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语文试题 >

夜宿乌镇 朱希和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

夜宿乌镇

朱希和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无锡、苏州、嘉兴、杭州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②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③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大同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④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⑤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⑥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倘佯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有删改)

1.作者笔下的乌镇“古朴的幽暗”,它的“古朴”与“幽暗”分别体现在哪两方面?请分别概括。(4分)

答:                                                                     

2.第⑤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3分)

答:                                                                     

3.从全文来看,文章第⑥自然段写作者的梦境有何作用?(4分)

答:                                                                     

4.如何理解文章结尾的划线句?(4分)

答:                                                                   

 

1.(4分)一方面指乌镇建筑古色古香(1分)、色泽幽暗(1分);(2分)另一方面指古老(1分)的乌镇文化底蕴深厚(1分)。 2.(3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镇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风韵和古典的美丽风情,(1分),表达作者对乌镇的喜爱和赞赏。(1分) 3.(4分)照应开头江南正在远逝(首尾呼应),(2分)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逐渐消逝的伤感,(1分),为下文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做铺垫(引出下文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1分) 4.(4分)现代文明是建立在古典文化的积淀之上的,(现代文明不可能超越古典文化而独立存在)(2分)作为现代人,应该珍惜和保护包括江南古镇在内的古典文化,丰富现代文明的底蕴,以达到古典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完美融合,(1分)而不能使古典文化变得“虚无破碎”,甚至消失。(1分) 【解析】 1.试题分析:审题后读原文,从前向后寻找与“古朴”与“幽暗”相关的关键语句,如二段中的“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三段“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再如四段中的“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等,根据这些语句可知,“幽暗”是从颜色上来讲的,指乌镇建筑古色古香、色泽幽暗,“古朴”是从文化气息上来说的,指乌镇古老、文化底蕴深厚。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①社会没有恒温器。不同的人、不同的地方、不同时候、不同角度,冷、凉、温、热各不同。

②南京倒下了一位老太太,邯郸站起了一位老人:“放心吧,我不会讹人!”温州动车追尾,小伊伊成为最后的“奇迹”,她身后,是一群雨中救人、排队献血的温州人。有孩子吃不着饭、没有课桌、没有鞋子,有媒体人士发起了“免费午餐计划”,有公益机构发起了爱心助学工程。有天价医疗单,有见死不救、手持“吸金刀”的医生,亦有跟假劣医疗器械过不去的上海医生陈晓兰、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李春燕。东莞有欠薪跑路的黑工厂,温州有欠债跑路的黑老板,湖北有20多年从不拖欠农民工薪水的“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有“宠物专家”,亦有深圳丛飞、青岛“微尘”、厦门“最美洗脚妹”刘丽。有胡斌、药家鑫、李启铭,亦有跳进珠江救人的牛作涛,跳进西湖救人的女老外。

③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1.作者通过这篇短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2分)

答:                                                                     

2.本文最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查看答案

①提起台风,人们总是谈虎色变、望而生畏,没有人会对这个“海上暴徒”心存好感。然而,凡事都有两重性,台风虽然给人类带来了灾害,但是,多数人并不了解,如果没有台风,人类可能会遇到巨大的生存危机。客观地说,台风有过亦有功,而且台风的功甚至大于过。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民间流传的“台风来了怕台风,台风不来想台风”,正是对台风的客观评价。

②台风最高时速可达200千米以上,其能量相当于400颗2000吨级氢弹爆炸时所释放的能量,所到之处,摧枯拉朽。这巨大能量的流动在直接给人类造成灾难的同时,也使地球保持着热量平衡。众所周知,靠近赤道的热带、亚热带地区受日照时间最长,接收的太阳辐射热量最多,因此气候也最为炎热,特别是在夏季。台风发展和维持的主要能量来源是水汽凝结释放出的潜热能,其水汽主要来自低纬度的热带洋面;随着台风从热带向中高纬度地区的移行,由其携带的大量热量和水汽即从热带输送至中高纬度地区,它给酷暑难熬的人们带来了清凉。2003年7月,正是台风“伊布都”的出现,结束了我国江南大部分地区持续40℃左右的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台风,就会造成热带地区气候越来越炎热,地表干旱更加严重。寒带地区正好相反,如果没有台风调节将会更冷。

1.第①自然段中加点的“海上暴徒”有何表达效果?(2分)

答:                                                                     

2.第②自然段除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2分)

答:                                                                     

 

查看答案

春居杂兴

[宋]王禹偁

两株桃杏映篱斜,妆点商州副使家。何事春风容不得?和莺吹折数枝花。

注:王禹偁因多次上书言事而得罪皇帝,宋太宗淳化二年,被贬官到商州,任团练副使。此诗系任所有感而作。

阅读上面的一首宋诗,回答问题。(4分)

1.请对首句中的“斜”字进行赏析。(2分)

答:                                                                     

2.这首诗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查看答案

李密传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改醮。密时年数岁,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帝闻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有删改)

注:①醮:改嫁。  ②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③明明,这里指圣明的皇帝。

1.下列句中加线的“以”与“言教是以碎耳”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固怪之矣                           B.先帝简拔遗陛下

C.可一战                             D.其境过清

2.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李密几岁时,因为母亲再嫁,他十分思念,直至生病。

B.李密对于亲自抚养他的祖母刘氏非常孝顺和恭敬。

C.泰始初年,皇帝委任他为太子洗马,他嫌官职太小,就以祖母年长,无人奉养为由,没有接受官职。

D.李密有才能,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朝中无人,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为不如意而心怀怨恨。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4分)

①则泣侧息 涕:                     ②华善之   善:       

③斯语岂   然:                     ④后于家 卒: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次问:“孔明言教何碎?”(2分)

答:                                                                     

(2)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2分)

答:                                                                     

 

查看答案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这位作家很有名,但是他的文章总让人觉得阴晦难懂。

B.璀璨的珍珠从女神王冠上散落下来,小女儿把它偷走,用以镶嵌在绿野大地。

C.从目光呆滞到明眸善睐,梅兰芳经过了长期的艰苦训练。

D.到了秋天,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