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老 海 棠 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

老 海 棠 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③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射弹弓,甚至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她又问。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都是花香呢。奶奶只是站在地上,站在老海棠树下,望着我。她必是羡慕,猜我在上头都能看见什么。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莱,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莱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⑦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⑧所以冬天,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不耐烦地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就算都看懂了您就有文化了?”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⑨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本文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简要写了和奶奶有关的哪几件事(每空不超过5个字)?(4分)春:         夏:        秋:            

2.品读第⑧段划线句子,结合标点从语气角度分析“我”的心理变化。(4分)

3.第①段说要用“一棵海棠树,纪念奶奶”,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原因。(不超150字)(7分))】

 

1.①糊纸袋 ②补花③扫院子、扫街 ④识字、读报纸。 2.(4分,每点2分)答案示例:叹号表感叹,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破折号表声音的延长,写出我的哀求。) 3.(7分。联系2分,概括2分,分析2分,表达1分) 答案示例: 因为“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老海棠树见证了我和奶奶生活的点点滴滴。老海棠树上曾经有过我无忧无虑的童年,老海棠树下有奶奶的慈爱与羡慕,有奶奶年复一年的劳碌和盼望,盼望着有正式的工作,盼望着能够通过学习变成有文化的人,跟得上时代。“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的形象已经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 【解析】 1.试题分析:审题后可确定答案应在四至八段,有明显的时间标志。读四至八段,根据“每空不超过5个字”的要求,应把主要事件概括出来,即糊纸袋,补花,扫院子、扫街,识字,读报纸。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②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③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④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⑤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⑥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2分)

(1)尝余核舟一     贻:

(2)珠可历历数也     历历: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   翻译: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翻译:

3.文章结尾作者感叹“技亦灵怪矣哉”,请以第④段中的内容为例说说体现在哪里。(3分)

 

查看答案

这次演讲比赛需要设计一条标语,现在已经有了上句,请你根据以上材料,续写下句。(要求: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提高认识,博览增长你我智慧;                     。

 

查看答案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分别从正反两方面概括出一个与阅读相关的观点。(4分)

【材料一】犹太人爱看报,好读书。以色列全国500万人口,平均每5人有一份耶路撒冷邮报;每个村镇都有优雅的图书馆和阅览室,人均占有图书馆和出版社居全球首位。犹太人被称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社会学家马克思、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音乐家贝多芬、画家毕加索、诗人海涅、经济学家巴菲特等都是犹太人。犹太人获诺贝尔奖人数也居世界各民族首位。

【材料二】近日一个日本作家说:“在中国旅行时我发现城市里书店寥寥无几,阅读的人很少。不论文凭高低,不分男女,中老年人打麻将,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看电视。中国是典型的‘低智商社会’,未来毫无希望成为发达国家。”

 

查看答案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读书关乎个人生命的质量,关乎国家民族的兴衰。为大力倡导读书活动,班里决定举办一次“阅读伴我成长”的演讲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

请结合下面的材料,提取有关中国人阅读状况的信息。(4分)

【材料一】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发达国家和中国阅读情况的一项调查:

  国 家

以色列

俄罗斯

美国

日本

法国

韩国

中国

年人均读书

64本

55本

50本

44本

20本

12本

0.7本

 

【材料二】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公布的“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有读书习惯的中国国民只有约5%,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的成年人,一本书都没读过;中国家庭平均拥有5.6册图书,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2009年中国民众人均每天读书大概14.7分钟。

 

查看答案

名著阅读(3分)

《孔乙己》选自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     ,它以         为典型的社会环境,刻画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作者对他的主要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