,现有两副对联,上联分别为“学雷锋助人为乐”“春风春意温暖在”,而下联词序已被打乱,请你运用对联知识,任选一则加以组合。(2分)

下联的有关词语: 聚  传  爱心  好人  滴水  好事  成涓  精神

第一联上联:学雷锋助人为乐  组合后的下联                     

第二联上联:春风春意温暖在  组合后的下联                     

 

1.活动一:雷锋精神的内涵及如何学习雷锋。(3分) 2.活动二:两则材料都是讲如何学习(传承)和发扬(贯彻)雷锋精神。2分) 3.活动三:上联:上联:学雷锋助人为乐 下联:聚爱心滴水成涓 上联:春风春意温暖在 下联:好人好事精神传(完成一则即可得2分) 【解析】 1.试题分析:用简单的语言来概括材料的内容,扣住“内涵以及如何学习”这两个关键词来概括即可。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用简单语言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1.A.陋室(lòu)           B.德馨(xīng)        C.调素琴(tiáo)      (   )

2.A.鸿儒(hóng)          B.案牍(dú)          C.西蜀(shǖ)         (   )

3.A.诸葛亮(gé)          B.嗫嚅(rú)          C.磐石(pán)         (   )

 

查看答案

《未选择的路》一诗中升华全诗旨意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当感觉到生活欺骗了你时,正确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未选择的路》是_____(填作家国籍)诗人_______写的一首具有象征意味的________。

 

查看答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_________(填作者名)被流放的日子里。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