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 A.为了人民的利益,面对大火,他们奋不...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3分)

A.为了人民的利益,面对大火,他们奋不顾身忘乎所以地救火,直到把火扑灭为止。

B.当前情况下,中国经济从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的发展模式向内需主导的增长模式转变已经是燃眉之急。

C.假使我们不修这么多水利工程,遇到这样严重的水旱灾难,其后果是不可思议的。

D.优秀的作家总是能够把作品中的人物性格和心灵刻画得惟妙惟肖。

 

B 【解析】 试题分析:A、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周围一切。B、燃眉之急:形容事情非常急迫。C、不可思议: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D、惟妙惟肖:形容艺术技巧好,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经分析,选B。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成语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列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项是(    )

A.惶急张皇失措筹划一愁莫展

B.慰藉满地狼藉销魂销声匿迹

C.潦倒眼花缭乱纳萃鞠躬尽瘁

D.烦燥 口干舌燥精巧筋疲力竭

 

查看答案

松毛虫的行进行列

法国作家拉伯雷在他所著的《巨人传》中,曾经说到有群绵羊,竟盲目地跟着一只被扔到海里的头羊走,结果一块被海水卷起。如果说这群羊的盲目显得很愚蠢、荒谬,那么松毛虫“盲从”却是因为它的生存需要。

的确,松毛虫出行时,第一条松毛虫爬到哪里,其余的松毛虫也排成整整齐齐的行列跟随其后,从不间断。他们的队伍就像一条长长的细带子。领头的松毛虫向东“走”,其余的也向东“走”,领头的松毛虫向西“走”,其余的也向西“走”,前后配合的十分协调。在路上,领头的松毛虫不断吐出丝来,很细。其他随行的松毛虫也分别吐出丝来,将这条细丝线加厚加宽,使它成为一条狭窄的带子,或者说是松毛虫的“绸缎轨道”。

松毛虫为何要花如此大的代价铺设“轨道”呢?原来,松毛虫常常在夜间去吃松毛针。黑暗中它们从松树枝上的窝里爬出去,从上到下啃噬分支上的松针。吃饱后回它们的窝时,它们便要在松树的树枝间上上下下左拐右拐,因此对它们来说回“家”的路温长而曲折,而松毛虫近视,在漆黑一团的夜晚行路更不便。同时,他们的嗅觉迟钝,也不能为它们在夜间行路提供帮助。在这样的情况下,它们要回到窝里就只有靠它们先前在路上吐丝结成的细带子了。只有借助这个细带子爬行前进才不会迷路。要回窝里时,它们会就近找到一条丝线并沿着它行走,不久松毛虫都集合到一条带子上来排队前进,就能顺利地回到它们的窝里。

即使是在白天,这细带子也对松毛虫有用。比如它们远行时,就需要这小带子引导。于是所有同行的松毛虫都吐丝并固定在路上,这已成了它们的习惯。它们同行的数量越多,路程越远,它们铺设的带子就越宽大,以便返回时容易找到。松毛虫行进的路线有一定的规律,从来不在途中作180度的大转弯。但也并非笔直,且路程长短不一。有时甚至不得不风餐露宿,这时它们便集合起来蜷缩成一团,互相靠在一起。第二天再重新探路,寻找到这导路的带子,然后沿着它赶回窝里去。

1.文章开头引用《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的故事有何作用?(2分)

                                                                           

2.松毛虫也是优秀的铺路专家呦,说说它们设计“轨道”的必要性(3分)                                                             

                                                                           

3.请从生理角度说说松毛虫为什么会“盲从”?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人说,弱小的松毛虫是以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生存下来的,你认为呢?

从文中找出两处加以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向生命鞠躬 

孙建起

早就想带儿子爬一次山。这和锻炼身体无关,而是想让他尽早知道世界并不仅仅是由电视、高楼以及汽车这些人造的东西构成的。只是这一想法的实现已是儿子两岁半时的初冬季节。

初冬的山上满目萧瑟。刈剩的麦茬已经黄中带黑,本就稀拉的树木因枯叶的飘落更显孤单,黄土地少了绿色的润泽了无生气。因此,当儿子发现了一只蚂蚱并指给我看时,我也感到十分惊讶。我想,这恐怕是山上唯一还倔强活着的蚂蚱了。

我蹑手蹑脚地靠近,它发现有人,蹦了一下,但显然已经很衰老,才蹦出去不到一米。我张开双手,迅疾扑过去将它罩住,然后将手指裂开一条缝,捏着它的翅膀将它活捉了。

我觉得就这样交给儿子,会被它挣脱,于是拔了一根干草,将细而光的草秆从它身体的末端捅进,再从它的嘴里捅出——小时候我们抓蚂蚱,为防止其逃跑都是这样做的,有时一根草秆上要穿六七只蚂蚱。蚂蚱的嘴里滴出淡绿的液体,那是它的血。

我将蚂蚱交给儿子;告诉他:“这叫蚂蚱,专吃庄稼,是害虫。”儿子似懂非懂地点头,握住草秆,将蚂蚱盯了半天,然后又继续低头用树枝专心致志地刨土。儿子还没有益虫、害虫的概念,在他眼里一切都很新鲜。

“跑了!跑了!”儿子忽然急切地叫起来。我扭头看见儿子只握着一根光秃秃的草秆,上面的蚂蚱已不翼而飞。我连忙跟儿子四处找。其实蚂蚱并未逃出多远,它只是在地上艰难地爬,间或无力地跳一下,因此我很轻易就发现了它,再一次将它生擒。我将蚂蚱重新穿回草秆,所不同的是,当儿子又开始兴致勃勃地刨土时,我没有离开,想看看这小玩意儿究竟用何种方法逃跑的。

儿子手里握着的草秆不经意间碰到了旁边的一丛枯草,蚂蚱迅速将一根草茎抱住。随着儿子手抬高,那穿着蚂蚱的草秆渐成弓形,可是蚂蚱死死地抱住草茎。难以想象这如此孱弱受着重创的蚂蚱竟还有这么大的力量!

儿子的手稍一松,它就开始艰难地顺着草茎往上爬。穿出它嘴的草秆在一点儿一点儿缩短,退出它身体的草秆已被它的血染得微绿。

我张大嘴巴,看得出了神。我的心被悲壮的蚂蚱强烈震撼。它所忍受的疼痛我们人类不可能忍受。它的壮举在人世间也不可能发生。

我相信,自己正在目睹一个奇迹,我想这是并非所有人都有幸目睹的生命的奇迹。等蚂蚱终于将草秆从身体里完全退出后,反而腿一松,从所抱的草茎上滚落到地上。它一定是筋疲力尽了。

儿子手握着草秆再没有动。原来他和我一样,在呆呆地盯着蚂蚱的一举一动,并为之震惊。

我慢慢站起来,随即向前微微弯腰。儿子以为我又要抓蚂蚱,连忙喊:“别,别,别动它!”我明白儿子的意思。

但是,儿子大概永远也不会明白我弯腰的意思。我几乎是在下意识地鞠躬,向一个生命、一个顽强的生命鞠躬。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

1.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3分)

2.第②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3.根据这篇小说的内容,依次填写出"我"对蚂蚱情感态度变化的词语。(3分)

__________——难以想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鞠躬

4.怎样理解小说结尾"鞠躬"一词的含义?(3分)

5.在“我”看来,蚂蚱是害虫,专吃庄稼,因此用草秆穿透它的身体给儿子玩。你对“我”的做法是否赞同?为什么?(2分)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仔细观察,写一段解说文字。要求:说明主体部分(阴影。周围汉字和英文除外) 的构成要素、含义及其造型特点,至少用上一个成语。(3分)

说明: 满分5 manfen5.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查看答案

组织下面六句话,最合适的顺序是(        )(3分)

①科学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

②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

③它在给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制造了一些麻烦,

④如果从事科学技术工作而缺乏人文关怀,就有可能迷失方向。

⑤如核能可以用来发电,也可以用来制造原子弹;

⑥同样基因工程可以用来治病,也可以用来毁灭人类。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